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寇丹:禪茶白雲際

寇丹:禪茶白雲際

隱士文化在三千多年前就萌生了。在道家學派的《易》中,就以讚揚的口吻說隱士是一群「不事王侯,高尚其事」的人。「高尚其事」就是不關心世事,也不去管國家有什麼政令,只滿足於在清靜的環境中自我耕作,自由生活。古史傳說中的巢父、許由;商末時的伯夷、叔齊;到後來魏晉時的劉伶、阮籍等「竹林七賢」、陶淵明等就是出於不同動機而成為了隱士的人。三國諸葛亮的「寧靜致遠,淡泊明志」的隱逸思想,影響著世代的文人士子。這句話也被今天許多人寫成條幅掛在家裡。就在你手上的這本書中,作者寫了一群在終南山裡獨自守衛著自己的精神家園,恪守著(哪怕是有時間性的)漠視物質享受、追求內心安寧的民族人文傳統的人。

儒、道、佛、隱都有真假之別。我只是想說今天的終南山中,還存在著隱士生活的追求者,他們吸引著許多中外人士的目光。這些在大山茅棚里居住的人的思想、知識及思考範圍已遠遠地超過了古人,我們不必去辨別他們是大隱還是小隱,真隱還是假隱,只要他們存在,就是一個值得思考研究的社會問題。

作者馬嘉善有許多別號,南山如濟只是其中之一。他酷愛古詩與茶,在國內外有許多的朋友。六年前,他來浙江湖州,要我帶他去瞻仰茶聖陸羽墓。驅車來到妙西鎮側的杼山上,我向他說明陸羽墓早已堙沒,這只是當地百姓自籌自建並每年按時祭祀的一個紀念性的地方。嘉善先生穿著中式服裝,虔誠地獻了茶並叩頭祭拜,然後坐在石頭上拿出他隨身帶著的竹簫吹奏起來。我靜坐在遠處,看頭頂上翠竹蔽空,陽光稀疏地灑在身上,耳畔的竹簫聲隨著輕風在這杳無一人的山裡悠悠迴旋。以前,我曾陪伴過無數的中外茶人來到此地瞻仰,但像他這樣的還是第一位。此後,我們多次在不同的國際會議上見面,他依然簡樸、認真、虔誠地組織海內外茶人一起品茶、聯詩、座談,並拿出他的竹簫吹出我們聽不懂卻可意會的曲子。現在,他給我發來了《嶺上多白雲》的文稿請我寫序,我的心一下子凝重起來,我寫些什麼呢?

我看完了十萬字的書稿,因為我沒到過終南山,就想像著山的凝重大氣與茅棚的簡約矮小。再讀或優美或深邃的文字,讀佛與禪茶的典故,任由思緒翩然升起落下於紙於心,彷彿我也推開了斑駁的木門,聽到了火的嗶剝,感受到了瓦罐中水的翻騰與在鼻翼邊閃過的茶香,而心中忐忑的卻是不知他給我的是粗茶碗還是細茶盞。如果他搬出整套細瓷茶具,不管他泡的茶是鳳凰單樅、武夷水仙還是雲南普洱,那我會掉頭就走。因為我是進入山野茅棚不是到富麗的軒殿。我覺得我進入他的山居也是進入我內心的一種渴望。嶺上白雲,屋裡茶香,我要的是一分短暫自由與自在。

終南山依舊,只是換了人間。住在茅屋裡的是現代的隱士。至少他們從手機里可以知道妻子的召喚,可以向千里之外的茶友發一首詩,奉一盞茶。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詳細地看到南山如濟有能力營建他的茅屋與茶亭。怕人來偷盜,故意把新買的的鋁鍋敲上幾處凹痕;在煙熏火燎成黑色的茶缸里泡出的卻是價格不菲或是稀有的名茶,然而這都是些所謂的皮相。如果細看這本書,就可以知道,南山如濟這位現代的隱士同樣有著與兩千年前終南隱士一樣的清澈無塵的內心。只是,他還多了一份責任,就是通過文字讓我們了解現代社會中還有著一種傳統的隱士文化、隱士實踐,了解他們詳盡的佛、禪、茶事生活與思想。

這本書通過茶的媒介展現、傳播饒有趣味的莊子、孔子、釋迦牟尼思想,也通情達理地用茶禪一味啟悟人們。彷彿在他的千竹庵里,彙集了古今哲人、茶人在討論著人生的種種課題。茶喝乾了再倒,水罐里始終都有嘟嘟的水聲和一縷縷茶香。那茶香,牽綴起時空,讓我們忽遠忽近地溫習著一段久失的氣息,讓這充滿浮躁和缺失信仰與道德的空間有暫歇的清空。

南山如濟是位有情趣的人。他法喜充盈的眼裡看到的大都是事物美好的一面,他向佛座燒香、誦經、耕鋤,更不忘在桌上擺幾枝山花枯藤;他抻紙書畫,或讓低回的洞簫來表達內心的波瀾。我始終認為,人生不由己,死是共同的終點,當中或長或短的一段活著的時間,都是在享受一個情字。有情有愛,旅途才有風景,人生才有滋味。佛要普度眾生,如果不以情為基礎,怎會有慈悲二字?菩是覺悟,薩指情愛,覺悟了的對眾生的情愛是大家樂於接受的。隱士文化在時光的流逝中又似潛流突然冒出地面,的確是社會的一個折射亮點。

巍巍終南山經歷了億萬年的滄桑,涇河的清澈和渭水的渾濁糾纏著在大地上流淌。那山溝里的茅棚以纖弱的身軀積蓄著能量,悠悠的白雲見證著一群人用智慧在尋求理想。佛的緣起因果學說驗證著歷史的發展,這本內涵豐富又有茶香禪意的書,給了我們豐富的營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陽讀書 的精彩文章:

熊召政:?我與舊體詩詞
黨雙忍:《秦嶺簡史》序言

TAG:首陽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