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面對蒙古南下,金國應聯宋抗擊,何以反而攻擊

面對蒙古南下,金國應聯宋抗擊,何以反而攻擊

遼國之所以沒有吞併西夏,主要在於「澶淵之盟」後「漢化」很成功,其農業經濟已經佔據很大份額,其精神也已經日漸「宋朝化」(享樂貪腐內鬥、戰鬥力意志開始薄弱)。

再加上西夏適時妥協,遼國失去對西部安全地擔憂。最後,西夏的軍事實力並不弱。盈虧相較,遼國也就不再執著於滅夏。

(1)遼國漢化在蕭太后和韓德讓開始速度加快

澶淵之盟是遼聖宗(983-1031年)與宋真宗在1005年所簽,該協議簽訂之後,遼國已經走到歷史中期。西夏則建國於1038年,可見,遼國步入中年期後與正處於青壯年的西夏相較,在抵抗精神上遼國就不能與西夏相比。

遼國的漢化過程從進入幽雲地區後即開始,真正始於韓德讓參與國家決策,直至與蕭太后共同執政,遼聖宗以「父禮」待之。

979年,宋太宗滅北漢後主動發起收復「幽雲十六州」的軍事行動,但最終失敗。982年遼景宗第三次南下復仇在數次被打敗後以35歲的年齡病逝。其子遼聖宗11歲就繼位,很顯然不能親政。為此,其母蕭太后(蕭燕燕)在其他宗室虎視眈眈下攝政。

宋太宗知道消息後決定第二次北伐。由此,蕭太后為了控制軍權抵擋契丹貴族對皇權的虎視眈眈,便請漢人韓德讓相助。韓德讓的祖父韓知古、父親韓匡嗣乃是遼國漢人中的掌權者,從耶律阿保機開始到遼景宗都受重視,掌握一定軍權。韓德讓又是文武兼備。

蕭太后與韓德讓一起實行了「蕭綽變革」,其核心就是漢化。986年,宋太宗的第二次北伐被遼國打敗。

(2)遼夏之戰被認為是遼國衰落的原因之一

西夏建國前,李繼遷、李德明父子雖時叛時降,但總體上仍臣服於北宋,在遼宋間左右搖擺以搏自己的利益。問題出在「澶淵之盟」後,李元昊1032年掌握大權前,就已經看出宋仁宗時期的宋朝的本質:寧花錢買太平苟活於世,也不願振臂一呼做七尺男兒。

所以,李元昊1038年稱帝後就開始與宋朝進行了「蓄謀已久」的戰爭,從1040年到1042年的三年之戰的結果就是1043年「宋夏和議」成功。宋朝基本承認西夏國;同意恢復榷場;每年25.5萬銀、絹、茶賜西夏等。

李元昊1044年,遼興宗派10萬大兵殺奔西夏,從李繼遷開始遼國與夏之間就存在姻親和臣屬關係。遼興宗的姐姐嫁給了李元昊,但二人感情不和,1035年生病乃至病死都不去探望也不通知遼國,遼興宗為此極為憤怒。

「宋夏和議」後,遼國覺得西夏勢力已大、李元昊「以下犯上」的居多頗多乃是威脅,因此伐夏,在第一次賀蘭山之戰中,遼國大敗!

1048年,李元昊被太子寧令哥所殺,1049年,遼興宗發兵復仇。此戰,權臣沒藏訛龐被打敗;造成李元昊父子仇殺的沒藏太后被抓,最終被贖回。經過兩次遼夏大戰,桀驁不馴的李元昊被殺是為關鍵,自此,西夏重回「倚遼攻宋」的戰略。

西夏中前期與遼、宋、回紇(回鶻)政權為鄰;下夏中後期與金、宋、西遼、蒙古為鄰。遼國之所以沒有滅掉西夏,主要在於《澶淵之盟》前後,契丹人的「漢化」發展比較成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古談今 的精彩文章:

大明高官、權監與喇嘛捐建法海寺,其壁畫之精美讓人讚歎
李鴻章指揮著武器和待遇最好的軍人,在甲午敗得稀里糊塗

TAG:坐古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