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加快國家安全學理論研究與學科建設

加快國家安全學理論研究與學科建設

2014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概念。此後,國家安全學理論和國家安全學學科建設受到學界和教育行政部門的高度重視。

「總體國家安全觀」指引學科發展

總體國家安全觀是以人民安全為宗旨,全面統合當代國家安全各方面問題的總體性國家安全學說和理論。總體國家安全觀有兩個明顯特徵,一是以人民安全為宗旨的人民性,二是統籌兼顧的總體性。習近平總書記不僅在首次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時強調國家安全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堅持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而且後來更明確指出:「國家安全工作歸根結底是保障人民利益,要堅持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為群眾安居樂業提供堅強保障。」

如果說以人民安全為宗旨的人民性是總體國家安全觀最重要的特徵,是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核心價值觀,那麼統籌兼顧的總體性則是總體國家安全觀最明顯特徵,體現了總攬國家安全全局的系統性科學思維。

在國家產生、國家安全問題產生以後的數千年歷史上,國家安全主要被理解為政治安全、軍事安全、領土安全、主權安全等方面。與此不同,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的國家安全是指一個國家所有領域、所有方面、所有層級的安全問題的總和。換言之,領土安全、資源安全,主權安全、人權安全,政治領域的安全、經濟領域的安全,軍事領域的安全、文化領域的安全,政府的安全、家庭的安全,軍政要人的安全、婦孺老弱的安全等都屬於國家安全。總體國家安全觀不是國家安全概念的泛化、擴大,而是回歸,即回歸到國家安全的本來面貌、原本含義。

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提出,使人們看到了加強國家安全學理論研究、構建國家安全學理論體系和學科體系的重要意義和現實價值。包括政治學、國際關係學、公安學、軍事學、情報學、外交學、管理學在內的一系列學科領域,都開始探討國家安全學理論體系和學科體系建設問題。

從概念到學科構想

國家安全問題與國家一樣古老,國家安全思想雖然早在中外古代思想史上就已經出現,但直到20世紀初,都一直沒有使用「國家安全」這個概念來稱謂和概括相關問題及思想,更沒有系統的國家安全理論、國家安全學和國家安全學學科。2018年4月,教育部印發《關於加強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設立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國家安全學學科建設開始進入新階段。與此同時,高等院校的國家安全學專業建設和專業教育,也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以往,國際關係理論界普遍認為,美國人李普曼在1943年使用的「國家安全」(national security)最早直接指涉這一概念。但是,近年來我們發現,1934年蘇聯「國家安全總局」這一機構名稱中已經出現「國家安全」(對應的英文為state security)這一概念。此外,1936年,上海出版的《世界知識》雜誌所載文章中也出現漢語「國家安全」一詞。概言之,20世紀三四十年代就出現了「國家安全」一詞,但當時及之後相當一段時間並沒有系統的國家安全理論,更沒有獨立的國家安全學和國家安全學學科。

以「安全」之名進行的國家安全研究,最初源於冷戰中後期西方國際關係學科範疇下的戰略研究。中國的國家安全理論研究則發端於「冷戰」結束以後,自覺的國家安全理論研究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才逐漸出現並緩慢發展起來。21世紀初開始出現比較系統的國家安全學理論體系。

漢語中的「國家安全學」一詞,最早出現於朱奕寶刊發的《安全科學與預防事故》(《中國科技信息》1994年第12期)和《城市減災重在防——一個不容迴避的重大課題》(《中國科技信息》1996年第12期)兩篇文章中。蔡培元和張才鳳發表在《中國高教研究》(1998年第1期)的《人類的安全需要與保衛學的理論研究》一文,則最早從保衛學的角度出發,對「國家安全學」作了具體闡述。該文認為,國家安全學就是研究國家安全需要發展變化規律以及如何以隱蔽工作為主來實現國家安全目標的科學。

最早從學科建設角度探討國家安全學的文章,是筆者發表在內部刊物《首都國家安全》(1998年第2期)上的《為國家安全立言——「國家安全學」構想》。這篇文章隨後在《國家安全通訊》(1999年第1期)以《建立「國家安全學」初探》為題壓縮刊發。文中,筆者首次構想了國家安全學體系。2002年10月,作為教材的《國家安全學基礎》內部印行。不久,筆者在《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2期)發表《試論國家安全學的對象、任務和學科性質》一文,認為國家安全學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實用型政治科學。它的研究對象包括國家安全本身、影響國家安全的因素、危害國家安全的因素、國家安全保障體系及活動四個方面。它的基本任務是全方位、系統性地研究和探討國家安全及其相關對象的客觀狀態、本質、規律,探尋合理的國家安全觀和國家安全戰略,服務和指導國家安全活動。

隨後,筆者主編了「北京市精品教材建設立項」項目「國家安全學」,項目成果於2004年5月出版。該書首次構建了一個比較系統的國家安全學理論體系。2014年1月,筆者出版專著《為國家安全立學——國家安全學科的探索歷程及若干問題研究》,進一步完善了國家安全學理論體系。但是,一直到2014年,我國國家安全學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相關構想的影響範圍都十分有限。

進一步推進學科建設

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出以後,我國的國家安全整體布局不斷完善,國家安全教育也迅速向前推進。

過去,國民教育體系中的國家安全通識教育長期局限於保密防諜,內容比較狹窄。近年來,國家安全通識教育開始超越保密防諜,走向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主要內容的總體國家安全教育。人民出版社2016年出版、2018年修訂重印的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系列讀本,就是一套以總體國家安全為主要內容的通識教材。2016年,國際關係學院在智慧樹網路教育平台支持下,開發出面向全國高校的慕課(MOOC)「解碼國家安全」,把國家安全通識教育推向全國高校。2017年,「解碼國家安全」被教育部評為首批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與此同時,高等院校的國家安全學專業建設和專業教育,也邁出了堅實的步伐。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西南政法大學、西北政法大學等高校,先後成立了國家安全學院或國家安全研究院。國際關係學院通過專家論證並報教育部批准,在全國率先設立了國家安全學專業,並於2018年首次招收了12名國家安全學專業研究生。2018年5月,國際關係學院主辦「全國部分高校國家安全學學科建設與協同創新工作研討會暨國家安全學學科建設與協同創新中心啟動工作座談會」,與部分高校共同成立了「國家安全學學科建設與協同創新中心」。2019年5月,北京高校高精尖學科建設名單公布,國際關係學院和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國家安全學專業名列其中。最近,國際關係學院又創造性地開設「國家安全學創新實驗班」,招收本校本科生進行專業培養,優秀者可免試錄取為本校國家安全學碩士研究生。還有一些高校也在積極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國家安全教育和國家安全學學科建設,並開始編寫具有地方特色的國家安全學專業教材,甚至開始招收國家安全學專業的博士研究生。

面對日益複雜的國際國內安全形勢,國家安全學學科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也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根據學科建設的普遍規律,我們既需要具有超常發展的思維和魄力,又要扎紮實實做好學科建設的一系列基礎性工作,特別是要做好國家安全學各個領域的學術理論研究,編寫適應不同層次人群的高質量教材,建設一支能夠承擔國家安全學理論建設和教育教學工作的專業隊伍。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在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指導下,進一步強化國家安全學學術理論研究。此外,當前還需要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深入研究國家安全與軍事國防的關係,認清軍事國防是服務國家安全的重要工具和武裝力量,軍事國防在實踐和理論關係上都隸屬於國家安全,是國家安全實踐或國家安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者系國際關係學院公共管理系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發掘古代美學範疇的現代價值
劉漢興:中國援建吳哥古迹20年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