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變後,明朝差點滅亡,他力挽狂瀾為大明續命195年
現在一說起明朝遭遇的最大危機,大家便會想到明末的農民起義運動。當時不僅天災人禍不斷,而且國內也是遍地狼煙。與此同時,還有滿清在關外虎視眈眈。但這已經不能算作危機,而是明朝滅亡的前兆。明朝建國後遭遇的最大危機是正統十四年的土木堡之變,此次事變差點讓明朝重蹈北宋靖康之變的覆轍,是一位鐵血宰相為明朝強行續命195年。
那這位宰相是誰呢?他就是民族英雄于謙。于謙,字廷益,號節庵,於1398年出生在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他在年少時便刻苦讀書,最仰慕的人是南宋丞相文天祥。永樂十九年,于謙考中辛丑科進士,正式踏上了仕途。明宣宗朱瞻基繼位後,福王朱高煦發動叛亂。明宣宗御駕親征,掃平亂軍,讓于謙曆數福王罪責。于謙正詞嶄嶄,聲色震厲,將福王數落的抬不起頭來。宣宗大悅,當場任命于謙為江西巡按,讓他督察江西官場。後來於謙為百姓平反了數百起冤假錯案。
宣德五年,明宣宗知道于謙堪當大任,將他越級提拔為兵部右侍郎,讓他巡按河南、山西。于謙到任後,立刻輕騎減從遍訪轄區。後來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安居樂業,五穀豐登。明英宗繼位初期,楊士奇、楊榮、楊溥主持內閣。三楊對於謙很看重,但凡他上報的事,都及時予以批複。三楊去世後,明英宗開始重用宦官王振。王振為人貪婪善妒,如果向他行賄,便可加官進爵。如果一毛不拔,便會遭到他的打擊報復。于謙為人正直,不屑於這種蠅營狗苟之事,所以被王振陷害入獄。後來在兩省百姓及大臣、藩王的努力下,于謙才被釋放出來,但卻被貶為大理寺卿。
正統十四年,瓦剌太師也先大舉進犯明朝,明英宗在太監王振的慫恿下打算御駕親征。時任兵部左侍郎的于謙和兵部尚書鄺埜苦苦相勸,朱祁鎮不聽,非要效仿太祖和成祖皇帝御駕親征。結果在出征的途中,明英宗大小事情都聽王振指揮。王振對行軍打仗一竅不通,為了防止大軍踩壞他家鄉的莊稼,還隨意變更行軍路線。最後導致全軍覆沒,明英宗也在土木堡被俘。
明英宗被俘虜的消息傳到京城後,朝廷上下人心惶惶。侍講徐珵說星象有變,應該遷都南京,其他大臣也都附和南遷。就在這時,于謙大聲呵斥道:「主張南遷的人,統統該拖出去斬首!京師是天下根本,一動就全完了。你們忘了宋朝南渡的事?」因為于謙是兵部左侍郎,掌管朝廷兵戈,所以大臣們瞬間雅雀無聲。後來於謙主張調集兩京、河南的備操軍,山東、南京沿海的備倭軍、江北和北京所屬各府的運糧軍共同抗戰,才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
也向在俘虜了朱祁鎮後,打算利用他向明朝勒索巨額的利益。于謙等人為了國家社稷著想,擁立郕王朱祁鈺為帝,即明代宗,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也先也沒想到于謙會這麼玩,在扣押了朱祁鎮好幾年後,便把他放了回去。明英宗回朝後,朱祁鈺為了防止他奪權,將他鎖在南宮內。後來朱祁鈺病重,明英宗在幾個太監的配合下發動了奪門之變,重新坐上了皇位。
朱祁鎮在複位後開始清理背叛他的人,等到于謙時,他一直猶豫不決。他也知道于謙對明朝有功,可是于謙卻是擁立朱祁鈺登基的首要人選。就在這時,與于謙有恩怨的徐有貞向明英宗進言:「若不殺于謙,復辟這事就師出無名了。」明英宗想想,也是這麼個道理,便讓人殺了于謙。于謙死後,明英宗讓人去抄于謙的家。當囂張跋扈的錦衣衛到了于謙家中,看著一貧如洗,家無餘財的於府時,都默不作聲的退了出去。
可憐于謙一心為國,最後卻慘遭奸人所害。土木堡之變後,如果沒有他力挽狂瀾,那明朝將會提前進入南明時期。而明朝又延續了195年的時間,于謙功不可沒。明憲宗初年,于謙得到平反。弘治二年,他被追封為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謚號肅愍。他也最終是把「清白」留在了人間!
※古代秀才進京趕考盤纏從哪來?來錢渠道很多,根本不用發愁
※皇太極為何要將後金改為大清?三種說法,你更贊同哪一種?
TAG:送歷史個救生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