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量子力學:中國老子的思想竟然如此超前

量子力學:中國老子的思想竟然如此超前

點擊下方藍字搶購書畫優盤

高清:3800幅古代繪畫圖庫,1200幅齊白石作品圖庫,27G歷代經典書法套裝,4100幅西方大師經典油畫,臨摹學習絕佳素材!

量子力學:中國老子的思想竟然如此超前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量子力學:中國老子的思想竟然如此超前

自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期量子力學的基本理論形成以來,對於量子糾纏的研究就一直是量子理論基本問題研究的重要課題。量子糾纏態已成為當代量子理論的一個關鍵性概念,在量子信息技術中有重要的應用,其研究是當前量子理論的一個前沿熱點方向。量子糾纏理論的發展將為量子信息技術的打開廣闊的應用前景。

「量子糾纏」這一現象的發現與應用,它打破了人們的傳統思維模式,是一些不可思議的超自然現象,得到了比較合理的解釋。

所謂量子糾纏,它是指不論兩個粒子間距離多遠,一個粒子的變化都會影響另一個粒子的現象,即兩個粒子之間不論相距多遠,不受空間的影響,也不需要任何的連接,它們都能「心心相印」,置於千萬里之外的另一個粒子總是與它同步運動。

「生態」蓋指生命體與其環境的有機聯繫。生態倫理就是人們對生命存在與生態環境關係的道德觀念、基本規範和道德實踐。20世紀以來,隨著人類對環境危機的廣泛體認,生態意識猛然走出專業圈囿,置身公眾舞台,被賦予影響人類環境實踐,維護全球生態平衡的重任,成為世界顯學。道教不是生態學,但其生態倫理精神因其獨有的特色而為其他學說和宗教不可替代,否則就不可能衰而復興,流傳至今,影響深遠。在倫理認識上,道教以其重視生命的喜樂、寧靜、恬淡、樸素和心靈的充實與擴展為特色,關注自我與自然的協調,以人為本,內容簡而深、博而約,具有無窮的趣味;在倫理實踐上,道教致力於體玄修道,韜光養晦,淡泊名利,求得生命在情感、行為、自然、人倫與文化的互動中長存長立,因此它在對自然生態和人的關係的認識上,表現出開發生命活力的自覺能動性、與自然對象的同一性以及倫理認識的整體系統性。用道教的話來說,就是「自然之道不可違」 1 、「順乎自然之道」。此自然所指是事物本質之自然、人生之自然、社會之自然。參悟事物、人生和社會之本質,求得生命與本性應有的風格、態度和氣象,就是道教倫理追求的目標與精神支柱。

道教生態倫理精神體現在它的精緻深刻的內容和吸引世人的內涵中,蘊涵在使它延續、發展久遠的生命力中。具體而言,道教生態倫理精神主要表現在六個方面:

一是萬物一體的精神。道教所崇拜的最高對象是「道」。道教的宗旨是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所謂得道,就是通過修鍊與大道一體化,因此,道教在中國諸多宗教中是最注重現實生命的宗教。在它看來,世間萬物是一體的,自然萬物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人是天地萬物的一部分,應當以生為樂,重生惡死,使生命不斷升華。人類也要以平等意識尊重自然萬物的存在與個性。早期道教經典《太平經》提出:「天地中和同心,共生萬物」 2 ,認為理想的太平世界是人與各個層次的自然事物和諧相處、共生共榮的世界。在道教思想家葛洪那裡,萬物一體的平等意識也非常明確和豐富,他認為人通過修鍊可以實現「長生久視」、「肉體成仙」的理想,這個理想也就是與自然齊一或萬物一體的境界。道教還有「生道合一,重人貴生」思想,老子指出,道是宇宙的本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莊子說:「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天地萬物,物我一也。」這表明道教注重從宇宙的高度來認識和把握人類的意願。萬物一體的生態倫理精神告訴人們,與自然要和諧相處,營造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的社會。

二是生而不有的精神。與萬物一體的精神相關聯,道教認為人生最高的境界和準則是產生萬物而不佔有萬物的道德。道教認為,人的肉體修鍊、精神完滿的最高境界是「道」。「道」是如何產生的呢?葛洪提出:「道起於一,其貴無偶,各居一處,以象天、地、人,故曰三一也。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人得一以生,神得一以靈。」 3 並且自認為這是對老子智慧大道的發揮。老子曾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自然的要義是:「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由之,只有「道法自然」才符合道德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在於繁生萬物而不據為己有,幫助萬物而不自恃有功,引導萬物而不宰制它們。唐代道教學者、醫學家孫思邈就是這種精神的實踐者,他的醫學理論以天人一體、生而不有說為基礎,謂「天有四時五行」,「人有四支五藏」,「陽用其形,陰用其精,天人之所同也」,「良醫導之以藥石,救之以針劑,聖人和之以至德,輔之以人事,故形體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災。」 4 孫思邈本人「學殫數術,高談正一」,不僅醫術精湛,而且品德高尚。道教的這種生而不有的精神具有相當的實踐性和普世意義這種實踐性和普世意義,提出了世間事物持續平衡發展的觀念,揭示出人類要順應自然,效法自然法則,有所為而有所不為,才能得心應手,取得成果;如果強行索取,則會適得其反,破壞和諧,不能達到很高的境界。

三是曲成萬物的精神。在道教以前,《周易傳》有言:「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天地交泰後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這裡指出天道與地道是相對峙而又相協調的,其協調是由人來作中介的。老子將人提到重要的地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既然「人亦大」,那麼人就不是僅依附於自然,受制於自然,而要駕馭自然規律。因為人要依靠自然而生存,要與自然進行物質交換。道教於此進而提出:人要三思而行,審時度勢,求仙問道而不強作妄為;如果反其道而「妄作」,勢必敗壞心性,甚至危害人類自身。道教的修習者認為人與宇宙萬物是互相感應的,感應的基礎在於人和萬物都有靈性,人與物資訊相通。宇宙演化不停,生生不息,人作為宇宙共同體中的一員,應該以促進整個宇宙更加和諧完美為目標,而不應該以毀滅各種自然物的行為來扼殺宇宙的生機。因此,道教不僅給人以一種思想信仰,以安身立命或將注意力放在教義教規的完善和遵守上,求得祭祀、祈禱的肅穆和虔誠,而且將信仰或教義教規具體化為各種道功、道術,進而形成操作體系,引導眾信徒去實踐力行。可以說,道教是重視道、術、行的宗教,既重視「道」的提升,又積極提倡功法和煉養術。真正的道徒對道教真諦的切實掌握,在於不僅要懂得它的基本宗旨,或具備其虔誠的信仰,還要作道術的訓練,努力積累道功,日進無疆,不斷深化和純正信仰。這樣,就充分強調了人類活動的主體能動性,以及人與自然的適應性。人作為天地的中介與協調者,既要順應自然,又要制約自然變化,加以引導,以曲成萬物。

四是合而不同的精神。道教合而不同的精神是與傳統倫理學中的「和合」精神相承接的。道教《太平經》提出:「中和者,主調萬物者也」,認為自然界與人間社會各層次的事物,皆包含陰、陽、和三種基本要素,合而構成一物,故名三名同心。「元氣有三名:太陽、太陰、中和。形體有三名:天、地、人。天有三名:日、月、星,北極為中也。地有三名為:山、川、平土。人有三名:父、母、子。治有三名:君、臣、民。」 5 三名同心就是理想的太平世界。陰陽之道體現天意,所以人要順應陰陽之理,從各個方面保持人與人、人與自然關係的和順,才能消災去異,致力世界太平。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道教在信仰系統、丹術符籙、儀式規範中發展了和合的思想。合而不同的生態智慧,幫助人們認識到世間萬物多樣性存在的意義。保護了事物的多樣性,就有可能達到可持續發展。

五是循環再生的精神。在關於如何有效地利用自然方面,傳統的中國人確立了「大」和「久」的目標,並認為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人要有中正的德性,效法天地,用制度節制人的無窮慾望,不造成對自然與人類的傷害。《周易》指出了兩個途徑,其一是「九二貞吉,以中也。」其二是「中正以通。天地節而四時成,節以制天下,不傷財,不害民。」道教也發展了類似的思想,強調對生命以及生命存在條件的確認是聖人之智、聖人之德,是聖人之業,人的理想的生活世界是一個物我同一的美好社會,認為在那樣的社會裡,生命可以循環連續、周流罔停、生生不息。早期道教認為古之得仙者,或身生羽翼,變化飛行,卓然特立於一般人的本性之外,甚至化身異形,有似雀之化為蛤,雉之化為蜃。後來的道教吸收了更多的人倫日用思想,從生命循環再生的角度出發,把「老而不衰,延年久視,出入任意」 6 作為神仙之道。五代時期的道教學者譚峭以「化」的觀點看待宇宙、人生和社會,提出:「虛化神,神化氣,氣化形,形化精,精化眄,而顧眄化揖讓……」 7 整個人生和社會的興盛就處在變化統一的過程中。道教在利用物資的觀念上,主張人類要多多節制慾望,保持萬物的生機與發展活力,這與中國傳統思想中的依時令進山伐林,夏以前禁采樵,禁捕幼獸幼鳥、禁殺魚蟹,不竭澤而漁,不焚林而獵等觀念是相當一致的。人與生物資源相處,要進行物質交換。進行物質交換不是強行佔有,而是對自然作順應與調適。

六是融通萬有的精神。道教思想一向把大自然看作是一個充滿生命的超巨大系統,其中的所有事物都相互有機地聯繫著,宇宙在其歷程中運行,是時間坐標和空間坐標的交叉線。從老、庄之始便探其玄機,以揭示自然界中固有的整體關係。老子說:「大道泛合,其可左右。萬物持之持生不辭,功成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8 也就是說,大道像廣闊的河水一樣滋潤著萬物,毫無私心,毫無偏意,像偉大的母親一樣愛護著所有的生命,所有的生命依靠道的養育而生。對自然界要善意對待,這是因為在根本上「人與天一也」。9 既然如此,就必須保護生態環境。莊子曰:「萬物皆種也,以不同形相禪,始卒若環,莫得其倫,是謂天均。天均者,天倪也。」 10 也就是說,萬物都來自特定的物種,但在不同物質的物種之間也存在著聯繫和轉換,如同圓環一樣,分不出始終和次序。這種自然的聯繫性,可以叫做「天均」。道教認為道為世界的本原,道是創造一切生命的總源泉,是融貫萬物生成的總動力。唐代道士吳筠說:「通而生之之謂道,道固無名焉。畜而成之之謂德,德固無稱焉。嘗試論之,天地人物,靈仙鬼神,非道無以生,非德無以成。生者不知其始,成者不知其終。探奧索隱,莫窺其宗,入有之末,出無之先,莫究其朕,謂之自然。自然者,道德之常,天地之綱也。」 11 這裡立足於物象世界的固然之理,推理道德本體對於物象世界的意義,其中蘊涵著通生無匱、品物有方的生態倫理智慧。大道是宇宙的本原,也是觀察天地萬物的出發點;站在大道的角度觀察人世,天地同一,萬物一齊,物我無分,無此無彼;天地萬物雖然形態各異,人間諸事雖然各有其理,但說到根本上,則各順其情,各盡其性,各自自然,各自皆安,這就是差別之中的同一,相異之中的不異,體悟到差別之中的同一,相異之中的不異,也就體悟到了大道,也就融入了大道。

總而言之,上述諸方面,落實到現實中以保持生物物種、綠化美化生活環境,可以為維護生態平衡,實現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這就意味著,道教生態倫理必然並且能夠進行現代性轉換。而轉換的契機,則在於具有高尚精神境界的現代性人格的塑造。因為根據道教的觀念來看,人經過修鍊而達到的崇高境界並不神秘,遙不可及,至高的神仙也是人在世的造化和修行的體現。我國宗教史專家牟鍾鑒先生把道教的神仙人格特徵概括為這樣幾個方面:一是生命力深厚旺盛,因此能夠健康長壽;二是精神境界高超,擺脫「小我」而成就「大我」,所以精神可以不死;三是智慧超群,有很高的洞察力和預見性,卻又大智若愚,和光同塵;四是利而不害,為而不爭,功德在世;五是瀟洒自在,豁達從容,善於化解煩惱,始終保持喜樂心情。能夠做到這些方面,就可以稱為活神仙。所謂神仙境界,除了幸福快樂的人,便是優美宜人的環境。藍天白雲,青山綠水,鳥語花香,人民和平幸福地生活著,其樂融融,這就是人間桃花源般的美好生活。12 我們認為,人們只要努力建設,把中國道教的這種萬物一體、生而不有、曲成萬物、合而不同、循環再生、融通萬有的倫理精神,融會灌注到現代人格的塑造中,用以推進我們的物質和文化建設,人間的仙境是可以在眼前出現的。

在量子世界裡,兩個粒子在經過短暫時間彼此耦合之後,他們之間會產生極強的關聯性,這一現象就叫「量子糾纏」,當單獨攪擾其中任意一個粒子,會不可避免的影響到另外一個粒子的性狀,儘管兩個粒子之間可能相隔很遠的距離,哪怕遠到宇宙的兩極,也就如同他們在一起一樣。

因為它超越了時空,時間和空間在這裡消失了。當物質小到不能再小時,即為「無」,無具備有某種玄妙的功能,因為無是「道」的一種存在形式。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天下人都知道,道是最大的一種存在,所以才無法描述它「似不肖」。你向著事物的由來推究下去,就會找到我的行跡,「若肖,久矣!」,我就是那微小而最基本的存在------無,「其細也夫」。

這個無就是基本粒子,粒子之所以有如此奇妙的功能,因為它最接近於道,小到無限也就能大到無限,這就是道的特性,它將最大與最小統一,將極端對立的兩個方面完美的融合為一個整體。

量子力學:中國老子的思想竟然如此超前

量子力學:中國老子的思想竟然如此超前

它雖然無為,但卻有無所不能的創造力,天地萬物莫不由它而創造。

雖然清靜,但卻周流不息,運化不止,永不停息。

雖然自然,但天、地、人、萬物莫不遵循於它。

雖然柔弱不爭,但卻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事無不成。

雖然有好生之德,但卻潛藏著一種無所不能的報應和肅殺之機。

雖然節儉,但卻悉備廣大,積蓄無量,永不枯竭。

雖然虛無,但卻是最真實的存在,萬有都從這虛無中生出。

雖然只存在於當下的瞬間,但這個瞬間卻永恆存在,永遠都不會消失。

雖然不停的在變,讓一切都顯的那麼無常和虛妄,但永遠不變的卻是當下的真實。

雖然順物隨物,不敢為天下先,但卻是萬物的主宰。

道的這一運化規則說明,立足於反面,就會走向它的正面。相反,立足於正面,只能走向它的反面。故而才有「聖人外其身而身存,後其身而身先,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的自我成就。

根據量子力學定義:量子在它們被通過某種手段測量或者觀察到之前,都不會擁有嚴格的屬性。測量之前它們可以同時存在於兩個或者多個地點。然而一旦被測量,它們會落入更經典的現實世界,只能存在於一個地點,也就是說粒子的存在形式是由觀察而決定的。

為什麼人會有生老病死,也是人心想成的。為什麼人會有嬰兒、幼兒、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健康人和病人之分,還有人與神仙之分及人與萬物的不同,這都是因為人心的不同才造成的這種種的差別。

人在嬰兒的時候,因為有嬰兒的心態才有嬰兒的身體,有幼兒的心態就會有幼兒的身體,有少年的心態就會有少年的身體。

量子力學:中國老子的思想竟然如此超前

量子力學:中國老子的思想竟然如此超前

以此類推,有老年人的心態就會有老年人的身體,有病人的心態你就會是個病人,有健康人的心態你就會是健康人,有煩惱妄想,你就會是一個凡夫俗子,清靜無為,至善至真,你就是神仙,這一切都源於人心,六道輪迴,也就是一種人心的變現。

「道常無名。朴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朴」是虛無大道的一種描述,無所不在的無極大道,原來就是最微小的「無名之朴」,無名之朴就是至小、至真、至純、至虛、至靜的一種自然存在。

此時,心火會下降化腎水,腎水被太陽心火氣化會上升化為甘露降下,滋養萬物,養育群生,人就會煥發出勃勃的生機,這也意味著你的所有疾病將會被治癒。

人心不僅可以決定我們身體的好壞,而且還會影響到我們所處的世界,人心純樸、善良、平靜,會感召來和平、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相反,人心不善、好欲妄為、浮躁不安、貪、瞋、痴、慢、疑,會感召來戰爭,各種自然災害,如乾旱、洪澇、沙塵暴、海嘯、颶風、火山噴發、地震、瘟疫等等。

關於行氣的要領,綜合起來,大致有以下幾點:

(1)吸氣曰納,出氣曰吐。「吐故納新」即吐出碳氣,吸納新鮮氧氣。納時深吸至於丹田,然後徐徐吐出廢氣。吐氣有吹、呼、唏、呵、噓、呬六種方法。《養性延命錄》雲:「凡行氣以鼻內(納)氣,以口吐氣,微而引之,名曰長息」。呼吸之法要細、長、深、勻。吸氣時要細微徐緩,不可聞聲,葛洪所謂以鴻毛著鼻口上而鴻毛不動。深者謂吸氣深入達於臍下丹田。勻謂呼吸要勻稱。細微、徐緩、深長、勻稱,此即道家所謂「綿綿若存」。

(2)行氣宜在早上林間,空氣清新的地方鍛煉。古人稱:「從夜半至日中為生氣」。(《養性延命錄?服氣療病》)司馬承禎謂:「凡導引當以丑後卯前,天氣清和時為之。」(《導引論》

(3)導引行氣是把肢體運動、乾浴、按摩與氣功,內外結合起來。《導引經》說清旦起來,叩齒、閉目握固、調息、導引正是講的內外功的結合。

(4)行氣要節食,不宜過飽。《養性延命錄》雲:「行氣之法,少食自節,動其形,和其氣」。

(5)行氣要注意意念活動,要把調息練氣與練心(思想、意念)結合起來。意念活動在道教叫「存思」、「存想」、「存神」。①《老君存思圖》雲: 「為學之基,以存思為首。」(《雲笈七籤》卷四十三引)存思又叫凝神,神定則氣住,練功家要求意守丹田或意守某關,在道書中又稱「守一」。《抱朴子?地真》雲:「思一至飢,一與之糧。」道教加以神秘化就有「思玄一」存諸神等說,其實就是使精神專一,凝神聚氣。道家以耳為精竅,目為神竅,口為氣竅。意動形搖則傷氣;目動心搖則傷神;邪思精搖則傷精。故《莊子》雲:「勿搖汝精,乃可長生」。(《在宥》)意念專一則耳不聞,可以保精;口不言,可以保氣;目不視,可以保神。心靜守一則氣平,氣平則息勻,息勻則氣聚,氣聚則凝神,神氣合一,性命歸根。所以「存思」的要點在排除雜念,閉目內視,所謂「智靜神凝,除欲中凈」。(《老君存思圖》)《神仙絕穀食氣經》說:「諸行氣皆無令意中有忿怒愁憂。忿怒愁憂,則氣亂;氣亂則逆。思一,則正氣來至;正氣來至,則口中甘香;口中甘香,則津液多生而鼻息微長;鼻息微長,則五臟安;五臟安,則氣各順理。如法為,長生久壽。」(《雲笈七籤》卷五十九引)所以行氣功要精神上輕鬆愉快,心情安靜,排除一切煩惱和雜念,常保心氣和平,這樣練功持之以恆,自可健康長壽。《清靜經》曰:「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若能常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故能寡慾則心平氣和,心靜而神自清。因之,清心寡欲,意念專一,是行氣功的前提條件。

概括起來,可以這樣說:導引行氣就是現在的氣功、保健按摩、柔軟體操、武術鍛煉等結合起來的一套保健強身之術。導引行氣如能長期堅持鍛煉,無疑能夠增強體質,防病治病,可以卻老延年。但道教認為可以長生不死,顯然是妄誕的。漢代的王充就批判過道家以為導氣養性可以度世不死的虛妄。(見《論衡?道虛》)葛洪認為行氣導引「可令內疾不起,風濕不犯」,「可以延年遲死耳,不得仙也。」(《抱朴子?極言》)行氣重視意念活動,意念活動是心理衛生的保健法,把人的心理與生理密切結合起來,說明古人在長期的實踐經驗中對人的心理與生理的關係上已有較深的理解。

(四)房中 房中本是古代醫學中講男女性生理和性醫學的知識。《漢書?藝文志》方技略雲:「房中者,性情之極,至道之際。是以聖王制外樂以禁內情,而為之節文。傳曰:『先王之作樂,所以節百事也。"樂而有節,則和平壽考,及迷者弗顧,以生疾而隕性命。」這一段概述了古代房中術的要旨,說明男女結合是性情之極至,其要在「樂而有節」。如果沒有節制,沉迷荒淫就會傷生短命。道教汲取了它。在道書中把房中亦稱為「合氣」或「男女合氣」。早期道教的經典《太平經》中就有「興國廣嗣之術」。天師道的教徒們都是有妻室子女的,因之道教認為房中是保精、養生、卻病的一種修鍊方法。所以《黃庭經》說:「長生至慎房中急,棄捐淫慾專守精」。道教的理論認為「萬物負陰而抱陽」,陰陽配合是符合自然之道的。天地之道就是陰陽和諧,陰陽合而萬物生。所以《玄女經》說: 「一陰一陽相須」。《抱朴子》說:「人不可以陰陽不交,坐致疾患」(《微旨》)。又說:「陰陽不交,則坐致壅閼之病,故幽閉怨曠,多病而不壽也。任情肆意,又損年命」(《釋滯》)。《養性延命錄》謂:「男不可無女,女不可無男,若孤獨而思交接者,損人壽,生百病」。這說明男女合氣的真理。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陰陽不交及縱慾過度都會產生疾病。所以葛洪說:「人不可以陰陽不交,坐致疾患。若乃縱情恣欲,不能節宣,則伐年命」(《抱朴子?微旨》)。房中術的要點是:(1)注意節慾而不能縱慾,葛洪所謂「得其節宣之和,可以不損」(《抱朴子?釋滯》);(2)禁忌醉飽以後或勞累過度的性生活。《素問?厥論篇》說:「此人必數醉,若飽以入房」。王冰注云:「醉飽入房,內亡精氣,中虛熱入,由是腎衰」。《養性延命錄》亦云:「醉飽、遠行歸還,太疲倦,並不可行房室之事,生病,切慎之」。房中術的功用,據葛洪說:「夫陰陽之術,高可以治小疾,次可以免虛耗而已」。(《抱朴子?微旨》)至於道教認為房中之法可以「采陰益陽」,「還精補腦」,「增年益壽」,能醫治百病(見《抱朴子?釋滯》),這顯然做了不適當的誇張。

房中、服食、導引行氣等都是道教修鍊養生之術。但是「好事之徒,各仗其所長,知玄素之術者,則曰唯房中之術,可以度世矣;明吐納之道者,則曰唯行氣可以延年矣;知屈伸之法者,則曰唯導引可以難老矣;知草木之方者,則曰唯藥餌可以無窮矣;學道之不成就,由乎偏枯之若此也」。(《抱朴子?微旨》)葛洪說這些淺見之人,總是強調自己知道的一點,認為就可以成仙,其實乃是片面之論。精、氣、神是構成人的生命的三大要素,所以道教的修鍊貴在愛精、保氣、全神。房中的目的在愛精,導引行氣在保氣,服食藥餌是綜合性的,既可治病,又可固精、保氣、全神。《抱朴子?雜應》說:「養生之盡理者,既將服神葯,又行氣不懈,朝夕導引,以宣動榮衛,使無輟閡,加以房中之術,節量飲食,不犯風濕,不患所不能,如此可以不病」。葛洪認為人的身體是個有機體,各方面密切聯繫著,有不可分割的關係。如像治理國家,必須「文武禮律」互相配合,不能有所偏廢。如像音樂一樣,必須五音配合,才能成曲調。養生也是這樣,應該把服食藥餌、導引行氣、房中之術等結合起來,才能收到防病、治病、強身、延年的效果。

道教在養生方面有許多值得重視的寶貴經驗和知識。如青牛道士封君達說:「體欲常勞,食慾常少。勞無過極,少無過虛(飢餓——引者)。去肥濃,節咸酸,減思慮,損喜怒,除馳逐,慎房室」。張湛《養生集敘》曰:「養生大要:一曰嗇神,二曰愛氣,三日養形,四日導引,五日言語,六曰飲食,七日房室,八曰反俗,九曰醫藥,十曰禁忌。」(並《養性延命錄》引)袁了凡講聚精養生之道:「一曰寡慾,二曰節勞,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指清淡之味——引者)。(《攝生三要》)這些都是養生經驗的總結,是頗有價值的。道教的長生成仙之說,當然是虛妄的,但如服食中包含著許多醫藥和食療保健的知識,導引行氣是氣功、保健功與按摩相結合的強身治病的方法,房中是性醫學的知識,這裡面都包含著一些有價值的東西。我們應該珍視這分文化遺產,剔除其虛妄迷信的東西,發揚其科學的內容。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過後,必有凶年」。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人心這個君主,如果能夠守住道這個根本來治理身體這個天下,就要以無為的心取法於自然的運作,而不能以人心的有為行事,才不會犯魯莽和過激的錯誤,人生必會有好的結果。

這是因為,有為會違背自然,導致錯誤的結果,而強大的軍隊,就是最厲害的殺人利器,所以它不是吉祥的象徵。

人心還會影響你所居住的環境,可使它變好或變壞,這就是「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的道理。

量子力學:中國老子的思想竟然如此超前

量子力學:中國老子的思想竟然如此超前

為什麼人會把風景好的地方稱為「人間仙境」、「世外桃源」?因為居住在這裡的人,純樸善良。如果這裡的人心變的不好了,這裡的環境也會遭到破壞,慢慢會變的不好。

為什麼神仙居住的洞府,會有奇花異草,美崙美煥的景象?這就是由神仙至善至美,至純至凈的心所化現。

為什麼窮山惡水會出刁民?因為刁民才使這裡變成了窮山惡水。

人心有如此大的力量,這真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世界。因為人心的動念,就是一種能量波,這種能量波是超光速的,它瞬間可以傳遍整個宇宙,這就是「天人感應」的原理。因為這種能量波因心動而起,所以它也是一種「念力波」。

根據量子力學,細胞可分為兩大類:「分子細胞」及「量子細胞」。分子細胞內的粒腺體所產生的能量稱之為「能量」,而量子細胞所產生的能量稱之為「微能量」。粒腺體能產生能量,而粒腺體的能量來自於量子細胞所攜帶的微能量,而量子細胞是一層層包裹在細胞上發光的能量場。量子細胞所產生的微能量,比能量還要來得精緻和巨大,因為物質愈小,它所具備的能量級別愈高。那麼,微能量是什麼呢?它是怎樣產生的呢?

「微能量」是由意識所產生的。那麼,意識又是怎樣產生的呢?意識是由我們的道性產生,道家也稱為先天一氣,儒家稱為虛靈不昩之氣,佛教稱為真如本性或佛性。

道性有無量的智慧和創造能力,它不僅創造了我們的肉體生命,也創造了宇宙,創造了萬物。所以,我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我,我與世界一般無二,這就是「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觀點。

意識只是道性這個主人化生出來的一個為了生存需要,可以獨立思考並能應變和自主解決問題的高級智能應用系統,意識只是假我,而道性才是真我,這個真我就是我之靈,也是道賦予萬物之靈,故「萬物皆有靈」。

量子力學:中國老子的思想竟然如此超前

量子力學:中國老子的思想竟然如此超前

後天意識這個假我有他獨立的人格,有喜、怒、哀、樂,有得失之心,有煩惱與痛苦的感覺。假我是真我的孩子,因為他的智慧和能力有限,所以他會犯錯誤,如果他犯了錯誤,真我就會懲罰他,用這種方式幫助他成長。

後天意識通過不斷學習、總結、融會貫通會提升自己,等到他對這個世界、人生有一個比較正確清晰的理解、認知後,他就成長起來了,再進一步能認知自我本真的道性,他就畢業了。

這就是人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人還有一個使命就是為了整體而存在,這也是他生命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如果一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損害他人的利益或整體的利益,或否定自我,否定生活,不珍惜生命包括自己的生命,違背自然,他的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必然會有災難或病患臨身。

因為自然就是道,「道本自然」,道會對違背清靜、無為、自然、和諧的一切人或事物予以無情的懲罰和消減,以體現這種整體精神的道德意志,確保宇宙整體的合理運行。

所以,疾病與災難,就是道對一個人的警示和提醒,告訴你,你已經錯了,你的思想和行為有問題要馬上改正!如果還不醒悟,還會有災難相續而來,直到這個人覺悟,這個災難才能終止,才能讓你進入人生的坦途。所以,疾病與災難是上天對人的一種教化,一種修鍊,它讓愚頑醒悟,讓野蠻馴服!

量子力學:中國老子的思想竟然如此超前

量子力學:中國老子的思想竟然如此超前

而覺悟之後就能慬得如何去修道,等到他修道有成,就能回歸本體,功德圓滿,得道成仙,這就是道對一個人的獎勵。

因此,人的生命發展趨向所形成的慣性能量勢態是向好的方向發展,還是向壞的方向發展,這取決於你的心,能保持內心的平靜,順應自然而生活,起心動念為善,這就是正信正念,正知正行,正能量,你的生命發展趨向一定會向好的方向發展。

反之,你的生命發展趨向一定會向壞的方向發展。因為人的心理與生理是同步的,人心混亂會產生負能量,從而使量子細胞所形成的能量場失序而變差,所以你的身體就會出現問題。病就是人體的一種混亂狀態,當人心回歸平靜時,你身體上的亂象就會被校正,病自然也就好了。

這就是問題的關鍵,這就是為什麼覺悟了的人,他的許多疾病就會不藥而癒,因為覺悟之後,使產生疾病的心不再產生破壞性的負能量,轉而產生建設性的正能量的緣故。而覺悟是不需要服藥的,它只需要人反觀內省,改變自己錯誤的觀念和想法。

原來真理如此簡單,簡單到大多數人無法接受,這就是老子所說的「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看來,老子把人心看的很透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生活色彩 的精彩文章:

「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擁有十幾年才能看完的曠世奇珍
祖孫2人寫小楷,七代孫的字更精緻

TAG:藝術生活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