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外國學者說:中華文明有五千年?專家說:中國這一文化遺址可證明

外國學者說:中華文明有五千年?專家說:中國這一文化遺址可證明

上世紀七十年代,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倡導下,世界文化遺產總部所在的巴黎,通過了一項《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條約,中國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大國,先後共有55項文化遺產成功申遺,而最新申遺成功的就是在中華文明長河中佔據重要地位的良渚文化。

在專家的眼中,良渚文化申遺成功,顯然具有非常重大的歷史意義。其中最為主要的一點是:在國內外學術界,對於中華文明的起源和傳承,一直有著3000年歷史和5000年歷史的爭論。換言之,在我國歷史上,是否真正具有夏商周三個朝代的文明,這一點成為了決定了中華文明是否具備5000文明史的基礎。

對於夏商周三個朝代是否存在,以及確切的歷史紀年問題。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國史學界曾發起了一項「夏商周斷代工程」的課題,在無數史學和文化大師的努力下,他們結合中國古代典籍文獻,基本上確定了夏商周文明的存在。

但對於那些外國學者來說,他們對此依然表示懷疑,如果說商、周存在還有歷史典籍記載的話,夏朝的存在一直是大家爭議的焦點,雖然在河南這裡,發現和出土了二里崗夏朝文化遺址,但這一遺址的規模並不能充分證明這裡就是夏朝文化的典型代表,由此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一直受到外國學者的質疑,他們認為:中華文明真的有那麼久遠的歷史嗎?

而隨著良渚文化的成功申遺,從國際學術界上,這一文化遺址得到公認,側面證明了中華文明的悠久、厚重和滄桑的發展歷程。那麼問題是,良渚文化究竟有何魅力和獨到之處,讓中華文明坐實了五千年的輝煌呢?

談到良渚文化,第一次發現的時間是上世紀三十年代。1935年,西湖博物館的考古專家施昕更先生參與了對一處古遺址的發掘。在發掘過程中,施昕更先生從遺址中找到了一些石斧、玉器、陶器等古文物碎片,職業的敏感讓施昕更先生立即意識到這一遺址可能蘊含有更大的歷史意義,因此倍加關注發掘的過程。

隨著發掘進程的延伸,遺址出土了大量的石器、玉器以及陶器製品,施昕更先生就此整理寫就了一份《良渚——杭縣第二區黑陶文化遺址初步報告》,第一次提出了良渚遺址古文化在中國新石器文化中所佔據的重要地位,難能可貴。但隨後由於抗戰的爆發,良渚遺址的發掘工作被迫停止,直到新中國成立後繼續開挖,而歷史學家夏鼐,在學者考古發掘的基礎上,第一次系統地提出了「良渚文化」這一歷史概念。

從新中國成立至今,良渚文化的遺址考古,經歷了數十年的時間,考古學家在此期間也有了更為系統的發現,在這一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灰黑陶、玉璧、玉琮等古文物,還有良渚古城、良渚水壩,其中還包含了反山和瑤山遺址,由此證明,在距今5300年至4500年,這裡曾是一個文化高度發達的古國,而根據考古學家的進一步認定,良渚文化極大可能是中國上古傳說在虞朝人所建立的國家。

虞朝又被稱作虞舜王朝,是一個比夏王朝存在更為古老的朝代,這是中華文明起源的根基所在。專家推斷,虞朝的滅亡,實則上是當時地球氣溫的升高,導致大洪水的爆發,而這一點,也和大禹治水的傳說相互印證,從而讓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得到了充分的驗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慕楓歌歌 的精彩文章:

和猿人一樣,還曾有一類智人,為何卻在人類進化中神秘消失了?
俄羅斯首任總統葉利欽,為何突然宣布不幹了,還將位置傳給普京?

TAG:慕楓歌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