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雙旗鎮刀客》:萬里黃沙刀客行,這部電影盡顯武俠片的精氣神

《雙旗鎮刀客》:萬里黃沙刀客行,這部電影盡顯武俠片的精氣神

什麼是俠客?哪裡是江湖?武俠作為一種華人特有的文化,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行俠仗義,快意恩仇。正如許巍唱著的「曾夢想仗劍走天涯」,每個人都曾有過一段武俠夢,都曾在夢中成為身在江湖的大英雄。

從秦漢的志怪傳說,到唐宋的民間傳記,再到明清的公案文學。武俠文化即不是八股文章,也沒有過一定之規。武俠文化是將「武」與傳統的「儒」、「道」等本土文化相結合的產物。

在一些動亂的年代,傳統武俠風靡一時,俠客們多以「入世」解救蒼生為己任,以仁德為武,仗義為俠。而到了和平安逸的年代,則是以「出世」為核心的新仙俠更為盛行。講求的是超凡脫俗,羽化飛升。

《雙旗鎮刀客》:萬里黃沙刀客行,這部電影盡顯武俠片的精氣神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武俠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人們的心理訴求。因此不同時代,不同環境下,俠與義所寄託的情感也並不相同。

它從未拘泥於固有的體系,也不挑剔傳播的形式,海納百川的包容力使其能夠流傳至今。這其中亘古不變的就是人們對俠與義的思考與追求。

從民俗、話本到曲藝,從評書、小說再到影視,武俠文化在不同的載體下,都散發出其獨特的魅力。

自1928年電影《火燒紅蓮寺》帶動了電影武俠熱起,武俠電影逐漸成長為一種具有民族標識性的重要電影分類之一。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等都是憑藉「中國功夫」打入好萊塢。而導演李安更是通過古裝武俠電影《卧虎藏龍》斬獲奧斯卡。

《雙旗鎮刀客》:萬里黃沙刀客行,這部電影盡顯武俠片的精氣神

不同於香港武俠電影的迅速崛起,內地動作電影起步較晚,曾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中鮮有佳作誕生。但卻有一部武俠片中的異類,令人印象深刻,堪稱內地武俠電影的扛鼎之作。周星馳在《國產凌凌漆》中多次致敬,知名作家王朔更是評價其為「一部真正的武俠電影」。

雙旗鎮刀客(1991)

曾經輝煌的西安電影製片廠,雖然近年來由於地理、經濟等問題逐漸沒落。但不可否定的是,這裡走出過諸如張藝謀、陳凱歌等一眾著名的內地導演,為中國內地電影發展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電影雙旗鎮刀客正是一部出自西影講述西部文化的武俠電影。

少年刀客與黃沙古鎮,當確定了故事的梗概後,為了尋找合適的取景地。導演和編劇等一干劇組人員不惜驅車近萬里,查詢各地地誌,並去實地勘察。最終將目光鎖定在一處廢棄的古鎮遺迹。

《雙旗鎮刀客》:萬里黃沙刀客行,這部電影盡顯武俠片的精氣神

在資金本就緊缺的情況下,眾人仍舊堅持在古迹中搭建街景,最終導致影片的製作成本的超支嚴重,不少人因此被廠里批評甚至是免職。

但也正是靠著這樣較真和求實的一股子精神,製作組才在這片黃沙萬里,渺無人跡的廢土上,譜寫出一段西部武俠電影的新篇章。


刀客文化

「刀含四尺影,劍抱七星文。」沒有刀光劍影的武俠不是武俠。劍在中國兵器史上的地位高絕,乃古之聖品,至尊至貴。既可以是武將手中的無雙利器,又可以是文人腰間的君子之氣。而不同於劍的「氣度」,刀則是更為古樸甚至是原始,講求大開大合,甚是粗獷豪放。

電影《雙旗鎮刀客》,就是以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一種刀客文化為藍本。自清末以來,西北地區出現一批由中下層民眾自發組織的團體。由於組織成員大多攜帶一種名為「關山刀子」的武器,而被稱之刀客。

《雙旗鎮刀客》:萬里黃沙刀客行,這部電影盡顯武俠片的精氣神

雖在清朝被定義成匪類,但由於組織中大多數人出身窮苦,深知平民疾苦。刀客們嫉惡如仇,行仗義之事,反抗封建,受到普通民眾的愛戴。西北的刀客文化,即符合人們心中「俠」的定義,又融合了其獨有的地方風格。

千禧年後曾有名為《關中刀客》的系列電影,塑造了「糞操子」、「花翎子」、「七寸子」等眾多極具特色的刀客形象,將忠信勇義等等品質雜糅其中。原來俠客們不光是清風細雨似的出塵,還能是風沙暴起般的狂野。

如此說來,電影《雙旗鎮刀客》應該是一部講述西部刀客行俠仗義、扶危解困的武俠電影了?事實卻並非如此。


另類武俠

起初電影的構想,的確是無名俠客在他鄉的冒險故事,流程上也試圖去借鑒在當時體系已經相當成熟的美國西部片。但由於不願讓影片淪為平庸,最終還是在人物設計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與創新。讓其成了武俠片中另類的存在。

《雙旗鎮刀客》:萬里黃沙刀客行,這部電影盡顯武俠片的精氣神

「慫」主角

主角孩哥是涉世未深的少年,在喪父後只身前往雙旗鎮。為的不是理想,更不是大義,而是去接自己定下娃娃親卻又素未謀面的媳婦。孩哥寡言少語,唯唯諾諾。沒過門的媳婦厭惡他,丈人爹則覺得他沒本事。

「滑」大俠

大俠沙里飛名揚百里,滿嘴的行俠仗義劫富濟貧,卻是個滑不留手十足的小人。被問路的刀客嚇了一跳,又不敢反抗,人走之後卻大聲的罵罵咧咧。張口就管初識的孩哥借錢。還住店不付錢,反倒是威脅要賬的老闆娘。

「壞」刀客

一刀仙的刀法一流,無論對付哪個對手都是一刀解決。武藝如此了得的他,卻成了這一帶的禍害,無人敢怒無人敢言。當他得知自己的手下死了,便要不分黑白的去屠鎮。手段狠辣,惡的通透。

「劣」鎮民

雙旗鎮的鎮民同樣有著自己的生存之道,叫「三正」,眼正手正腿正。說白了,不該看的別看,不該碰的別碰,不該管的別管。但這可不是什麼中庸之道,事不關己時全都抱著膀子看熱鬧,自身受到威脅時,卻又能瞬間「團結」起來。三正?三觀不正。

《雙旗鎮刀客》:萬里黃沙刀客行,這部電影盡顯武俠片的精氣神

全員爛人的電影並不少,姜文的《鬼子來了》,大衛芬奇的《消失的愛人》,短片改編的《調音師》等等,但本質都並非是讚頌其中的醜惡,而是通過故事去探討或反思人性。

雙旗鎮同樣如此,整個影片下來,雖然沒有一個可以稱得上是「俠」的人物。但也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卻有著真正的武俠范,因為它蘊含著武俠中該有的味道。

武俠的精氣神

道家認為人身有三寶,精、氣、神。簡單來說就是皮囊、驅動力、神魂。三者相生相助,成為人生命的根本。

一部電影同樣可以用這種方式去看待,場景的設計,演員的表現,鏡頭的渲染等,這些影片整體的賣相就是精;影片的劇情是否合理、流暢並吸引人就是氣;而電影的精髓和主旨在哪,能否引起反響或是共鳴,其背後有沒有可以挖掘的縱深,就是電影的神。

《雙旗鎮刀客》:萬里黃沙刀客行,這部電影盡顯武俠片的精氣神

一、精

前面提到,劇組為了合適的拍攝地,萬里定址並建造街景。正因如此,沙塵蔽日下,一個孤寂的黃土小鎮才得以呈現在觀眾面前。影片中到處都是時間留下的痕迹,乾裂的土地,風化的岩石,高高的山崗,還有隨處可見的沙,粗獷又古樸,荒寂而悲涼,似埋葬俠客們的英雄冢。而刀就應該出現在這裡。

徐克監製並編劇的《新龍門客棧》同樣取景於西北。張曼玉、林青霞、梁家輝、甄子丹,一眾大牌影星的擠壓下,觀眾仍舊不會忘記一個不知名演員飾演的角色——刁不遇。黃沙、白骨與刀,即便他是廚子,手持的是剔骨刀,用的是庖丁解牛,但依舊驚艷了全場。

回到《雙旗鎮刀客》,除了匹配武俠文化的取景外,影片在人物形象上,同樣有其用心之處。破裂的嘴唇,黝黑的臉頰,還有眯著的眼睛。這些極富地域特徵的細節被充分還原。粗糙的質感下,透露著渾厚。夢回武俠,那就置身其中。

《雙旗鎮刀客》:萬里黃沙刀客行,這部電影盡顯武俠片的精氣神

值得一提的還有孫海英在影片中飾演的一刀仙,他將一個成名已久又自命不凡的匪首刻畫傳神,壓迫力十足。一刀仙每次對決都有種獨特的儀式感,珍而重之的繫上黑色的頭巾,闊步向前。但這並非是對生命的敬重,更像是手中的刀。

驚艷的「銀幕悍匪」,總是能讓人記憶深刻,王千源之於《解救吾先生》,廖凡之於《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等等。有趣的是,這兩位也都和武俠電影有著淵源。前者的《綉春刀》,後者的《師傅》,同樣是武俠片中的佳作。

《雙旗鎮刀客》:萬里黃沙刀客行,這部電影盡顯武俠片的精氣神

二、氣

即便影片中儘是「反武俠」的另類角色,但在劇情上,武俠片應有的情緒,卻是一樣都不少。主角孩哥全片僅出刀三次,但這江湖上的愛恨情仇卻盡在其中。

初到雙旗鎮的孩哥受盡冷眼,鎮上孩童叫其小辮子,定了娃娃親的好妹更是沒給過孩哥一個好臉色。丈人爹讓他在店裡當個夥計幫忙,卻隻字不提婚娶的事情。

孩哥的第一刀並沒有對準人,而是一刀劈開了整扇的豬。這一刀劈掉了好妹和丈人爹心中那個沒本事的小辮子,得到了應有的認可。也為自己贏得了愛,贏得了好妹的心。

孩哥的第二刀出的意外,也出的無奈。一刀仙的手下兄弟,在丈人爹的店裡喝酒,偏偏看上了好妹,欲行不軌。孩哥出手阻攔,但跋扈慣了的匪類哪管青紅皂白,劈刀便砍,卻被孩哥一刀解決。這一刀,孩哥守住了愛,也遭來了恨。

《雙旗鎮刀客》:萬里黃沙刀客行,這部電影盡顯武俠片的精氣神

得知兄弟身亡的一刀仙前往雙旗鎮復仇。「慫」的孩哥想過尋人幫助,也想過出逃。但幾番嘗試下來,還是不得不自己面對一刀仙。而孩哥的第三刀結束了仇,也結束了這段身不由己的江湖事。

影片劇情的轉折就如同其中的刀,夠快夠狠,沒有絲毫的拖沓,以刀為介,以刀為媒,糙但不做作。與那些情節鬆散全靠生拉硬湊只畫虎皮的影片,有著雲泥之別。

這樣的「氣」,在趙文卓主演的武俠片《刀》中,能夠找到共通的體驗。徐克以紀錄片的形式,將一段江湖仇怨搬上銀幕,風格寫實,重在情緒的宣洩,影片充斥著憤怒狂躁甚至歇斯底里。但同樣飽含愛恨情仇,同樣的簡單透徹。

《雙旗鎮刀客》:萬里黃沙刀客行,這部電影盡顯武俠片的精氣神

三、神

除了構架與軀殼,一部影片的好壞還在於其神韻。而這在苛求意境的武俠片中則更為重要。《雙旗鎮刀客》大有古龍式的風格,講求一刀致命,並沒有清晰的一招一式,更不拘泥外在,而是將武俠的本質內斂於心。

影片最後孩哥與一刀仙的遭遇,堪稱經典。在黃土短街之上,竟能上演一場如同殉道式的莊嚴對決,關乎成長,更關乎人心。

一刀仙十步一殺,來到孩哥面前,氣勢已然巔峰。身後亡者或跪或卧,卻不知本是顫抖著的孩哥,已完成了成長的蛻變。三位亡魂象徵著孩哥與親情、仗義和迷惘做出了最後的訣別,眼前狂風席捲沙塵而過,耳邊短兵相交作響。孩哥頭頂溢下鮮血,一刀仙感嘆「你和誰學的刀法」。

《雙旗鎮刀客》:萬里黃沙刀客行,這部電影盡顯武俠片的精氣神

有的武俠讓人熱血沸騰,有的則冷徹骨髓,影片無疑屬於後者。相較之下,這是一種更趨近於真實的寫意,隱去了刀光劍影,甚至沒有破風之聲,但卻能在剎那間直刺人的心頭。

周星馳在創作《國產凌凌漆》時,就曾多次觀看此片。隱於市井身著邋遢的另類特工,靠著刀法吸引女主角的橋段,還有結尾時的利落一刀,以及最終反派的死亡方式,皆是借鑒其形意與神韻。


結語

相較於金庸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雙旗鎮刀客》更像是古龍式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似一壺溫潤的茶,而像一碗陳年的酒。影片用另類的方式卻拍出了正宗的武俠范。

《雙旗鎮刀客》:萬里黃沙刀客行,這部電影盡顯武俠片的精氣神

在取景、劇情和神韻上,盡顯武俠電影的精氣神。導演建造了一個「反烏托邦」的雙旗鎮,主角孩哥在此經歷兇險,但最後收穫愛情,也獲得成長。

而作為觀眾,能清晰的感受到西部刀客文化獨特的風采與魅力,猶如身臨其境,彷彿在電影中圓上了一回兒時的武俠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