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胎菊是貢菊嗎?胎菊與貢菊的區別是什麼?胎菊喝多拉肚子是真的嗎

胎菊是貢菊嗎?胎菊與貢菊的區別是什麼?胎菊喝多拉肚子是真的嗎

胎菊,初聽到這個名字很多人可能都會納悶,這是什麼呢,是葯還吃的。那麼,胎菊究竟是什麼?胎菊泡水喝的功效有哪些呢?下面就來說說關於胎菊的知識。

一、胎菊是什麼、胎菊圖片、胎菊的副作用

胎菊又稱甘菊,亦名小胎皇、小白菊,古時曾作貢品。胎菊是杭白菊中最上品的一種。是在杭白菊花朵未完全張開的時候摘收下來的為胎菊,經乾燥加工製成。胎菊,性微寒;味辛甘苦,能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用胎菊泡的菊花茶,味純正,濃冽,色澤金黃,含有花蜜的清香,而且泡久了也不會散開。我現在喝的胎菊是在網上買的,一家叫意康德的口碑型商家,買了幾次,個人感覺確實不錯,大家可以參考參考。

胎菊的功效有很多,在平時的生活中大家可以適當服用一點,能夠讓身體越來越好。

1、明目作用

白領和上班族等等需要長時間面對電腦的人群特別適合喝胎菊。因為據科學家研究發現,胎菊花具有很好的保護眼睛、明目的作用。

2、補肝、清肝

胎菊花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同時還能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此外還能預防冠心病等。此外如果胎菊花和冰糖一起浸泡之後,還能夠起到抗菌作用。胎菊還能夠用水煎服或者是直接用開水浸泡,能夠有效預防多種細菌,增強身體抗病能力。

3、祛除濕氣

一般而言體內濕氣過重的癥狀會表現為口乾舌燥、眼睛乾澀、上火等,這個時候可以泡一杯胎菊花,不僅能夠有效的放鬆心情,對於恢復視力、保護眼睛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4、緩解便秘

胎菊花中富含丹寧,這種物質能夠有效的促進腸胃蠕動,可以很好的增強身體的消化能力和食慾,讓體內的便秘情況得到緩解。堅持服用胎菊花,能夠有效的起到預防便秘的情況。

一般情況下,雖然胎菊有保健的功效,但如果長期服用也是不好的,會容易引起身體不適。那麼都有什麼副作用呢?

1、腹痛腹瀉:胎菊可以促進消化,但是如果喝多了胎菊則會出現反效果,會導致腸胃出現寒涼之氣,出現腹痛腹瀉的現象。

2、上火:菊花性微寒,陰虛火熱體質的人喝多了胎菊會引起上火的現象。

3、脾胃受損:喝多了胎菊容易引起胃部不適,導致反酸,因此脾胃虛寒的人更加不能多喝胎菊,容易損傷脾胃。

4、食慾減退:喝多了胎菊可能會導致胃部不適,出現反酸的現象,腸胃分泌液不正常,則可能引起食慾減退的情況。

二、胎菊與貢菊的區別、胎菊與菊花的區別

胎菊與貢菊的區別在於:1、產地:胎菊花的產地主要是浙江桐鄉,這裡氣候環境潮濕,非常適合胎菊花的生長。貢菊花的生長地主要是浙江黃山,這裡的氣候比較乾燥。所以太菊花和貢菊花在場地上是完全不同的。2、味道:胎菊泡的菊花茶,味純正,濃冽,色澤金黃,含有花蜜的清香,而且泡久了也不會散開。貢菊泡的菊花茶味道,帶點苦味,喝到嘴裡面有點澀,也略微帶點中草藥香味。胎菊花,貢菊花泡水的味道相比之下,胎菊的味道會更美一些。喝到嘴裡面以後,胎菊花的味道甘甜的苦澀,貢菊花喝到嘴裡面完全是苦澀味的。3、價格:貢菊的市場價格一般在35元1斤,好的也不過是45元1斤,胎菊的價格一般等級都在50元1斤,稍微好一點的在60元一斤。

胎菊與菊花的區別在於:胎菊有清肝明目以及清熱解毒的功效,是菊花中的上品,相較於一般的菊花,區別在於採摘的時間不同。胎菊是在菊花花蕾形成之後採摘的,以花蕾初開的嫩芽為主,而菊花就是等花蕾全開了之後才會採摘下來的,花型已經完全綻放了。其次,較為明顯的區別就是胎菊和菊花的口感不同,它更加的清爽潤口,要比菊花的味道好很多,菊花會有絲絲澀味,相較苦一些,這也是現如今市面上胎菊的價格會比菊花的價格貴的原因之一。胎菊經常服用有降火祛毒的功效,對人的皮膚能起到調節保養的作用,更加水嫩光滑,起到美容的作用,受到一些愛美女性的喜愛。另外,它裡面還有非常多的抗氧化物質,能起到延緩衰老、降低膽固醇的功效,對人的身體健康大有好處。

如果想要購買物美價廉的菊花茶,給大家推薦一家叫意德康的,他們家專門做傳統天然滋補品的,這個品牌的產品沒有深度加工,產品質量定位高端,胎菊花開程度好,顏色味道自然,基本無雜質,久泡不散,我也買了幾次,給我的感覺都不錯,大家可以試試看。

以上就是關於胎菊王的功效與作用、胎菊有什麼功效的相關介紹,另外天天喝菊花茶好嗎,相信大家看完之後已經了解了,至於鐵觀音和菊花能一起泡嗎?鐵觀音和菊花茶兩種茶並沒有相剋或者衝突,所以鐵觀音和菊花是可以一起沖泡的。

胎菊性質偏寒,不適宜體質寒涼的人群飲用。胎菊的功效比較多,但也要正確合理的飲用才能起到保健身體的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陳話養生 的精彩文章:

你知道燕窩是怎樣形成的嗎?燕窩條和燕盞有什麼區別一般人不清楚

TAG:小陳話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