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莊子:不做三種人 快樂過一生

莊子:不做三種人 快樂過一生

文:趙大山

首發:騰訊道學

《莊子·徐無鬼》中談到三種人,這三種人暴露出的毛病,使自己不能在人間安享快樂。

這三種人是什麼人呢?分別是沾沾自喜的人,得過且過的人,勞苦不堪的人。

不做沾沾自喜的人

何謂沾沾自喜的人?莊子說,就是只學到一位老師的言論,就內心狂喜,暗自得意,以為己經足夠了,卻不知道原本並無一物存在。

莊子在《養生主》中說,生命是有限的,知識是無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那不是疲憊不堪嗎?這裡卻說學會一位老師的言論不應沾沾自喜,這不是鼓勵應該多求知識嗎?莊子在《徐無鬼》說要努力求知,在《養生主》說不要因為求知搞得自己疲憊不堪,二者之間合理的界限在哪?

其實,問題的答案在這一句,「而未知未始有物也」,也就是「不知道原本並無一物存在」的意思。其深邃之意是說,滿足於一家之言,或者數家之言,都不能達到道家所說「未始有物」的最高境界。

老子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道混然一體,在天地產生之前就已存在,它是絕對的,沒有任何物可以比擬,它「寂兮廖兮」,空虛寂寞啊,「獨立而不改」,煢煢孑立而恆存。而人間任何的知識都是相對的言論。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用言論言說的道,就不是那個永恆的道了。用言論言說萬物,離永恆的道更是相差萬里。

在道家看來,幸福的根本在於悟道。道不可說,你從任何老師學的道都是關於道的言說,它是道本身嗎?當然不是,所以,學到一位老師的言論就沾沾自喜,以為了不起,不是很好笑嗎?求學問的關鍵在於「得魚而忘荃,得意而忘言」。

因此,沾沾自喜的人,絕對沒有領悟道,有足夠的謙虛和低調,才勉強近似道。而真正道行高深的人,不喜不怒,不卑不亢,混合光芒,同乎塵垢,看不出有什麼特殊的作為。

不做得過且過的人

何謂得過且過的人?莊子說了一個有趣的比喻。這樣的人就像豬身上的虱子,它在豬的鬃毛稀疏之處,怡然自得,好像這是廣闊的宮廷園林;它寄居在豬的兩腿之間的胯下,豬乳旁,屁股大腿上,以為這是可以安居的仙境。但是有一天,屠夫把豬宰了,放在火上烤,虱子就與豬一起燒焦了。得過且過的人,就像豬身上的虱子,隨著環境生存,也隨著環境毀滅。

莊子在《逍遙遊》中,說人生有四種境界,第一種境界是有小德小智,他可以造福一鄉,德合一君,但這種境界不過是小麻雀的境界;宋榮子「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已經到了毀譽不加於心的地步了,但也僅是第二種境界。第三種境界有如列子,他能御風而行,境界雖然很高了,但仍需外物的配合。只有到達第四種境界的人,能夠順應自然界的變化,遨遊於無窮的境域,而不需要任何的憑藉。這種境界,就是「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得過且過的人,以世俗看來,就是滿足於現狀,不思進取,過一天算一天。所以,應該振奮精神,絕不自滿,生命不息,奮鬥不止。但如果這種奮鬥,是沖著功名去了,財貨去了,在莊子看來,這還是得過且過的人,因為他並沒有擺脫外物的桎梏。而把幸福建立在外物的基礎上,也會像豬虱一樣,不知什麼時候就被一把火燒了。

真正的快樂,是不因環境而生存,也不隨環境而毀滅。如何做到呢?一心向道,悟道,行道,才是擺脫得過且過之惰性的良藥。

不做勞苦不堪的人

何謂勞苦不堪的人?莊子說羊肉不愛慕螞蟻,而螞蟻愛慕羊肉,因為羊肉有腥膻的味道。舜表現了有腥膻的作為,所以百姓喜歡他。舜為了給百姓恩惠,耳目衰退了,還不能退休回家,安享晚年,這不是勞苦不堪嗎?

舜是儒家推崇的聖人,他在歷山耕田,歷山之人皆讓畔;他在雷澤打漁,雷澤之人皆讓居;他在河濱製作陶器,陶器沒有製作不好的。百姓們都追隨他,他居住的地方,一年成聚,兩年成邑,三年成都。

舜這麼有作為,莊子卻認為他勞苦不堪,並不值得效仿,因為道家有獨特的價值觀。莊子說:「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魚兒吐著沫互相濕潤對方,不如在江湖之中,彼此忘卻,各自快樂的在水中遨遊。

莊子的意思,你何必費盡心力的去照顧百姓呢?百姓各自保持天賦本性,就可以安居樂業。老子說,最好的社會,老百姓「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百姓沒有比較之心,只要是自己的就很快樂。一旦有心照顧百姓,就會樹立美與善的標準,美與善產生,丑與惡也隨之而來,百姓互相比較,天下反而亂了。用今天的話來說,他人的事與你無關,你何必瞎操心呢?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也不要施於人啊。

因此,莊子說,對人不要特別親近,也不要特別疏遠,不要標榜什麼是美的,什麼是丑的,能夠持守天賦,培養和氣順應天下,這才能稱為真人。這樣的真人,使螞蟻放棄分辨的能力,使魚在水中悠然自得,使羊沒有腥膻的味道。

從上述來看,怎樣才能擺脫沾沾自喜、得過且過、勞苦不堪呢?根本在於求道,悟道。有道的人深知道廣大精微,不可把捉;深知外在的物質世界不足恃;深知人心不可擾動。因此,有所成就不為己功,所以不喜;有所擁有而不加以憑藉,所以不自滿;有所愛護而讓人自為、自正、自富、自朴,所以無所親近,無所排斥……

這樣的心態,就可以在人間自在的遨遊了。

版權聲明:本文為騰訊道學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上善若水」:道家的人生藝術
莊子:聽夏日蟬鳴,悟人生哲理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