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叔說:七月麗江,一場盛會
七月的麗江,時晴時雨。左手的天空是一片鐵青色的雨雲,而右手的天空卻放了晴,陽光從雨後的雲彩中透射出來,給遠處的雪山鑲上了薄薄的金邊。空氣中滿是久違的清新。
每日在北京奔波勞頓的島叔來到麗江,可不是為了休閑度假,而是參會。什麼會?第四屆海外華文新媒體高峰論壇。
這場由島叔的娘家人民日報海外版主辦,人民日報海外網、中共麗江市委市政府承辦的盛會,吸引了來自全球43個國家和地區的100餘家海外華文新媒體代表、知名僑領和專家學者等200餘位嘉賓。
一
大家從世界各地趕來,為的是探討同一個主題:「大變局:讓華媒聲音更響亮」。當然,島叔也在現場碰到了很多來自華媒的島友,大家一交流,話題總離不開「中國」二字。
身處異鄉,祖(籍)國的發展總是牽動大家的心。做媒體的同行,更是多了份責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不少人為此堅持多年。
20年前,「70後」南庚戌初到非洲,雖然語言不通,但憑著中國人特有的勤勞堅韌,白手起家投身華媒事業。南庚戌和妻子用複印機承擔起波札那第一份華文報紙的製作和發行工作。
「我在電腦上做好word文檔之後,列印出來,貼到A4紙上,A4紙再貼到A3紙上,我太太負責複印。」
經歷20載風雨,南庚戌出版報紙,開辦廣播電台、電視台,如今已是非洲華文傳媒集團董事長、環球廣域傳媒集團總裁。在尚比亞,南庚戌邀請中國大使夫人用英文在電台給非洲聽眾講《西遊記》,他還創辦非洲戶外流動影院項目,親自開著車,到非洲各個國家去巡迴放映中國和非洲電影。
島叔也曾到過澳大利亞墨爾本的一家中文圖書館,鎮館之寶是一張泛黃的1985年人民日報海外版創刊號。若干年前,一位館員的公公在美國地攤上撿到了這份報紙,過世前捐給了圖書館。同為華媒人的館長鄭重將這份報紙裝了個鏡框,掛在了顯要位置。
這些海外華媒人旅居他國有年,背後故事太多太多,但割不斷的永遠是濃濃的鄉情。正像馬來西亞《海內外》雜誌總編輯王菁野所說的:「那些十幾年二十幾年如一日堅守海外辦華媒的人,都有著一份情懷,他們的付出實在太多,這是嘔心瀝血的付出。」
一種鄉情,一份情懷,這是促使這麼多海外華文媒體走到一起的文化情感基礎。
二
很多人一提到海外華文媒體,總是不自覺跟西方一些大媒體比。當然,在體量上、話語權上,中文媒體尚比不過英文媒體,但想變道超車,並不是沒有機會。
這就是這次峰會探討的主題詞:「大變局」。時代醞釀著變化,變化中孕育著機遇。
人民日報副總編輯兼海外版總編輯許正中用了良機、契機、轉機來形容華文媒體遇到的「大變局」。
其實很好理解,中國國際地位提升了,以前是貧窮落後被人同情的「小兔子」,現在是森林中萬眾矚目的「大象」,必然帶來世界對中國資訊、中國信息的爆髮式需求。
現在明顯是「供小於求」的信息短缺,所以造成話語權旁落,西強我弱。但有個技術上的機遇,就是在大數據、人工智慧的運用下,媒體領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革。
舉個例子。以往中國的信息必須要經過西方媒體咀嚼一道後,再傳播給海外受眾,但現在呢?我們有這麼多社交媒體賬號,中國的信息可以直接傳遞給海外普通受眾。「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日子是不是爽得多?
峰會上發布了《2019海外華文新媒體影響力報告》。報告從海外400多家華文媒體中篩選出了受眾覆蓋面較大的181家做了分析,發現這些年,九成海外華文媒體布局了網站,同時還積極圍繞移動端布局。
移動APP開通率有24.3%,臉書開通率有50.3%,推特開通率為28.7%,微信微博的開通率分別為49.7%和48.6%。
這個數據當然還可以再提高,但至少說明大家已經意識到了這場「大變局」的到來。
三
「大變局」當然不止於社交媒體的興起和普及。大數據、人工智慧、5G帶來的智媒時代,讓媒體想像空間巨大,這也是參會的華媒人熱議的話題。
「對媒體人自身而言要求更高了」,德國開元網總裁周鴻圖說,「我們需要學習每一種新的媒體形態,要了解它的傳播特點、采編方式,不同的內容針對不同平台發布,要有不同的媒體方式。就外部而言,要根據受眾的需求來調整內容,不同受眾在各個信息平台上,要求看到的內容、興趣點都不一樣。」
當然,新技術帶來的便捷也是顯而易見。
以前我們寫了報道,都不知道誰看了,效果怎樣。現在呢?藉助大數據,我們可以清楚知道文章的讀者是誰,閱讀偏好、閱讀時長、閱讀時間段等等,甚至你的其他信息。隨著讀者的畫像越來越清晰,媒體的內容生產也可以跟服裝一樣定製,更加精準投放。
現場很多人提到了「機器人寫稿」。現在機器人只是寫寫簡單的信息,將來會不會寫更複雜的新聞報道?記者編輯真要失業了?
一切皆有可能,未來沒有邊界。
可能將來當你打開俠客島時,和你對話的島叔/島妹會是一個機器人。
文/風清揚(純手工非機器寫作)
※比利時前國王被指有「私生女」 為免被罰接受DNA鑒定
※突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發生6.6級地震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