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辟疑&往生西方凈土、兜率凈土修持難易比較(7)

辟疑&往生西方凈土、兜率凈土修持難易比較(7)

目錄索引

(向上滑動閱覽)

一、辟疑

一、一、前言

一、二、《淨土十疑論》第七疑

一、三、《往生安樂集》之疑

一、四、《淨土論》之疑

二、往生彌陀淨土、兜率淨土修持難易比較

二、一、前言

二、二、淨土之共同點

二、三、淨土之不共同點

二、三、一、彌陀淨土為大乘不共土

二、三、二、兜率淨土為聖凡共土

二、四、往生彌陀淨土修因

二、四、一、明彌陀本願發心修行

二、四、二、信願行之眞實認識與修持

二、四、三、念佛與稱名

二、四、四、往生淨土之相關法門

二、四、四、一、《往生論》之五念門

二、四、四、二、《華嚴經》之普賢十大行願

二、四、四、三、《維摩詰經香積佛品》雲

二、五、往生兜率淨土修因

二、五、一、修三品行往生

二、五、二、不厭生死而願往生

二、六、赴龍華三會人間淨土修因

二、七、兜率淨土是速證菩提之淨土

二、八、結論

【往生彌陀凈土、兜率凈土修持難易比較】往生彌陀凈土修因

(未完待續)

二、往生彌陀凈土、兜率凈土修持難易比較

二、四、往生彌陀凈土修因

二、四、二、信願行之眞實認識與修持

求往生者無論出家或在家修士,必要具足三心,要有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等作爲正行,其他還要慈心不殺,具諸戒行。平時多多讀誦大乘經典,或唸佛或禮佛,或八關齋戒等,皆是實質修持、懺悔,而後一切功德迴向發願往生彼國,量力而盡其心,到時必往生無疑。

至誠心:就是在個人身口意的修持中,必要內外相應,身心合一 ,不得內存名聞利養之心,外現賢善精進假相,要眞眞實實求生淨土。在三業中身業禮拜「阿彌陀佛」,佛前眞心懺悔。口業者要常常讀讚,讚「阿彌陀佛」的偉大。意業者。全心念想諦觀「阿彌陀佛」三十二相金身。

深心者:深信之心,深信自己是一位煩惱具足凡夫。無始以來輪迴六趣,不得解脫。今適得人身,又聞佛法,知彌陀四十八宏願攝受眾生,若順其願心修持,必受攝持而往生,如是等深信不疑。

迴向發願心:就是平生修持一切功德,不論是人天善德、布施、持戒、十善業、觀想、唸佛、讚禮、讀誦、禮佛、共修,及一切善行,悉皆迴向,願生彼佛國土,口中迴向,心作觀想彌陀。能具此三心 ,量力盡心,將來必往生彌陀國土。

觀無量壽佛經所説的往生條件,除了上述三心具備,必生其國,其他尚有修持條件,同樣可往生,包括慈心不殺、具諸戒行、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修行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深信因果、不謗大乘、發無上道心、受持五戒、八關齋戒、不造五逆、孝養父母、行世仁慈、有過懺悔,知慚愧心不重造惡業,常常稱名唸佛,稱「南無阿彌陀佛」名。如能至心稱名者,無量無邊罪業種子 ,得受「佛光普照」自能乾枯消滅,不生起現行。修行心眞心誠,萬德自能圓融,到時千佛授手接引。諸位!莫認爲困難,諸大菩薩和諸大德能,爲什麼我們不能,所謂:「彼既丈夫我亦爾,不應自卑生退屈。」

【往生彌陀凈土、兜率凈土修持難易比較】往生彌陀凈土修因

二、四、三、念佛與稱名

求生淨土的修持法門,除了上述信願行三資糧,及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三心具備。還有念佛的定力、定境。所謂「念佛定境 」就是「念佛三昧」。

念佛法門,從淨土相關的經典來看,除了《菩薩念佛三昧經》、《般舟三昧經》、《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外,就是《觀無量壽佛經》最爲提倡。

「觀經」的開始,就是王舍城太子「阿闍世」,忤逆不孝,將父王母后拘禁,時王后禮佛,求佛救度,願離五濁惡世,求生極樂國土。佛陀示現十方淨土給王后「韋提希」選擇,韋提希選上了 「西方阿彌陀佛世界」。王后説:「唯願世尊,敎我思惟,敎我正受。」 ( 『思惟』就是『念』,『正受』就是『定』)。

世尊向韋提希説:「汝當繫念,諦觀彼國淨業成者。」(『繫念 』就是把念頭縛在一處。『諦觀』就是仔細觀察。)

而後佛陀又向韋提希説.:「汝及眾生,應當專心,繫念一處,想於西方。」

觀經第九觀,佛陀又説:「但當憶念,令心眼見,見此事者,即見十方一切佛,以見一切諸佛故,名『念佛三眛』。」

觀經末段,佛陀説:「何況憶念,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分陀利華』。」(分陀利華就是白色蓮花)

從觀經的內容可了解,念佛求生極樂,佔很大份量,因此,有很多眾生,以「念佛」爲修學課程。

但是「念佛」是「稱名」,或是「思惟」,或是「繫念」,或是「憶念」。

「稱名」就是「念佛」。但是,「唸佛」是要達到「定心境界」爲目的,如《阿彌陀經》説:.「一日至七日,一心不亂。」才符合 「念佛三眛」。切不可做做樣,給人知道我有唸佛,我是一位佛弟子。如果在修持中,每日不能以固定時,持續不斷「繫念」,心想「西方」,或「憶念」阿彌陀佛三十二相,不但不能得到念佛三眛見十方佛,當世往生時,心也容易「顚倒錯亂」,這樣終不能達成往生西方淨土的願望。絶對不可想,平時有念佛,即有往生「極樂世界」的機會,這是錯誤想法。因爲很多死亡前「心亂顚倒」,所以不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前面説過,慧深法師在電台説:台灣有二千萬人口,四十年來有四百萬人念阿彌陀佛,但是只有四百人得往生西方世界。想想看,這種只有萬分之一的成就。他所説的這個數目,不管是不是正確的,但這之中隱含著另一意義,就是大多數念佛的人,不明白往生西方極樂的基本條件和修持,也不明白「念佛」的全部含意,所以不能在念佛中有一心不亂的境界,當然也有很多修學不全心精進。所以根據經典來看,雖然念佛的人很多,但實際能往生西方者卻少之又少。

「念」可讀爲「唸」,「唸誦」就是口中發出音聲,所謂「稱名」就是「唸佛」。

「念」是「憶念」,「憶念」就是「回憶」和「想念」以前的意思。

「念」又是「思惟」的意思,「思惟」是屬於「禪觀」的「靜慮」性質。

「念」又是「觀念」,「觀」讀「貫」,是「深思」的意思。「 觀念」是人的思想,就是「思想觀念」。

由字義上了解,「稱名唸佛」只是「念佛」中的一部份修持而已。「念佛三昧」要達成者,「念佛」意義必要完全清楚,也要全部修持,才得到「念佛三眛」的境界。就是沒有「念佛三眛」的境界,到了臨命終,也不至於「心亂顚倒」。

「念佛」是觀經裡,上品上生位「六念」修持之一,包括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六念精進具足,才得現出「念佛三昧」的定境,如果定境不生,亦不至於不得往生「西方極樂」。

所謂「六念」,如果學佛者,無佛法知見,或少有知見,也難明白「六念」法義,因此,學佛的人一定要精進多聞,充實佛法內容,不然的話,根據什麼修行學佛。事實「有正知見,才有眞修行。」

念佛:念自性是佛,觀經説:「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所謂「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既然無差別,因何我作流浪兒?在六道常浮沉,受生死苦煎熬。以此「思惟」好好參悟「自性法身」,誠如蓮池大師説:「念佛是誰」。這個「誰」又是「誰」。

念「佛恩佛德」,無始劫以來,恆沙諸佛,佛佛同心,祝眾生平等同體,他們犧牲身命一切,欲把眾生度盡,這種恩澤,萬劫殺身難報於萬一。常常「憶持」佛恩佛德。

念「佛因佛力」,觀知佛在因位的修持,及捨身命的勇氣,如釋迦牟尼佛,在菩薩因位時,爲了度眾生,捨身無量,捨眼睛、捨手足、捨王位、捨醫藥亦無量,生生世世不斷行六波羅蜜。阿彌陀佛爲了完成四十八大願,莊嚴淨土,以便攝持眾生,救度眾生,竟然精修五大劫。觀知諸佛因位的精行苦修,而後反觀自己,今世雖然學佛, 到底付有多少心力?是否盡心盡力?步上難修能修,難忍能忍之行。還要「念佛」有三明、四智、五眼、六通、無量光明,大慈大悲,我欲與佛同等覺,我亦能救度無量眾生。

念法:憶持不忘如來所説之大法,三藏十二部經敎,做爲救度眾生,得證槃妙法。我今生有緣得聞如來正敎,一定要「不斷上求佛道」,以達覺證。而後再施於眾生,願大地眾生人人同登覺路,同證菩提。

念僧:憶持不忘古今大德聖賢僧,他們是佛陀弟子。爲了維護正法,使正敎常久不衰,他們有大丈夫志,又具足戒定慧,可爲當世人間典範,又爲後世眾生法則。我憶念賢聖僧的偉大,我效法他們的行持。

念戒:憶念不忘戒律功能,戒能除一切不善法,能生一切善功德。因此,我必依戒精進修持,以免重造惡因,尤其是往生淨土,以戒爲先,不持戒律,藏識多惡業種子,到時難免三惡道苦,所以我必念戒,多造善因,以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尤其是在家修士,必要建立菩薩戒,戒律法義要眞實了解,不可有名無實。

念施:憶持不忘布施之德。「貪」爲三毒之一,布施能除慳貪,慳貪不除容易墮落餓鬼道,所以説布施不可忘失,六波羅蜜布施爲首,因爲布施能攝取一切眾生,以便將來度化。「念施」是念念不忘布施。

念天:天有三界不同層次,是欲界、色界、無色界,天人之果,皆是光明之心,得功德而往生,所以説「天者光明」。「念天」是反省自己心地,是否光明,作事是否磊落,無欺詐、不自私,有菩薩大人之風,不然以什麼功德得生淨土。

「念」是憶念,憶念已往的不是,速速懺悔。憶念已往慳貪,速速量力行施。憶念已往無知懈怠,速速精進上求佛道。憶念已往有意無意所造諸惡業,反過來即好好修持十善行,能如是依如來聖敎,念念不忘而精進,到時藏識中性種清淨,自性「彌陀」顯露,不只入「念佛三昧」定境,「般舟三昧」也成就,「西方極樂」上品上生位也完成。

下集預告

往生凈土之相關法門

校 堪 | 如 念 如 霞 排 版 | 如 檀

大象佛學圖書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辟疑&往生西方凈土、兜率凈土修持難易比較(5)
中國佛教藝術品是怎麼流散到美國的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