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二戰時,美國為什麼不選擇軸心國,而是毫不猶豫地加入了同盟國?

二戰時,美國為什麼不選擇軸心國,而是毫不猶豫地加入了同盟國?

在整個第2次世界大戰期間,所有的強國中美國所具備的工業實力和國力是最為強大的,基本可以認為美國在1941年選擇加入同盟國或者軸心國任何一方,基本上就會讓這一方擁有決定性的實力優勢。但是羅斯福總統毫不猶豫的選擇讓美國加入同盟國共同對抗軸心國,這背後的原因是他看到了加入同盟國才有利於美國的國家利益。

在20世紀的初期乃至前半段,美國國內的孤立主義情緒仍然是十分高漲的。所謂孤立主義,那就是美國人民希望自己置身於大國的競爭之外,可以依靠兩洋的天然障礙使得美國獨立於世界,不參與列強之間的戰爭。這樣的心態其實非常類似於英國的光榮孤立政策,國內民意迫使政府難以投入國力對發生變化的國際形勢作出迅速反應。但與英國類似,美國國內也不乏現實主義政治派的領導者,二戰時期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就是這方面的經典傑出人物。

羅斯福看得非常明白,美國與德意日三國是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的,德意兩國的目的是要鯨吞整個歐洲大陸,而日本的目的則是要在東亞以及西太平洋地區建立日本的霸權。如果德意日三國的目的真的完全實現的話,那麼整個歐亞大陸以及太平洋大西洋都會成為軸心國集團的控制範圍。到那個時候美國將會淪為世界的孤島。雖然美國仍然有大洋作為屏障,但是長遠下去,軸心國集團消化完歐亞大陸的潛力後,遲早會擁有進攻美國乃至統一全球的能力。

而如果加入同盟國集團的話,就能夠有效的打擊可能在歐亞大陸上崛起的新興國家勢力,尤其是德國。同時美國人的如意算盤打得很好,他們已經準確的預測到法國英國這些老牌強國在經歷二戰之後,絕對不能再恢復以往的實力,不再有能力成為自己的競爭對手,而德國日本這些國家戰敗則畢竟難以恢復實力。至於最有可能在歐亞大陸上崛起的蘇聯,美國人則希望他能夠和德國拼個兩敗俱傷。戰後的結果證明,整個歐亞大陸上的所有國家幾乎都是一片凋零,取得了戰爭勝利的英國失去了原來的大國地位,世界第一霸主的地位終於落到了美國頭上。即使是並沒有如美國所願與德國拼到最後一滴血的蘇聯,仍然遭受了重大的損失,因而美國的實力仍然是戰後的第一。

從歷史的經驗看,美國和英國所處的戰略地位有一定的相似程度。英國獨立於歐洲大陸之外,因此必須要維持歐陸上不能出現一個極為強大的陸權國家,如果出現一個能夠壓倒其餘所有國家的陸權國家,那麼英國就會成為歐洲大陸的孤島遲早被威脅到自身安全。美國也是如此,美國絕不能允許一個實力強大到可以掌控整個歐亞大陸的國家集團的出現。所以一旦出現這樣一個集團,美國人的參戰就是必然的,美國要做的是避免一個強大組織的出現,而非維護一個歐亞強大力量的出現。這就是美國之所以與軸心國而非同盟國為敵的根本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羅廖夫 的精彩文章:

中國055大驅首艘還沒服役,就已批量建造6艘,為何如此自信?

TAG:科羅廖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