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空氣污染降低中國太陽能產能

空氣污染降低中國太陽能產能

關注環球科學

周一至周五早間

我們為你準時送上

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

·能源·

空氣污染降低中國太陽能產能

在本周《自然-能源》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分析了中國119個測量站在1960年至2015年間的日光觀測數據發現,因空氣污染加重,同期中國的整體太陽輻射照度減少了11~15%。由此,中國的太陽能生產潛力可能下降了12~13%。作者也指出,因中國實行全國性的排放控制政策,從 1995 年起在發電量增長的情況下,火電廠的二氧化硫和黑碳排放量下降了。這一發現表明,通過減少空氣污染,中國不僅可以顯著增加健康和環境相關收益,還能增加可用於太陽能電池的光照。

·神經科學·

基因治療讓視網膜自我重建

視網膜中的視桿細胞死亡會引起失明,目前的治療手段不能確定視網膜能否在治療後自我重建。近期發表於《神經科學期刊》的一篇論文中,研究者構建了視桿細胞有基因缺陷的小鼠,並對其進行基因治療。他們發現接受基因治療的小鼠的視桿細胞不僅恢復了對光反應,還恢復了與視網膜上其他神經元的連接,該研究結果說明視網膜是具有可塑性的,這為相關治療提供了重要參考價值。

·機器人·

為太空探索設計的跳躍機器人

在太空探索中,機器人面臨的最直觀的問題就是重力改變,比如月球只有地球重力的六分之一,宇航員可以在其表面上跳著行動。來自蘇黎世的研究團隊正在測試太空機器人SpaceBok的跳躍能力。研究者認為,在月球上SpaceBok可以跳兩米高,而如何控制它們每一次安全著陸非常重要,他們正在實驗室中模擬微重力環境,並測試細節的跳躍控制條件。這種跳躍式的太空機器人在探索時將變得非常有效率,不但節約能源,還能跨越很多障礙物,功能要遠遠強於只能在表面移動的機器人,研究者正致力於讓其能用於月球或者火星任務中。

·地球科學·

工業革命前鉛污染已廣泛存在

自然環境中的天然鉛含量極低,大部分鉛都來自於商業和工業生存過程。近日,一項研究發現,北極冰層中的鉛沉積物可以推測人類經濟活動的歷史情況。來自多國的科學家團隊在格陵蘭島和俄羅斯北極地區共採集13根北極冰芯,測量並分析了公元500年至2010年間冰芯中的鉛沉積含量。研究發現工業革命前,鉛污染已經廣泛存在。冰芯中鉛濃度在土地擴張、新技術出現、繁榮的經濟的時期會增加,而氣候破壞、戰爭、瘟疫和饑荒導致經濟衰退,從而降低冰芯中該時期內的鉛濃度。該研究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航天·

「光帆2號」傳回首張在軌照片

上周末,「光帆2號」(LightSail 2)太陽帆實驗飛船傳回了首張在軌照片,呈現出日落時地球的輪廓。「光帆2號」由非盈利機構The Planetary Society設計、製造,於6月25日通過SpaceX的獵鷹重型火箭發射升空。「光帆2號」利用太陽能光壓技術推進,無需攜帶大量燃料。此次試驗將測試其飛行效果。光帆飛船也被認為是意欲飛至半人馬座α星的「突破攝星計劃」將使用的飛行器。

·航天·

NASA的綠色能源衛星通過首次測試

近日,NASA的「綠色燃料注入任務」(GPIM)完成首次測試,GPIM的5個推進器成功點火。該任務使用的是一種名為AF-M315E的羥基硝酸銨燃料與氧化劑混合物。與目前使用的肼類燃料相比,新型燃料對環境的毒性更低,並且效率也要高出50%。如果試驗成功,這種新型燃料將大幅降低太空旅行的費用。

文:吳非、楊心舟、謝汝雨、陳德芊

編輯:楊心舟、吳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科學 的精彩文章:

史上最強超導磁鐵誕生
一張長圖,包含百億年宇宙的42個大問題

TAG:環球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