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今天,我們如何培養未來軍官

今天,我們如何培養未來軍官

來源: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作者:雲利孝??雷彬??錢曉虎??潘濤??孫星

密林深處,霧氣瀰漫。一架直升機呼嘯而來,全副武裝的戰士快速索降,呈戰鬥隊形搜索前進。接下來,他們要靠手中僅有的工具和裝備,在鳥獸出沒的森林裡至少生存一周,完成上級指定的「秘密任務」……

這個場景並非電影大片,而是當代軍校學員訓練中的一幕。帶來視頻的是巴西黑針軍事學院學員旅旅長席爾瓦上校。此刻,他正在向其他國家的同行們介紹本國的軍事人才培養模式,大家的思緒被他帶到了遙遠的亞馬孫熱帶雨林。

6月10日至16日,以「變革時代陸軍生長軍官培養」為主題,來自巴西、埃及、日本、墨西哥、奈及利亞、南非、泰國等7所外國軍事院校領導齊聚陸軍工程大學,和我軍10餘所陸軍院校領導以及陸軍研究院領導,圍繞陸軍轉型與新型軍事人才培養所面臨的重大問題和辦學育人經驗,進行了深入的研討交流。

8國軍事院校代表齊聚陸軍工程大學共同探討——

今天,我們如何培養未來軍官

與會代表參觀陸軍工程大學軍人體能訓練與機能評定實驗室。

奈及利亞國防學院代表在論壇上提問。

與會代表了解我軍輕武器構造。

打開一扇窗

用國際視野探尋人才培養方案

6月10日,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巴西黑針軍事學院席爾瓦上校熱情地握住陸軍工程大學外事參謀王中銳的手。對於此次論壇,席爾瓦充滿好奇和期待,而對王中銳來說,這一切並不陌生。

2011年10月,由美國西點軍校等13所中外軍事院校參加的院校長論壇在原解放軍理工大學舉行。當時,剛從軍校畢業的王中銳第一次參加了這一國際性交流活動。

時隔8年,為何再次舉辦這樣的論壇?「這還得從一份課題研究說起。」王中銳說,去年,上級賦予陸軍工程大學一項關於如何提升中外軍事院校交流效益的課題研究任務。經過研究討論,大家達成共識:在新知識、新技術、新理論不斷湧現的時代,陸軍建設加快向信息化、智能化、無人化方向發展,要想緊跟世界軍事前沿,必須把准世界新軍事變革脈搏,積極推進軍事教育交流合作。

在論壇舉辦現場,通過一張張外事活動的照片、一個個對外交流的故事,記者看到了陸軍工程大學近年來開展國際交流合作情況的軌跡:先後4次代表我軍院校赴美參加美國西點軍校「桑赫斯特競賽」,2015年承辦東盟防長擴大會掃雷行動研討會,2015、2016年代表我軍工程兵派員赴庫克群島、湯加參加「熱帶曙光」人道主義救援減災多國聯演……

「多層次、全方位的對外交往,讓我們充分借鑒世界各國辦學育人經驗,為加快院校改革轉型、提升辦學育人水平注入了新動力。」談到中外軍事院校交流合作的效益,活動組織者盛立新深有感觸。

研討現場,從混合戰爭到信息作戰,從人工智慧到大數據,從科學精神到信息素養……各國代表聚焦世界陸軍理論發展前沿暢所欲言,不時掀起一陣陣「頭腦風暴」。

「變革時代陸軍生長軍官培養是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問題,用世界的眼光探尋人才培養方案,正是舉辦該論壇的初衷所在。」陸軍工程大學校長王金龍說,通過這次論壇,我們更清醒地看到,隨著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演進,世界新軍事變革必將由信息化向智能化邁進。提早應對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的深刻變化,是對我軍指揮員的要求,更是對我軍院校教育者的鞭策。

認清一個理

在變與不變中尋找改革出路

當一隻色彩鮮艷的蝴蝶飛到你面前,你會怎麼做?

答案是:迅速擊落它!

台上,南非軍事學院院長法羅准將向與會人員分享了他的觀點:未來戰場,不再僅僅是人與人的對抗,智能控制的無人作戰平台無處不在,搭載人工晶元的昆蟲載體防不勝防,一個機器人、一隻小動物,都能夠在信息偵測和戰鬥行動中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

奈及利亞國防學院軍事訓練部部長烏努馬朱盧准將認為,軍校學員即將面臨的是一個軍事上的「烏卡」時代(「VUCA」,指一個揮發性、不確定性、複雜性、模糊性的世界),這種特殊的軍事環境,將使生長軍官培養面臨巨大挑戰。

台下,陸軍工程大學軍事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趙儉仔細聆聽著發言。近年來,趙儉主要研究軍隊院校教育轉型問題,承擔了「軍隊綜合大學教育訓練轉型的任務、問題與對策」等多個重點課題。

「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論壇上,各國院校代表們普遍提出了一個時代的命題:改革。而改革,也一直是趙儉關注的重點話題。

趙儉說,近年來,各國陸軍院校都在積極推進院校改革轉型,以期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不少人認為,在變革的時代,改革創新是軍隊發展的重要「引擎」。例如我軍的陸軍步兵學院,就針對生長軍官本科培養從5年「合訓分流」改為4年一貫制的實際,優化重構了「厚基礎、寬口徑、有縱深、能貫通」的本科教育課程新體系。

說著,趙儉將目光投向了剛剛走到台上發表主旨演講的墨西哥國防部軍事教育總局局長兼陸空軍大學校長梅迪納中將。梅迪納中將介紹,經過一系列的改革,墨西哥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軍事教育系統。這套教育系統包括初選、基礎軍事訓練、文化軍事培養和後期教育等多個環節。近年來,他們重點在軍官後期培養方面進行了較大改革,為生長軍官設置了培訓班、提高班和高級課程班等不同層級培訓,並與軍事訓練體系緊密聯繫,根據武器裝備、軍官任職單位特點、可能遇到的挑戰等開展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訓練。

然而,變革與傳承從來都是無法完全割裂的。「歷史延續性」是趙儉在論壇期間捕捉到的另一個重要話題。

一次交流時,席爾瓦向趙儉展示了一幅油畫。畫中,一名騎士策馬衝鋒,軍刀閃閃發亮;旁邊是一張現代的「帥照」,圖中的學員駕馬奔騰,眉宇間鬥志昂揚。席爾瓦解釋說,巴西軍校現在仍把騎術作為學員軍事訓練的一個重要環節,他們認為這是學院永遠維持本色的保證,也體現了一支軍隊的歷史延續性。

和席爾瓦上校觀點類似,外國軍事院校代表普遍提到了本國軍隊的傳統育人理念和長期特色做法。他們相信,優良的歷史傳統是提升軍隊戰鬥力的重要源泉。這也引起了趙儉的強烈共鳴。

研討期間,各國院校代表來到光榮的「臨汾旅」,聆聽中國官兵講述該旅長期積澱形成的「猛、狠、拼、犟」攻堅精神和「鐵心跟黨、勇於攻堅、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等優良傳統。

趙儉告訴各國代表,中國軍隊向來重視歷史傳承。無論如何改革,軍隊根本的性質宗旨、基本的軍事制度和優良的傳統作風始終沒有變。

「傳承紅色基因,擦亮學員政治底色;推進改革創新,促進學員全面發展。」趙儉說,把握好軍事教育的變與不變,是變革時代陸軍生長軍官培養的重要原則和出路。

走向一條路

用打仗的標準衡量新型軍事人才

一頭短髮、動作麻利、說著一口流利的英語……論壇上,一個中國女學員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她叫王文宇,是此次論壇的學員志願者之一,負責接待聯絡和會議保障工作。自信、樂觀、思維活躍,王文宇身上洋溢著「95後」軍校學員特有的氣息。

看上去溫文爾雅的王文宇,是一個標準的「斜杠青年」:她是計算機軟體和編程的「電腦發燒友」,還是蹚水跨澤演練的排頭兵。去年,在第六屆陸軍國際學員周上,她還以精準的槍法贏得了中外學員的一致點贊。

王文宇的「斜杠」,正應了烏努馬朱盧准將的觀點:讓學員接受更有難度的不同類型挑戰,有利於對學員進行全方位的培養和鍛造。

「無論哪個時代,軍人始終為戰鬥而生,軍校必須為打仗而建,這是必須扭住的核心。」一些外軍院校代表提出,他們把射擊訓練、突擊訓練、傘兵訓練、軍事測繪等獨立作戰技能,納入到課程設計和考評範圍,使生長軍官練就應對各種環境的韌勁,保持堅強的體魄毅力。看來,用打仗的標準衡量新型軍事人才,是各國做法各異但殊途同歸的共識。

6月13日,王文宇陪同各國院校代表來到陸軍工程大學「烽火」機器人俱樂部。現場,學員們正在操作自行設計的排爆機器人。「中國的軍校學員怎麼會有如此豐富多彩的課程內容和創新活動?」有外軍院校代表問王文宇。

「教員告訴我們,未來戰場會越來越『小』,對學員的要求卻會越來越『多』。為了適應未來作戰需要,學校對我們提出『一品四能』的新定位,要求我們具備良好的政治思想品質、指揮打仗能力、思維認知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和帶兵管理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努力成為能指揮、會管理、精專業的複合型人才。」王文宇的回答令人刮目相看。

席爾瓦上校與王文宇聊起了巴西的學員生活。目前,巴西正在探索實踐新的「教育4.0」理念,突出強調對學員綜合素質特別是科技創新素養的培養。

「每到假期,我們會鼓勵學員去進行跳傘、攀岩、潛水等戶外運動,每年的『巴哈大賽』,學員們會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大學生進行越野車拉力賽,這些都是極具娛樂性和互動性的『隱性課程』。」談起巴西軍校學生豐富多彩的課外生活,席爾瓦顯得頗為自豪。

跨梅花樁、過阻隔牆、穿鐵絲網,在陸軍工程大學室內軍體訓練館,觀摩了該校自主研發的300米室內障礙訓練演示後,埃及軍事技術學院教育長莫斯塔法感慨道:「這是對軍人速度與力量的巨大考驗!」

王文宇熱情地向莫斯塔法介紹起陸軍工程大學「精武杯」系列軍事項目對抗賽的改革歷程:由過去的校內操場競技升級為野外陌生地域連貫實施,由單兵單課目競技升級為班組協同多課目綜合比拼,由各院校內部競技升級為軍內外和國內外高校同場較量……生動的講述引起了莫斯塔法的濃厚興趣。

中國軍校學員的自信陽光和全面的綜合素質給莫斯塔法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要向我的學生們講述這次來中國的經歷,並讓他們在不久的將來一定要到中國來看看!」論壇結束時,他主動邀請王文宇合影留念。

王文宇笑著點點頭。「未來,值得期待。」她說。

(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中國第18批赴黎維和多功能工兵分隊同時獲得掃雷、排爆兩項資質
汽車兵翻越羊卓雍措 兩秒險過「鬼門關」

TAG: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