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盛世豈容指指點點,尹壯圖不識時務講了幾句真話,結果悲劇了
自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平定新疆以後,國家一統,大清帝國進入「全盛」時代,用乾隆自己的話說是「西域大奏朕功,國家勢當全盛」、「以亘古不通中國之地,悉為我大清臣僕,稽之經牒,實未有之盛世」。
此後,乾隆沒有對手,也無挑戰,陷入了盛世的自我陶醉之中,到了晚年更是將盛世掛在嘴邊,朝野內外無不奉承。正當乾隆陶醉在滿朝稱頌的盛世景象時,內閣學士尹壯圖終於開口講了真話,給歌舞昇平者當頭棒喝,讓緘默不語的言官汗顏。
尹壯圖,雲南昆明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進士,曾任監察御史,後升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乾隆後期,官場奢靡,腐敗之風日甚,他對此憂心忡忡。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十一月,尹壯圖上書對乾隆帝處分官吏時往往以罰銀代替的做法提出批評,並對官場不正之風提出指責。
剛過了80大壽的乾隆對這個不識時務的批評大為不滿,令尹壯圖「指實復奏」,他在復奏中說:「各省督撫聲名狼藉,吏治廢弛,臣經過地方,體察官吏賢否,商民半皆蹙額興嘆。各省風氣,大抵皆然,請旨簡派滿洲大臣同臣往各省密查虧空。」
在乾隆最為得意的時候潑上這樣一盆冷水,尹壯圖實在是不識趣,而且還在奏摺中對「盛世」提出評價,這是乾隆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的。他馬上下了一道諭旨進行反駁。尹壯圖誠惶誠恐,看乾隆帝火氣很大,便承認措辭失當,請求治罪。
乾隆畢竟不是昏君,對於各省的情況還是清楚的,也承認地方存在虧空。但無法接受尹壯圖所說的普天之民不堪命,這無疑就是對盛世的全盤否定。因此他不同意尹壯圖「密查」,說國家沒有這樣的政體,但乾隆是個虛榮心極強的君主,為了堵住尹壯圖的口,派出了侍郎慶成為欽差大臣同尹壯圖前往各省訪查虧空之事。
慶成本來就是一個貪官,乾隆派他去查虧空,主要用意是為了鉗制尹壯圖,而且乾隆還說尹壯圖是自請前往,不能算是公務,沿途旅費開銷要個人掏腰包。慶成第一站到了山西,先是遊山玩水,豪宴賓客,實際上乘機給各州縣官時間,將虧空之銀兩湊齊。
等到尹壯圖到山西後,上下齊手早已做好安排,自然是查不出虧空。尹壯圖有苦說不出,自認倒霉,上疏說自己的奏疏「實為過當,且倉庫整齊,並無虧缺,業已傾心服帖,請求回京待罪」。但乾隆仍不放過,要他和慶成再往直隸、山東、江南各省盤查。
為了證明尹壯圖的「錯誤」,保住自己的臉面,乾隆竟然採取了極不光彩的手段,在尹壯圖每到一處前,先500里加急通知地方官,並明確說:令尹壯圖盤查是為治其亂政之罪,「若所盤查倉庫毫無虧缺,則是尹壯圖以捕風捉影之談為沽名釣譽之舉,不但誣地方官以貪污之罪,並將天下億兆民人感戴真誠全為泯滅,而朕五十五年以來子惠元元之實政實心,幾等於暴斂橫徵之也」。
乾隆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讓地方督撫配合他證明尹壯圖的「錯誤」,這就為掩蓋虧空貪婪的真相做了開脫。果然,地方官在尹壯圖未到之前,都將虧空補足,尹壯圖到了之後自然是一無所獲。
光是這樣做乾隆覺得不解恨,還下諭旨詢問尹壯圖,問他途中是否看見「商民蹙額興嘆」的事情,尹壯圖不敢再講真話,只好說「所過淮、揚、常鎮一級蘇州省會,正當新年慶賀之時,童叟怡然自樂」。至此,乾隆帝大獲全勝,剩下的只是對講真話的尹壯圖如何處置了。
其實,這件事的原委大家都是清楚的,可有誰敢出來為尹壯圖鳴不平呢?處理尹壯圖的諭旨下到刑部後,刑部當然理會乾隆的意圖,按挾詐欺公、妄生異議律,判斬立決。這時乾隆氣也消了,或許覺得內心多少有點過意不去,只是略行薄懲,將尹壯圖降為侍讀,改禮部主事,這無疑又顯示出皇上的寬宏大量。
不久,尹壯圖自覺無趣,以母老多病為由請辭。從這件事可以看出,乾隆晚年時期執政由即位之初的鼓勵臣僚上言國事,轉為拒諫喜諛,同時也說明了乾隆試圖掩蓋矛盾,不容任何人抨擊他一手傳下的大清盛世。
※從秦漢到明清,地方官正、副職之間的權力分配有哪些特點?
※他是代善之子深受皇太極賞識,若非英年早逝,或成開國鐵帽子王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