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95後到底有多狠?
如果你問一個HR什麼時候能看出95後的不同?
她一定會回答:面試的時候。
當80、90後還在關注「晉陞空間」、「薪資待遇」的時候,被稱作「Z世代」的95後對待工作好像更加「佛系」,他們更為關注的問題是:
「公司有健身房嗎?茶水間提供下午茶嗎?工作氛圍好嗎?領導好相處嗎?」
生活條件相對優渥的他們,高薪不再是唯一的追求。
像班主任法則中「你們是我帶過最差的一屆學生」一樣,他們也被冠以「任性」、「懶散」、「不好管理」的標籤。
但事實真的這樣嗎?還是當今社會對95、98後有什麼誤解?
平均7個月離職
與95後的堅持
01
脈脈上有一個問答:95後平均7月離職,是員工還是公司問題?
我的身邊還真有這樣一個例子,同事的弟弟剛畢業兩年就換了3家公司,還都是很不錯的公司。
問他為什麼換,他說第一家公司老闆總是和他談人文關懷卻不升職。如果想要人文關懷為什麼要來這?還不如去養老院工作呢。
第二家公司是老闆雙標,總在和他講團隊精神,可自己卻經常脫離團隊。
第三家公司是老闆和他談理想,餅畫的很大,可自己拚命做出的成績,卻並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
這三個問題在摸透職場規則的80、90後來說可能都不算是問題:為了賺錢有什麼不能忍的?
可他們偏偏就是不要忍。
脈脈上有HR這樣回答:
不少95後也現身說法,直言他們更在乎工作中得到的尊重和快樂。
他們在擇業中,會更看重自己的興趣、與同事相處情況、公司氛圍、氣場等因素,選擇自我感受最「舒服」的工作。
當這些都得不到滿足,當斷則斷是大多數95後的選擇。
所謂的「7個月離職」更多的是對「充分實現自我價值」的堅持,那些任性的背後,是一份對自我熱情的保鮮。
而非為了謀生不斷地降低期望值,或是化身「社畜」無底線地隱忍消耗。
不加班的95後
在抵制什麼?
02
同住的新室友是95後程序員,一天她回家問我:你們公司也有人為了加班而加班嗎?
她說入職的第一周就發現,每天到了下班時間,同事就算完成了手頭的工作也不走,Leader還時不時的來辦公區「查崗」,搞的氛圍很緊張。
我問:他們都「加班」,你不「加班」嗎?
她說:為什麼要加班?我白天提高效率工作按時完成工作,才有時間下班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看她平時回家也是在學習、敲代碼,就問:那你每天熬夜敲代碼不也是加班嗎?
她說:程序員本就是需要不斷地學習才能保持競爭力,回家學習是在做我喜歡的事情,而不是向他們一樣為了討好領導而摸魚。
更讓她無法忍受的是,有的人明明下午才開始工作,加班還要曬到朋友圈裡。
公司的人都在為了工作而「混」日子,繼續呆在這樣的環境里,她擔心自己遲早也會被同化。
95後成長於經濟蓬勃發展,幾乎沒有經濟負擔,他們有資本有條件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
當興趣變成工作時,他們的工作幾乎是24小時制,除了完成8小時內的任務,他們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鑽研,甚至在平時的消遣娛樂都能夠化為工作中的靈感。
對於他們來說,只要喜歡就會百分百投入,有效的加班僅僅代表著他們離夢想更近了一步。
不愛錢的95後
究竟愛什麼?
03
95後不僅僅工作起來拚命,對自己喜歡的事物更拚命。
在針對企業如何增加95後員工穩定性的調查中顯示,薪資水平並不是主要影響因素,提供系統性學習與培訓平台成為了95後關注的重點。
對於職場中「工作不減反多,薪資不增反減」的情況,他們好像並沒有80、90後那樣的焦慮。
或許是生於「變化時代」的原因,他們更明白這世上從沒有什麼穩定的工作,只有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庫,迅速接受並掌握新的事物,才是應對互聯網難題的關鍵。
作為新一代知識付費群體,為了提升自己,他們會在網路上尋求知識與課程,將社交網路用作搜索工具,在各種屏幕之間多線程作業。
他們從不為自己設限,並且充分利用網路實現自己我價值的提升,完成見多識廣的過程。
他們作為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之子,不會也不必去逼迫自己適應一個老舊的社會。
比起空談理想抱負,他們對未來有著明確的規劃,因此不著眼當下的「利益」,而是不斷的豐富自己。
這屆95後在職場,不談薪資,更愛學習。
在95後身上,能看到80、90後年輕時的縮影。
同樣的,在親眼目睹前輩們的掙扎後,他們更明白傳統、保險的選擇並不一定通向成功。
比起信奉穩定與遵從權威,他們更適應變化,也願意挑戰風險。
他們最擅長的就是是「善變」,最可貴的也是「善變」。
在此路不通的時候,他們勇於試錯,不怕失敗;在屬於他們的「Z時代里」,反抗著累積多年的迂腐。
去一點點摸索,創造一個屬於他們的銳利、生猛的新時代。
·end·
※這屆年輕人:比做錯事更可怕的是打錯字!
※休息、娛樂即原罪,下班焦慮症的你誤會了「充電」
TAG:脈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