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走向可持續的未來:聯合國機構點贊中國經濟轉型案例

走向可持續的未來:聯合國機構點贊中國經濟轉型案例

亞太經社會官網報道截圖

中國日報網7月9日電 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亞太經社會)9日在其官方網站發布文章指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將在貿易、投資等領域給亞太地區其他經濟體帶來重要積極影響,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政策值得其他發展中國家借鑒。

文章稱,亞太地區正處在一個十字路口。傳統的出口導向型、製造業驅動型經濟增長正面臨外部需求疲軟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阻力。新技術的發展增加了該地區勞動密集型工作實現自動化的可能性。與此同時,許多國家的收入和發展機會不均衡問題日益擴大。此外,不斷增加的環境風險和氣候災害進一步加重了實現未來發展的負擔。

當前,該地區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面臨的問題是:能否通過走傳統增長道路實現經濟融合?如何實現經濟增長與社會包容和環境可持續之間的平衡?

文章以中國為例,介紹了中國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作者認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規模都舉世矚目。過去四十年,中國已經成為該地區最大的經濟體,從一個以農業為主的經濟體轉變為一個工業強國,現在又越來越多地轉向以服務業為導向的經濟體。然而,經濟結構快速變化也帶來一些壓力。其中,最突出的是人口增長放緩和自然環境承載能力等問題。

不過,最近的政策和措施表明,中國更加重視經濟增長的質量。中國開始實施結構性改革,以期同時實現創新、包容和可持續發展的增長路徑。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外部需求疲軟、勞動力萎縮、資本積累放緩,中國仍將保持相對較高的經濟增長率。加快城市化進程、不斷增加的「中產階層」人口以及政府為優化社會保障體系而增加的轉移支付,都會不斷縮小城鄉收入差距。

亞太經社會《中國經濟轉型及對亞太地區影響》報告截圖

文章稱,中國進行的供給側改革側重於技術和創新。中國確立了到2030年成為「國際創新領導者」的目標。中國開始提升經濟增長包容性,確立了到2020年消除絕對貧困的目標。加強社會保障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加大,更多資金用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業補貼和貸款貼現。此外,中國在加快向清潔能源轉型的同時,採取了嚴格的措施來遏制污染。中國的目標是,到2030年,20%的能源將來自可再生能源。2017年底,中國已經啟動了碳排放交易體系。

亞太經社會3月發布的《中國經濟轉型及對亞太地區影響》報告也認為,中國經濟正朝著更加創新、包容和可持續方向發展,給本地區發展帶來重要機遇。未來10年,亞太國家預計將從中國經濟發展中獲得3490億美元凈福利提升。

文章最後總結說,中國走向可持續未來的政策能夠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啟迪。雖然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速不可避免地會隨著其自身發展而減緩,但增長的質量將因所作的政策選擇而有很大的不同。對於政策制定者來說,轉變思維方式非常重要和緊迫。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需要不斷作出政策努力,在社會、環境和經濟方面平衡發展,以確保長期繁榮。

(編輯:齊磊?劉世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日報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一帶一路」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台暨 環保技術國際智匯平台第四屆年會在京舉辦

TAG:中國日報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