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借相見體,緣器悟道

借相見體,緣器悟道

借相見體,緣器悟道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母音老人蔘學,2003年獲得南京大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佛教文化。2000年後,遵照母音老人的傳法囑咐,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

原文:

問上達工夫。

先生曰:「後儒教人才涉精微,便謂上達未當學,且說下學。是分下學、上達為二也。夫目可得見,耳可得聞,口可得言,心可得思者,皆下學也。目不可得見,耳不可得聞,口不可得言,心不可得思者,上達也。如木之栽培灌溉,是下學也。至於日夜之所息,條達暢茂,乃是上達,人安能預其力哉?故凡可用功可告語者,皆下學,上達只在下學裡。凡聖人所說,雖極精微,俱是下學。學者只從下學裡用功,自然上達去,不必別尋個上達的工夫。」

釋義:

將聖人的學問,分為上下二截,所謂形而上學,所謂形而下學,以為「從下學裡用功,自然上達去,不必別尋個上達的工夫」。依照這樣的錯誤的觀念,則不能證成大道。

形而上者,體也,道也。形而下者,相也,器也。說體說用,說道說器,只為迷人,方便立言。若論實際,哪有什麼體用二分、道器截然?

形而上,是形而下的體。形而下,是形而上的相。體之與相,道之與器,豈是上下二截的事?譬如,手的現相,或掌或拳,皆是離不開此手的。若是離開了此手,豈能更有獨懸的手相?同樣,若是離開了手相,豈能更有獨懸的此手?亦如水之與波,水是波的體,波是水的相,無有「無水之波」,亦無「無波之水」,即使風平浪靜,這也是水之波相。

聖人說體說相,說上說下,只是個方便指示,若論其真義,只是令人借相而見體,只是令人緣器而悟道,而不是要人死死地住在「相」上,而不是讓人死死地住在「器」上。世人不解聖學的真義,死死地住在「相」上,死死地住在「器」上,以為這樣住下去,便能住成一個形而上,便能修成一個道,便能「自然上達去」。按照這種錯誤的見解,如此用功下去,那是永遠也不能證成大道的。黃檗禪師云:「著相修行,以求功用,皆是妄想,與道相乖。」「心上生心,向外求佛,著相修行,皆是惡法。」

究讀聖人的教導,端正自己的見地,培養自己的情懷。這是成就聖人之學的第一步。

實踐聖人的教導,或誦經,或持咒,或持名,或參禪,藉此方便,做「歇下狂心的功夫」。這是成就聖人之學的第二步。

狂心歇下時,不再攀援時,反觀自見,誓願見到這個不生不滅的自心實相,誓願見到這了了常明的妙明真心,誓願見到這個蓋天蓋地的良知心體。這個反觀自見,是成就聖人之學的第三步。

見得此心之後,隨緣消舊業,更不造新殃。如此之行,教下謂之救度眾生,宗下謂之自性自度。待到眾生度盡時,待到習氣消光時,諸人自己的當下,便是一個十方凈土,西方凈土,東方凈土,乃至十方凈土,盡在其中矣。這是成就聖人之學的第四步。

究實而論,以上四步,亦無實際,儘是自性中的泡影,儘是凈土世界的莊嚴。

借相見體,緣器悟道,這是治學的基本方向,切不可死死地住在「相」上,切不可死死地住在「器」上,以為這樣住下去,功夫純熟了,則自然成道。如此而想,如此而行,屬於痴心妄想,屬於顛倒妄行,盡未來際也不能證成大道,故云「著相修行無量劫,無相修行剎那間」。

借相見體,緣器悟道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此法只要肯坐得住,即是有緣。夙世參過禪,有般若根器者,格外相
說是經已,皆大歡喜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