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東川銅礦:共和國的掌上明珠

東川銅礦:共和國的掌上明珠

開採歷史可溯源到春秋,清代獲得史上第一次大發展,民國時期掀起實業救國的熱潮,解放時期進入新的發展時期,東川銅礦這顆「共和國的掌上明珠」,光彩奪目。

東川銅礦:共和國的掌上明珠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歷史悠久 盛於清代

東川有著悠久的銅礦采冶歷史,春秋戰國時期即有銅礦采冶,但由於古代勘探和采冶技術的落後,並沒有形成較大規模。直至元代,東川銅業才真正受到朝廷的重視,成為元朝的重要產銅基地之一。至明代,東川銅的開發規模逐漸擴大,成為京師鑄錢的主要材料來源。

而東川銅真正大規模開採是在清代。

自雍正四年後,東川銅礦的開採漸漸步入正軌,湯丹、碌碌(今落雪)、大水溝(今因民)和茂麓四大銅廠逐漸成型,成為東川銅礦的核心產區,特別是湯丹廠,成為雲南最大的銅礦廠。雍正五年,東川銅產量突破400餘萬斤;至乾隆二年,東川銅產量達到驚人的800餘萬斤,占滇銅產量的80%以上。

東川銅礦:共和國的掌上明珠

乾隆時期是古代東川銅礦采冶最為興盛的時期。但是,自乾隆晚期始,東川銅由於「硐老山空」,產量有所下降。咸豐之後,太平天國起義攪亂了整個大清帝國的政治經濟秩序,加之雲南境內由於利益分配不均而出現了眾多的礦產爭奪事件,各民族起義頻發,且眾多礦工參與了鬥爭,直接導致了銅礦產業的衰落。雖然朝廷進行了一系列的恢復措施,但終因內憂外患而力不從心,收效甚微。但可喜的是,東川銅業在清光緒年間逐步嘗試了近代化生產經營方式,銅礦開採使用機器,外聘技術人員等,成為了雲南近代化冶金工業的開端。

民國時期 官商合辦

民國初年,東川銅業乃至雲南礦業因資金短缺而萎縮,以致利權外流。蔡鍔注意到了發展實業、尤其是礦業對雲南經濟的重要性,於1911年10月31日致電粵都督,要求幫助招商來滇開辦實業,以期解決雲南礦業發展的資金短缺問題。同時,他又上書北京政府,要求撥款項、派大員督辦滇礦。

東川銅礦:共和國的掌上明珠

蔡鍔

此外,蔡鍔還派人遠赴南洋招集華僑來開辦雲南礦業。其募股辦法為請資本雄厚的華僑設立資本團,如有華僑來投資,則「以平等之利益」待之,同時「擬請勸令華僑集資來滇設一動產及不動產抵押銀行,以為將來興辦礦產及工商業之援助」。滇政府通過各種方式力陳雲南礦業的優勢,並作出多項對華僑投資滇礦的優惠政策,以期招商之事有所成。

民國2年 (1913年)3月27日,雲南東川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東川銅礦業走向官商合辦的道路。滇紳劉盛堂等建議,請於商股之外,政府投股若干,與商股一同辦理,以維護軍政府的利益,保護軍政府的主權,共籌得資金75萬元。從此,東川銅礦業由東川礦業公司經營,直到民國28年(1939年)滇北礦務公司的成立才完成它的歷史使命。

東川銅礦:共和國的掌上明珠

通過一系列努力,東川銅礦開採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但相較於清雍乾鼎盛時期,依然不足道之。


解放重建 重點發展

1949年6月26日,東川全境宣告解放。1950年3月,昆明軍管會工業接管部接管滇北礦務局保管處,歷史翻開嶄新的一頁。

銅是重要的國防資源,建國之初,朝鮮戰場急需銅,新中國建設急需銅,東川是當時中央高層唯一知道的銅產區,開發東川銅礦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1950年8月,中央重工業部有色金屬管理局,組織了國內各方面的專家,成立了東川銅礦工作組,到東川礦區作了比較詳盡的勘察,同時踏勘了銅礦公路選線。

1950年11月,工作組返回昆明,隨後在北京編寫了東川銅礦初步設計書,對東川礦區的生產建設提出了初步意見,同時在礦山上以工代賑,招募礦工,對落雪、湯丹兩地探礦坑道進行清理恢復,作好重新生產的準備。中央財經委員會在1951年4月批准了東川銅礦的初步設計書,把東川銅礦建設列為全國重點建設項目之一,並批准成立了東川礦務局籌備處及機構設置。

東川銅礦:共和國的掌上明珠

當時的礦區人民政府

1951年5月1日,東川礦務局籌備處在昆明正式成立,東川進入了開始恢復礦山建設和建立生產秩序時期。在雲南省第一條高山公路銅礦公路修通前,同時開展了水電站、壓風機車間、機修車間、材料庫、職工宿舍、辦公樓、食堂、醫務所等建築安裝工程。

1952年12月12日,經西南軍政委員會批准成立東川礦務局。隨後為礦山服務的各氣象、水利、郵政、糧食、醫院、稅務等機構相繼成立。1953年開始,按照「大探不採」集中全力探清資源的方針,在百里礦區開展了場面壯闊、聲勢浩大又艱難繁重的「萬人探礦」。

東川銅礦:共和國的掌上明珠

1954年4月5日成立東川礦區人民政府(由雲南省直轄),其後管轄範圍不斷擴大。1956年8月,國務院批准《東川礦務局設計方案》,將其列入全國156項重點項目之中。1958年7月,東川銅礦建設全面展開,東川也「因銅設市」,1958年10月20日經國務院第81次全體會議通過,批准成立地級東川市。並將會澤縣劃入,總面積增至7790平方公里。

東川銅礦:共和國的掌上明珠

東川礦務局機關所在地

此後,國家從資金、人員、技術及教育、衛生、交通等方面大力支持東川建設,東川銅礦成了共和國的「寵兒」。據統計,1960~2000年東川累計生產精礦含銅48萬噸,為國家貢獻了價值50億的銅、金、銀等有色金屬,有力地支持了國家經濟建設。東川銅礦的大規模開發,其歷史貢獻並不亞於大慶油田的發現,也曾經撐起過中華民族剛剛挺起的脊樑。

東川銅礦:共和國的掌上明珠

火車在運輸精礦

但好景不長,在歷經40餘年的開採後, 20世紀末,東川銅礦再次出現「硐(礦)老山空」。「山河破碎,企業破產,城市破舊,希望破滅」加上40.2%的城鎮失業率,東川礦務局被迫進行破產清算並改制,名噪一時的全國最小省轄地級東川市也因礦業的衰落而被降格為昆明市的一個區。

東川銅礦:共和國的掌上明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