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中有一人堪比諸葛亮,但是知道的人卻不多,若沒他蜀國早垮了
三國時期,各方爭霸,風起雲湧,雄才輩出。劉、關、張三兄弟南征北戰,三顧茅廬請來諸葛亮輔助治國的故事,相信大家已經耳熟能詳。而今天,我們要講的並不是這些三國名人的故事,而是一個並不出名,但是,卻對蜀漢貢獻頗大的人,這個人就是王連。
在劉備死後,諸葛亮主持朝政,所有事情都親力親為,甚至,一些戰役也都不惜冒險,親自征戰。在建興初期,諸葛亮準備親自征戰南中,滿朝文武皆無人反對。但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朝中的一個普通的官員,卻勸說諸葛亮不要去,而且,言辭誠懇,句句在理。
也是因為這,促使諸葛亮征戰南中的計劃一再推遲,一拖再拖,直到公元225年,諸葛亮才兵分三路進攻南中,最後,將南中平定。那麼,這個人到底是誰,能勸說住諸葛亮,三言兩語便可以成功阻止了諸葛亮征戰南中的腳步,讓這個計劃延遲了兩年多的時間呢?
這個人便是:王連。
王連僅在小說《三國演義》第87回中有提及,基本與史書記載內容一致,其反對諸葛亮親征孟獲。認為:只須遣一大將討之,必然成功。再三苦勸,諸葛亮最終還是沒有聽從他的意見。
王連,字文然,是南陽郡人。無所作為的王連,在劉璋做益州牧的時候,隻身來到益州,請求劉璋給予自己幫助,劉璋知道王連也是一個可用之人,頗有才能,便任命他做了新潼令。後來,劉備在進軍新潼的時候,王連城門緊閉,堅決不投降,俠肝義膽令人折服。
劉備是個愛財之人,對這樣有骨氣的人才,也是十分看重的,所以,並沒有強攻。後來,在成都,劉璋歸降於劉備,王連也被調職,專任了廣都。王連素有才能,是不可多得的良臣,能人,他在任職期間,功績頗多,且治理有方,特別是在鹽鐵產業的經營方面,成績特別突出,使得當地的鹽鐵行業收入連年攀升,地方以及國家經濟也得到了良好的發展。
劉備看出了王連有經營才能,且能力超凡,可以升為領導,便讓杜祺、劉幹、呂乂等人做他的手下,助其更好的經營與發展。王連不僅自己善於經營,對於管人、用人也十分在行,他手下的這些人,在跟隨他多年之後,能力也都不斷提升,成為了可以獨當一面的優秀人才。而這些人後來都能夠被提干陞官,也是得益於王連的推薦。
經過王連多年的合理經營和規範運作,使得當時的鹽業管理成績斐然。治理鹽業功不可沒的王連不久之後,便被升至蜀郡太守,做了興業將軍,同時,監管鹽府。223年,他的職位又得到了提升,被任命為屯騎校尉,加封平陽亭侯等。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當時劉備對於王連是十分器重的,且多委以方重任。
對於王連,在三國歷史上並不算出名,很多人對其不是非常了解。但是,王連的經營之道,的確算是蜀漢時期非常難得的經營能手,經濟人才。在蜀漢鹽業數十年的管理工作當中,王連表現突出,業績良好,蜀漢鹽業得到良性的發展,國家收入也在不斷增加,使得蜀漢出兵時,有錢有糧,足見其勞苦功高,治理有方。
不僅王連自己管理能力出色,他帶的下屬也都是能幹之人,在朝廷內部均擔當大任,是蜀漢的有用之臣,由此也可以看出,王連對於知人、用人也很有一套。在建興元年的時候,南方有多個郡縣不肯聽命於蜀國,不願意向其俯首稱臣。面對這樣的「負隅頑抗」,諸葛亮準備親自帶兵,對南中進行親征。
但是,此時王連覺得南征時機尚不成熟,於是,他不惜得罪丞相,也要反覆勸諫。他對諸葛亮說:「那是一個不毛之地,沒有什麼好的,並不值得您這位德高望重的人,去冒風險討伐。」諸葛亮一方面不願意放棄南征的計劃,但是,另一方面又覺得派別人去自己不放心,同時,看到王連誠懇的勸諫,自己也不好拒絕,所以,只能暫時擱置了南征的想法。
也正是因為延遲的這兩年時間,蜀漢大地能得以在剛剛平息的戰爭中得到緩解,能夠騰出時間休養生息,以恢復生產力,讓國力能夠有一定的積累,這些都可以說都是王連的功勞。諸葛亮能夠聽取王連的勸解,並且,將對國家有深遠影響的鹽業管理大任託付於他,可以看出,諸葛亮對王連是非常信任的,兩人算得上是親密無間的合作夥伴、好拍檔,分量不分伯仲。
對此,陳壽在《三國志》中對其評價道:「王連固節不移,有可紀焉。以先主之廣濟,諸葛之準繩,詩吐直言,猶用陵遲,況庸後乎哉!」三國時期蜀漢官員楊戲也對其評價道:「屯騎主舊,固節不移,既就初命,盡心世規,軍資所恃,是辨是裨。」
再後來,王連卒於任上,他的兒子王山繼承了他的職位,並做了江陽太守。
參考資料:
【《三國志·卷四十一·蜀書十一·霍王向張楊費傳第十一》、《三國演義》】
※一個被視為「間諜」的日本友人,生前最大願望就是:能夠葬在中國
※古代做官,想要儀錶好,化妝品還真的是少不了,男人比女人用的多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