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韻流芳:妙趣橫生賞荷聯
荷花,素有「花中君子」之雅稱,它的高潔、無瑕,千百年來為人們所推崇。古今文人雅客為我們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詠荷對聯,讀來妙趣橫生。
唐伯虎曾到一寺廟遊玩,長老請唐伯虎在一幅和尚畫的「出水芙蓉圖」上題字,唐伯虎不禁脫口吟出一上聯:「畫上荷花和尚畫」,但苦思不得下聯。直到清代,蜀中才子李調元才續了唐伯虎的下聯,云:「書臨漢帖翰林書」。此聯為迴文聯,上聯的「和尚」與「荷」「上」諧音;下聯的「翰林」與「漢」「臨」諧音,聯語運用了諧音的技巧,上、下聯順念倒讀皆成句,別有情趣。
唐伯虎與同時期的另一才子祝允明常作對互娛。一年夏天,祝允明偕唐伯虎路過一荷塘,唐伯虎觸景生情,脫口吟道:「池中荷葉魚兒傘。」祝允明隨即吟出下聯:「樑上蛛絲燕子簾。」話音一落,兩人不禁相視而笑。上下聯脫口而來,不露刀痕斧跡,聯語幽默自然,妙趣橫生。
明代官員劉昌,少年時與客人在池邊賞荷,客人出上聯:「藕白花紅蓮子綠,荷葉青青。」劉昌立刻對出下聯:「籜斑節粉筍芽黃,竹葉翠翠。」此聯為顏色佳對,上句吟荷,下句詠竹,各以一物而舉四色,巧用疊字,措辭典雅,且顏色按蓮之各部位、竹之各階段設置,更顯出奇趣來。
明代進士程敏政,才思敏捷,當朝宰相喜其才華,欲將女許之。一日,宰相藉機出句以試其才華,上聯曰:「因荷而得藕?」程敏政應聲續了下聯:「有杏不須梅。」宰相聽後甚為高興。原來,宰相出的上聯意在言此喻彼,即「因何而得偶?」程敏政續的下聯語帶雙關,正合宰相之意,即「有幸不須媒。」構思奇妙,饒有情趣。
另一明朝進士熊廷弼少時聰明伶俐,才華出眾。一日,其父出一上聯讓其續寫下聯,上聯曰:「雪壓竹枝頭點地。」熊廷弼不假思索地吟道:「風吹荷葉背朝天。」平淡之景,經神來之筆點化,將「竹枝」「荷葉」擬人化,一個「頭點地」,一個「背朝天」,貼切生動,意趣盎然。
清代安徽桐城才子張英,官至禮部尚書。一日,張英微服出訪時路遇一村姑,那村姑吟出一上聯:「紅荷花,白荷花,何荷花好?」向張英討教下聯,但張英一時不知所措,便悶悶不樂打道回府。後來,府中一聰穎的女婢為張英續了下聯,下聯云:「黑葚子,赤葚子,甚葚子甜?」細品上下聯,上聯出得妙,下聯對得巧,令人叫絕。
明代少年進士陳景著幼年時和父親一起出遊,見路邊池塘滿目碧綠,嬌艷的荷花開得正盛,隨口吟出一句:「青涼蓋引紅妝面,荷葉荷花。」陳景著不假思索,馬上對出下聯:「白團扇畫黑交枝,月宮月桂。」上聯「荷葉」照應「青涼蓋」,「荷花」照應「紅妝面」;下聯「月宮」照應「白團扇」,「月桂」照應「黑交枝」。上下聯各自用後句說明前句,且巧用同字比喻,音節和諧,頗具韻致。
民間還流傳一聯:「鶯入榴花,似火煉黃金數點;鷺棲荷葉,如盤堆白玉一團。」上下聯即物寫景,「黃鶯」落入火紅似的「榴花」叢中,「白鷺」棲於盤子般的「荷葉」之上,形色兼備,宛若兩幅色彩明快的花鳥畫,給人清新怡人的享受。
本文原載於《光明日報》,圖源網路,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TAG:大道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