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萬外來人口湧入織里「掘金」,每小時賺千元,4歲童模工作至深夜10點
閱讀提示:從童模家長,到攝影基地旁的飯店老闆,在談到讓小孩成為童模的原因時,大體上都採用了這一套說辭。「我覺得本質上沒什麼不同,都是讓小孩感受世界的方式,你們大城市上海的家長平時給小孩報這個班那個班,學下棋,學奧數,而我們這裡選擇讓小孩拍照」。在談到未來打算時,很多家長表示孩子年齡再大一點就不會讓他們繼續,畢竟學業更重要,也有少數家長開始嘗試讓孩子往「童星」方向發展,會帶著他們去橫店的影視城碰運氣。
作者 王仲韻
「來,添添(化名)我們開始拍啦!左丁(一種舞台術語),右丁,嘟嘴,眨眼,摸帽子,手打開,走一走,有氣質地走一走!」換上衣服和鞋子,塗好口紅,添添便在媽媽的「指揮」下開始了當天的童裝拍攝。她擺出一個接一個的姿勢,以配合攝影師按下的一次次快門。
今年4歲的女孩添添,是湖州織里成百上千位童模中的一員。若對中國童模有所了解,就不會對湖州織里這個地名感到陌生。於織里而言,童裝和童模是這裡最顯著的標識,更是其經濟騰飛的密碼。
「在我落筆之時,十二三歲的少女正是美國收入最豐厚的模特兒。」尼爾·波茲曼在《童年的消逝》的開頭寫道。作為童模經紀人的父母,從孩子身上找到了商機;童裝店主通過與童模合作,完成了流量與收入的雙贏。童模自己呢?
4月9日,3歲童模妞妞被媽媽踹的視頻在網上迅速流傳,觸怒了眾多網友。雖然妞妞媽媽發出道歉聲明,解釋說當時踢出去只是想嚇唬孩子,實際力度很小。然而,網友們並不買賬。吐槽的同時,也引發了大家對於童模行業的深扒和思考。新民周刊記者歷時多日,實地探訪中國最大的童模基地——織里,打開窺探童模行業的大門,在那些「童漂」的背後,我們看到了他們光鮮生活背後的殘酷——沒有童年,沒有假期,有的只是無窮無盡的拍攝和一沓沓沾染著血汗和淚水的人民幣……
靠童裝發家致富的小鎮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從織里的晟舍汽車站出來,背後是一塊大紅色的廣告牌,上面赫然寫著「中國織里童裝城」。走在鎮上,每隔三五米便是一家童裝批發店,成百上千家童裝店密集地分布在這座小鎮的中心區域。隨處可見的還有那句宣傳標語:「時尚看巴黎,童裝看織里。」目之所及的一切,都在彰顯著這座小鎮在中國童裝行業中的「龍頭老大」地位。
這裡的人似乎天生手巧。歷史上,織里織造業就相當興旺,史料中有「遍聞機杼聲」的記載,「織里」也因而得名。上世紀80年代中期,織里有7 萬多人專門從事童裝產業;21 世紀初,織里童裝年產量達到1.2 億件;在2018年,這一數據已增長到14億件,其年銷售額550億元,市場規模佔據國內童裝市場半壁江山。
記者了解到,織里的「心臟」是兩個童裝城與兩條大馬路。其中一個童裝城叫「中國織里童裝城」,另一個叫「織里中國童裝城」,從名字上便知織里童裝之於中國,地位獨一無二。兩條大馬路就是利濟路和吳興大道,為什麼這兩條路最有名?因為做童裝的都集中在這兩條路上,利濟路上是小一點的『作坊』,吳興大道上都是大廠。當地人一般把利濟路上三四層樓高的『作坊』叫作「三合一」工廠:一樓是門面,二樓是車間,三四樓是員工宿舍。而坐落在吳興大道兩旁的都是大型童裝廠,馬路這邊是生產車間,對面則是員工宿舍。
織里到底有多少童裝店?至今沒人能給出確切的答案。據不完全統計,鎮上童裝生產加工單位約13000家,電商7000家,而相關的務工人員更不在少數。織里45萬人口中,有35萬都是外來務工者,他們大多從事與童裝相關的工作。「外來人口多,所以我們這裡節奏很快的,不比你們上海差,凌晨兩三點在我們這吃夜宵的人都很多。」織里鎮上一家飯店老闆對記者說。不過眼下,正值童裝生產一年中的空窗期:上半年春夏裝早已生產完,下半年秋冬裝的生產要等到7月底開工。因此,很多外來務工人員便拖家帶口返鄉,此時的織里鎮倒顯得有點空蕩蕩。
除了工廠和批發店,織里能成為全國最大的童裝生產基地,更與它早已形成一整套完備的產業鏈密不可分。從中國童裝城,再到織裡布料一條街上,密密麻麻集聚著數十家布料店。布料、配飾,再到服裝設計、打版與生產,你能想到的關於服裝的每一個環節,在織里都已形成規模化。「千名幹部聯村企,爭當金牌店小二」,這是當地政府在童裝城外打出的巨幅標語。具備非常完善的產業鏈的「織里模式」,曾多次作為小鎮經濟騰飛的範本,被新華社以及央視等媒體報道。
和成人服裝一樣,銷售環節需要與模特合作。在織里,目前整個童裝產業鏈中,最重要的那一環無疑要數童模。
童模不「放假」
眼下,織里大部分童裝廠正值放假歇業狀態,但織里最有名的一批童模仍然在忙碌著。6月底,當記者探訪織里鎮上最有名的攝影基地——「壹號基地」時,發現這裡正在給各個淘寶店家拍攝的小朋友比想像中要多。
4月上旬,當「童模妞妞被打」事件剛剛在網路上發酵時,曾使得織里當地的童模行當風聲鶴唳。當時像「壹號基地」這樣的攝影基地有過停業,也一度不讓外人進入,若要進入的話必須上交手機和進行登記。而兩個月後,當記者來到這裡,一切似乎恢復了正常。
從大門走進攝影基地,在步入拍攝區域之前能看到一個廚房,這裡每天製作一些簡餐,每份25元。來此拍攝的童模和家長一般都會在這裡用餐,以便吃完直接開工。午飯過後,添添便和媽媽手牽手走到攝影師跟前,商量下午的拍攝計劃,而添添爸爸在一旁負責拎行李。在攝影基地,穿戴洋氣、化著妝、燙著頭髮的小朋友一看便知是童模,人們同樣能夠一眼辨認出誰是童模的父母:媽媽普遍年紀不大,為了讓孩子配合拍攝,需要時刻跟孩子互動,往往手腳並用,表情活躍;爸爸們大多戴著大金鏈子和名表,在孩子拍攝時默默坐在一旁瀏覽手機,或是走到室外點上一根煙。
添添媽媽楊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女兒從今年開始成為一名童模,一開始經過熟人介紹,成功和淘寶上的童裝店搭上線。「拍著拍著,我發現我女兒還挺有感覺,她也喜歡拍,她擺的每個造型我都很喜歡」。當天並非周末,楊女士帶著添添從幼兒園請假而來,一道來的還有為拍攝工作服務的團隊:大學生模樣的攝影師,協助童模媽媽一塊逗孩子的助理,以及超市中常見的手推車和一排能夠到處移動的衣架。
事實上,這樣的團隊也是每一位童模拍攝流程的「標配」。如果你是一名新入行的淘寶童裝店主,想要跟織里童模合作,那就先得找好攝影基地與攝影師,帶著當季的新品和童模完成拍攝。
「我這邊今天下午拍到5點半,後面的話不確定,但最晚5點半肯定結束了,一分鐘都不會多。」在添添拍照的間隙,楊女士接到一個業務合作的電話。記者注意到衣架和推車中約有幾十件衣服,向楊女士問道:「添添一下午拍這麼多嗎?」「不多不多,說起來拍到5點半,她要累了的話我們就休息不拍了,不一定非要拍完。」楊女士立馬回應。
在童模們業務最繁忙的時候,拍攝時長遠遠不止一下午幾個小時。王泉澤(化名)作為一名專門在織里給童模拍照的攝影師,他告訴記者,有時童模從上午開工,一直拍到晚上,一天下來七八個小時肯定有。「妞妞那件事發生之前,會有拍到夜裡一兩點的時候,但現在好一點了,一般晚上最晚到10點。拍攝還是看小孩狀態的,要是他不想拍了那我們也只能暫停或者直接收工,不然他狀態不好拍出來的照片也不行,廠家也不願要這樣的。」
在如今電商紛紛入駐的大環境下,織里童裝產業如此依賴童模並不難理解。童模拍攝的好壞,甚至能直接決定一家淘寶店的生意好壞。當地一位童裝設計店老闆表示,目前中國最大的童裝產業城市除了織里還有杭州,但由於織里是最主要的生產地,做批發的更多,這意味著童模平時的工作量更大,使得當地的童模給淘寶店家拍照時的收費都是按件收取,而上海杭州等地的童模往往是按小時、半天或一天來收費。
像添添這樣剛入行半年的小朋友,拍攝每件童裝的價格在80至100元不等,當天下午直到5點半,她拍完了最後一件衣服。「明天還要來拍,後天學校就放暑假了,今年暑假我們不回老家,我女兒繼續在這邊接單也方便。」這是楊女士對於添添即將到來的暑假的安排。
「我明明更像迪麗熱巴」
「壹號基地」位於織里鎮的安康西路,夜幕降臨後這條路上略顯冷清,不過攝影基地內部依舊燈火通明。添添這樣4歲左右、身高在1米上下的孩子在童模中屬於「小童」,由於還在上幼兒園,請假相對容易。而晚上來到這裡拍攝的童模,大多已經上小學,在結束當天的學習後從學校趕來這裡拍攝。
9歲的娜拉(化名)和比自己小2歲的妹妹琪琪(化名)是一對「混血童模姐妹花」,據母親介紹,她們的父親來自中亞。在這裡,混血童模並不罕見。當晚,妹妹和媽媽一起,既是娜拉的經紀人,又扮演者她的拍攝助理。除了長得像,姐姐的皮膚看上去要比妹妹黑一些。談到娜拉的膚色,母親表示這和女兒的拍攝經歷有很大關係。「她平時主要拍潮一點的,不是那種甜美可愛風格。除了拍潮牌,還會給很多運動品牌的童裝拍。像耐克、安踏、361度這些大品牌都會找我女兒。運動品牌嘛,經常要去室外拍,她拍的多了,也就被晒黑了。」
「我也想晒黑一點,太白了不好看。」琪琪在一旁小聲念叨。7歲的她,得益於姐姐拍出了名堂,也成了一名童模。這種「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情況,對於當地的童模家庭並不在少數。採訪的第一天,記者甚至看到「一家五口齊上陣」:媽媽挺著大肚子,肚子里懷的是三胎,當天拍攝的童模是家裡的二女兒,而大女兒之前也做過幾年童模,專程從學校請假來看妹妹拍攝,爸爸則在一邊給大夥遞上飲料和零食。
「這樣的家庭多賺錢啊!現在很多家庭都這樣,最好老大是個女兒,然後老二來個兒子,這樣不同年齡、性別、身高都有了,接的單子肯定多。」一位未來打算讓小孩成為童模的寶媽略帶羨慕地說道,最近幾天她一直在織里「考察」行情。
「娜拉你要加快節奏了哦,這都快9點了,你不趕緊拍完我們晚上不要睡覺了」,或許是覺得女兒拍攝時休息太久耽誤了進度,娜拉媽媽在一旁主動拿起了要拍的衣服,催促娜拉趕緊換上。「你要去睡覺的話就睡啊,我和妹妹才不睡呢,我們去KTV!去蹦迪!」娜拉則似乎習慣於在拍攝時與媽媽「鬥嘴」,這一點也得到了媽媽的證實:「這小孩特別會說,尤其是在拍照的時候,不僅愛臭美,而且不讓我說她,不讓我站在旁邊指導,我要是指導的話就問我在這幹什麼呀。」
同樣是今年「入行」的娜拉,的確比添添這樣的「小童」在「業務」上更加熟練:她不用大人幫忙換衣服,更不用大人在旁邊指導自己擺姿勢。就在娜拉拍攝的同時,在攝影基地另一邊,記者見到了一位跟娜拉同齡的小男生。記者了解到,當天在「壹號基地」的童模中,這位小男生的拍攝費用最高:如果廠家請他拍攝,每件衣服需要付給他180元。而他的表現似乎對得起他的「身價」,除了自己可以換好衣服,他在每次開拍前能夠自動進入狀態,甚至會主動跟攝影師說上一句:「好了,來吧。」接下去便是一秒一個動作,每拍完一套動作,他便立馬摘下作為配飾的眼鏡,扔到一邊,又趕忙換一套新衣服。整個過程異常快速而流暢,熟練到這彷彿不是童模。記者獲悉,今晚在織里拍完,他明天和父母趕往杭州,在杭州拍幾天後又要準備暑假去東南亞出國旅拍,一切都已經被廠家安排好。
當時間來到晚上10點半,基地內只剩下娜拉一家與攝影師仍在拍攝。聽到攝影師說自己長得有點像Angelababy,娜拉有點不情不願,「我才不要像Angelababy,我明明更像迪麗熱巴!」
怎樣成為一名童模?
如果把織里的童裝產業看成一棵茁壯生長的大樹,那麼童模無疑是這棵大樹上最耀眼的果實。而現在,果實自己也孕育出一套完備的產業。
外來人口佔到80%的織里,童模及其家長也來自五湖四海,他們帶著自家孩子,懷揣著改變命運的念頭從各地來到此地。前有「北漂」、「滬漂」,現有人將織里的童模家庭稱為「童漂」。
「童漂」之所以彙集在織里,是因為這裡具備讓孩子成為童模的一切條件。在鎮上,除了有很多像「壹號基地」這樣的大型童模攝影基地,攝影公司、童模培訓機構也一應俱全。當記者來到當地一家攝影公司時,工作人員拿出一台iPad,裡面建有幾十個相冊,每個相冊都是不同的童模照片。「你想要什麼風格的小朋友我們都能給你聯繫上,你只需要把你要拍的衣服,以及要求的童模身高發給我,我都能給你搞定。」工作人員說道。據他介紹,這些童模的拍攝價格按單件算的話,從80元到150元不等。當然,公司旗下還有一些「大牌」童模,通常收費是按小時,每小時1000元。
至於公司盈利模式,該工作人員表示主要是「兩頭收錢」。其中一頭是童裝店主,如果店主付給童模每件100元,一般他們就會再向店主收取100元。這100元包括攝影師、化妝師與修圖的費用,剩下來的便是公司的利潤。另一頭便是渴望讓孩子成為童模的家長,想要讓孩子的照片有被廠家選中的機會,就必須向攝影公司付費。
此外,當地大大小小几十家童模培訓機構也給那些「童漂」家庭提供了另一種可能性。在規模最大的一家名為「小童星」的培訓機構門外,記者見到了他們的「形象代言人」:一位男生帶著墨鏡,燙著織里的男童模統一的「錫紙燙」,身穿一套巴黎世家的華服。他的簡歷上羅列近年來的模特經歷,譬如「織里小童星模特大賽優秀選手」等。記者走訪發現,織里的童模培訓機構主要分為兩類,一種費用相對較低,大約每人每年學費10000元,只提供基礎的「T台課」或是「平面模特課」;像小童星這種屬於收費較高那一類,年卡售價為20800元,除了基礎課程,記者注意到有一條服務叫作「各大廠商活動優先推送權」。一位當地從業者告訴記者,其實課程內容都差不多,但有些機構能夠幫助童模和廠家之間「鋪路搭橋」,以此定價更高。
「在我們這學習的小朋友,如果想要做童模,我們會讓家長帶著去拍『模卡』,後面我們就直接發他們的『模卡』給童裝廠家」,「小童星」的接待人員對記者說。「模卡」,是一種行業專業術語,可以簡單翻譯為「童模卡片」,這套卡片里要有至少一組小孩子的定妝照、身高、體重、年齡等基本內容,其中身高是童模最具識別度的信息。「現廠家需要幾位女模特,身高要求80至90厘米和95至100厘米,可長期合作,符合要求的請家長速發模卡給我,配合好的優先推薦。」一邊跟記者聊天,接待人員一邊在微信群里發了一條招募童模的信息。
不過,王泉澤對於這一類培訓不以為然。「我跟你說,你這幾天看到的所有童模,沒有一個是經過培訓來到這裡的。有的小孩就是天生鏡頭感很好,外面那些培訓都在忽悠人。童模這行業,真正一夜暴富,賺到很多錢的人當然有,但現在還有上百個童模在家裡呆著,可能半年都接不到一單。說到底,還是看天分的。」
除了接受「專業培訓」和在攝影公司刊登廣告,成為童模還有一種最直接的方法:帶著自己孩子去鎮上的童裝店一家家挨個「推銷」,雖然耗時間精力,但有時也很管用。如今織里童模眾多,選擇的主動權往往在店家手中,讓孩子直接與店家接觸往往會有奇效。添添媽媽半年前用的是這一招,而現在織里最有名的女童模谷歌,當初也是通過這種方式入行。
也許每個童模成為童模的方式有所差異,但當不同人被問到為什麼要做童模時,記者得到的回答卻高度統一。織里鎮鎮政府宣教文辦主任沈哲婷向《新民周刊》記者表示,「其實很多家長讓小孩做童模,真不是說為了賺多少錢,而是想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變得自信一點。平時拍拍照,走一走T台,這樣日常生活中走起路來也更有氣質」。而這一說法似乎得到其他人的默認。從童模家長,到攝影基地旁的飯店老闆,在談到讓小孩成為童模的原因時,大體上都採用了這一套說辭。「我覺得本質上沒什麼不同,都是讓小孩感受世界的方式,你們大城市上海的家長平時給小孩報這個班那個班,學下棋,學奧數,而我們這裡選擇讓小孩拍照。」娜拉母親對記者說。
童模的未來
「你不是圈裡的,你不懂,我一個人都做到這個地步了,怎麼可能放棄?」這是4月「妞妞被打事件」過後,有人勸妞妞媽媽放棄時,她作出的回應。在織里採訪的幾天時間裡,記者不止一次看到妞妞媽媽依舊帶著妞妞在攝影基地內忙碌著。「妞妞,站好!我們開始了!」在攝影基地,妞妞媽媽的畫風的確與其他「小童」的媽媽不太一樣:聲音更大,態度也更直截了當。
「我看下來覺得妞妞媽已經釋懷了,你們隨便怎麼說吧,反正她就是繼續拍她的,但她肯定再也不會動手打女兒。妞妞這件事,一開始對我們肯定是個打擊,但是一段時間過去,好像有『推波助瀾』的效果,現在大家都知道織里童模了,都開始關注我們這裡。」王泉澤對記者說。
在談到未來打算時,很多家長表示孩子年齡再大一點就不會讓他們繼續,畢竟學業更重要,也有少數家長開始嘗試讓孩子往「童星」方向發展,會帶著他們去橫店的影視城碰運氣,沒準就能在下一部走紅的古裝劇中尋來一個小角色。
「我當年一開始就是想混演藝圈的,但是後面家裡不同意,就還是老實讀書去了,雖然最後書也沒讀好。」今年20歲的董燦(化名)是織里的第一代童模,她向記者講述了當年自己的童模經歷:「說起來我也曾經算織里最有名的小朋友了,那時候還沒有什麼電商,織里都是實體童裝店。很多店都找我拍廣告,現在你看到的吳興大道上那些廣告牌,十年前都是我的照片。」在被問到怎樣成為童模時,董燦笑著說道:「我的方法是你不會想到的。當時我3年級,陪我同學去面試童模。結果她沒選上,我被店主選上了,當場就讓我換衣服開始拍。拍著拍著,我就這樣出名了。」
雖然已經不做童模很多年,但作為本地人的董燦,生活並沒有離開童模和童裝。父親是織里一家大型童裝廠的老闆,自己即將把生意從之前的女裝轉向童裝。她還向記者透露,自己的侄兒現在也已經是織里最有名的童模,父母都辭掉工作,全程陪伴兒子拍照。
「那馬上暑假就要到了,你侄子暑假怎麼安排呢?」記者問道。
「他應該就是繼續拍,平時上幼兒園都經常請假拍,現在肯定更不用擔心了。」
「那他一周大概拍幾天?一兩天?」
「哈哈哈,一兩天。的確是一兩天,不過不是每周拍一兩天,是休息一兩天。」董燦一邊大笑一邊回答。
本文由樹木計劃支持,【新民周刊】出品,在今日頭條獨家首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