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陰影下的流動女性
文化
07-11
家暴陰影下的流動女性
文|黃姝倫(財新記者)
劉紫霜(財新實習記者)
北上廣深上千受訪的流動女性中,近半數遭遇過家庭暴力,其中精神暴力發生率最高,四地均超過40%,經濟控制、性暴力及身體暴力發生率超過10%。《反家庭暴力法》總體知曉率偏低,法律難成維權武器,選擇「沉默是金」的受暴者不在少數。
日前,北京師範大學與橙雨傘公益共同發布的《北上廣深流動女性家庭暴力報告》披露了前述信息。該報告中的「家庭暴力」,主要指的是發生於異性伴侶親密關係間的暴力,涵蓋身體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和經濟控制四種類型。
早前於2011年10月,全國婦聯、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相關調查顯示,24.7%的中國女性遭受過不同形式的家暴。
報告選擇聚焦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的流動女性,她們屬於非本地戶籍人口,共收集到1530個有效樣本。這些受訪者中,七成以上是擁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高學歷、有全職工作的,其餘三成文化水平分布在小學及以下至大學專科。受訪者的親密關係現狀,已婚、戀愛、同居、單身或離異的比例,分別是29.10%、22.40%、37.8%、10.70%。
大城市流動人員密集,非戶籍人口權益缺乏政策保障、社會支持等,家庭暴力暗礁叢生。報告結論揭示,家暴表現形式多樣且複雜,經濟獨立女性同樣難逃家暴「魔爪」。家暴的發生頻次,與法律懲戒力度、社會態度、性別平等意識等息息相關。
TAG:財新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