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建言華媒轉型路:科技創新、融合發展、合作共贏
海外網麗江7月10日電七彩雲南,彩雲之南。今日,在麗江古城,迷人風景依舊,更有一場動人的盛會。2019年7月9日,第四屆海外華文新媒體高峰論壇在雲南麗江拉開帷幕,來自全球43個國家和地區的上百家海外華文新媒體代表、知名僑領和專家學者等近200位嘉賓齊聚一堂,為「新時代華媒的融合與發展」獻計獻策。
在智媒論壇上,與會嘉賓圍繞「智媒時代,海外華文媒體的發展與突破」發表了精彩演講。
智媒時代,新聞機器人寫稿很常見
「什麼是智媒?是指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日益廣泛地應用於信息採集、內容生產、新聞分發等環節而形成的媒體。」在北京大學國家戰略傳播研究院院長程曼麗看來,大數據的大不僅僅是能量大,還可以創造新的價值,她指著ppt向大家舉例,「在智能時代,新聞機器人寫稿很常見」。
事實上,國內多家媒體已相繼推出新聞機器人來撰寫稿件。中國第一篇機器人寫稿是2015年9月10日騰訊公司的機器人完成的;2016年5月第一財經日報推出了新聞機器人用於撰寫財經新聞;2016年8月奧運會期間,新聞機器人在資料庫更新兩秒鐘後就實現稿件內容更新,還自動生成了一些詞語,增加了報道的生動性;2018年世界盃期間,機器人「小封」也是秒發新聞;在今年全國兩會報道中,新華社推出的全球首個AI合成主播正式上崗……「人工智慧應用在新媒體中實現了臨場化新聞,只需穿戴智能設備,利用AR技術就可將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完美結合。」程曼麗這樣評價。
在智能時代,機器人都能寫稿了,海外華文媒體如何在新的信息環境下實現跨越式發展?程曼麗認為,海外華文媒體可以藉助中國國內媒體的技術優勢、平台優勢、內容優勢和人才優勢,壯大自身力量,「以人才優勢為例,海外華文媒體可以根據需求,和中國國內教育培訓對接,進行人才儲備。」
大變局下,華媒浴「技術」重生
互聯網時代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字。變局之下,海外華文媒體如何開啟轉型和融合之路?新歐洲傳媒集團董事長陳翔指出,當今時代,內容、技術之間的界限模糊,媒體之間的競爭不僅是內容的競爭,還有融合內容、渠道、營銷和運營系統的競爭。「華文媒體要擺脫過去製作、發布內容的角色定位,實現向連接用戶,服務運營等方面的蛻變,不僅要做信息的發布者,還要做服務者,服務的提供者,所有參與融合轉型的介質都會為媒體的發展貢獻力量。」
現如今,海外華文媒體也已經轉向了數字化、網路化、新媒體化。陳翔指出,「很多華媒的報紙、網路、電視等媒體門類齊全,還有微信公眾號,逐漸實現了從平面到立體的轉型。「互聯網技術實際上為華文媒體擺脫困境,浴火重生提供了新的可能。插上『互聯網 』的數字化翅膀後,華文媒體爆發的全新活力令人驚嘆。」
技術創新發展日新月異,媒體的發展迎來了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海外華媒也在媒體融合的道路上繼續摸索。陳翔感嘆,「從機器人寫稿到媒體人工智慧平台、AI合成主播,都已成為現實,為我們勾勒出一個並非科幻的媒體智能融合時代的全新圖景。有遠見的媒體,一定會把最新最好的技術運用到信息採集、生產、傳播、反饋各環節,深度拓展傳播領域,實現網路化、數字化的更新迭代,引領傳播領域一場新的變革。」
說到最後,陳翔高聲為海外華文媒體打氣:「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們可以在互聯網的浪潮中沒有掉隊,現在正積極的搭上媒體的高速列車,我們要有信心和能力,去主動迎接媒體轉型的下一站。」話音剛落,引來現場華媒一片熱烈掌聲。
合作共贏,共同講好中國故事
「基於人工智慧的演算法不僅能實現多樣化、個性化的精準分發,還能賦能內容生產,輔助內容運營。」人工智慧給智媒時代信息傳播帶來了哪些特點?位元組跳動(今日頭條)媒體合作高級總監楊啟濤談了自己的看法。
在楊啟濤看來,信息流的精準分發提高了用戶的效率,可以讓他們看到自己更能接受的資訊。「用戶閱讀效率提高反過來要求我們內容生產者提供更好看,包裝也要好,才能在信息流中脫穎而出,這就包括了我們針對於移動端,智媒時代傳播的一些特點,比如標題和封面上的優化。」
除了在分發領域的應用之外,人工智慧還可以給內容生產部門賦能。楊啟濤舉例,「各類資訊的監控、大數據的輸出,能夠實時提供相應的各種熱點的分析,以及一些平台上的用戶消費,閱讀資訊的反饋,不僅有利於內容創作者及時的創作,更符合用戶需求的一些內容。」
演講的最後,楊啟濤向海外華文媒體發出合作邀請。「技術的進步使信息的生產和傳播更有效率,我特別期望能夠有機會和在座的華媒有更多的合作,尤其在海外的市場上,我們期盼更多的合作和創新,共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海外網 龐晟 羅伊晴 何怡寧)
※美總統慫恿英國「硬脫歐」:談不攏就直接「走人」
※美華裔老人玩遊戲時遭多槍射殺 行兇保安被判30年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