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兩句三年得」下句,是「一吟雙淚流」還是「一吟淚雙流」?
唐朝是詩歌發展的時代。這個時代雖然也就存在了300年左右的時間,卻產生了非常多的詩歌流派。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我們從中可以看得出李白的瀟洒,看得出杜甫的沉重;看得出王維的縱情山水,看得出孟浩然的山水之樂;看得出張若虛筆下的華美,看得出岑參筆下的邊塞悲涼;看得出劉長卿對五言詩的獨特追求,看得出李商隱對七言律詩的晦澀難懂,看得出杜牧對七言絕句的獨有心得;看得出陳子昂詩歌當中的悲壯,看得出初唐四傑對詩歌革新的貢獻。
發展到了中唐後期,盛唐的華美漸漸的消失。唐詩之前美麗的樂章開始劍走偏鋒,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以孟郊和賈島為代表的苦吟詩派。他們對於詩詞自然的潛心雕琢,和之前李白不事雕琢之作的詩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知音如不賞,歸卧故山秋。
這是賈島非常著名的一首古詩,題目是《題詩後》,全文雖然只有20個字,卻體現出了他對於唐詩寫作的不同追求。尤其是這首唐詩的前兩句只有10個字,卻提到了3個數字,寫出來卻號稱用了三年之久,這個詩派的詩人對詩詞字眼的推敲雕琢,功夫可見一斑。
「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我們後來常常拿這兩句古詩來說明古人對於文學創作的潛心鑽研以及執著的精神。這自然是一種文學寫作的追求,但並非適合每一個人。李白的唐詩「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那種隨心所欲的不事雕琢,代表著一種瀟洒的追求。但賈島的這首古詩卻並非如此。
郊寒島瘦,他們開創了唐詩的幽深的表現境界,和李白杜甫的盛世華章形成鮮明的對比。也正是因為唐朝發展到賈島生活的中唐時代,整個社會風氣為之一變,也才會有了這樣自覺的文學追求。他們完全沒有了那種朝氣,而且他們的生活也開始脫離現實,單純執著於在詩詞的世界中遨遊。這一點,和盛唐詩人洋溢著熱切的報國心懷。形成鮮明對比。
「知音如不賞,歸卧故山秋」,顯現出他們對詩歌極致的追求,也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如果別人不能夠認可。他們決心「歸卧故山」再也不做事了,顯然是一種非常消極的心態,在另外一種程度上,也體現出了他們對自己詩歌作品的自負。
追求完美是他們這一派詩人最重要的精神追求。但是在今天我們背誦的時候,卻對於兩句最著名的詩句,往往存在字眼相的差別,記不清楚唐詩「兩句三年得」的下句,是「一吟雙淚流」還是「一吟淚雙流」?
詩歌當中寫的是一吟淚雙流,了解了這個唐代詩人寫詩如此的艱難,如此的追求完美,我們在後世的背誦和誦讀當中,還是不要記錯了,否則就是枉費了老人家的一番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