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右相:權傾朝野19年,埋葬後又被扒出來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右相:權傾朝野19年,埋葬後又被扒出來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好評連連。大唐天寶初年,唐朝除了「聖人」之外,最具權勢的人物,不是「太子」,而是「右相」。解釋一下何為「右相」:唐朝時期,採用「群相制度」,唐玄宗在位45年,共任命了34位宰相,這是因為唐朝在同一時期可以有多個宰相。「三省六部」中的「三省」,即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的正副長官都是宰相,中書省的長官名叫中書令,人們常稱之為「右相」,而門下省的長官叫侍中,常稱之為「左相」,因為中書令是行政中樞,所以「右相」的權力高於其他宰相。《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右相「林九郎」,歷史原型名叫李林甫,是唐朝最臭名昭著的宰相。

關於李林甫,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曾評價他「口有蜜,腹有劍」,從而誕生一個成語——口蜜腹劍。一個唐朝的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能夠誕生一個如此貶義的成語,這足夠概括李林甫的品格。但即使是這樣,唐玄宗最初並不認為李林甫是奸臣,而是十分信任李林甫。

李林甫是唐朝宗室成員,他的曾祖父是唐高宗李淵的堂弟,李林甫鑽營取巧,靠巴結侍中源乾曜,逐漸做到了御史中丞的位置。因為李林甫善於結交宦官,唐玄宗的一舉一動他都通過宦官提前知曉,所以在朝堂之上,他總能發表符合唐玄宗心意的政見,獲得了唐玄宗的賞識,後來擔任宰相。

李林甫當上宰相之後,極力培養自己的勢力,打擊異己,朝堂之上無人敢得罪。李林甫曾把言官比喻為「立仗馬」,《新唐書》記載,李林甫曾對彈劾自己的御史們說:「你們見過皇帝儀仗隊里的白馬嗎,這些馬只有排列整齊,一聲不吭才會有草料吃,若是它敢嘶叫一聲,驚動了聖駕,必將死無葬身之地。」御史們聽到後,再也不敢吭聲。《新唐書》曰:

林甫居相位凡十九年,固寵市權,蔽欺天子耳目,諫官皆持祿養資,無敢正言者。

唐玄宗一共立了兩個太子,第一任太子名叫李瑛(唐玄宗次子),因為和李林甫政見不合,最後李林甫聯合武惠妃(唐玄宗的寵妃),陷害太子謀反。李林甫先是讓駙馬薛銹誣告太子打算謀反,然後李林甫讓武惠妃出面,說皇宮內有盜賊,太子李瑛和兩個弟弟李瑤、李琚三人,穿著盔甲帶兵入宮擒賊。正在這時,李林甫告知唐玄宗太子發動兵變,唐玄宗大驚,將太子和其他兩個兒子一同賜死。

李林甫詭計得逞,勸唐玄宗立武惠妃的兒子李瑁為太子,但唐玄宗最終卻選擇了三兒子李玙,這位太子,也就是《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太子原型,後來改名為李亨,也就是唐肅宗。

由於唐玄宗的前半生經歷唐朝多次政變,後來有經歷太子李瑛「謀反」,所以當李玙被立為太子後,唐玄宗並不信任太子,而是對太子處處設防。一方面不讓太子掌握大權,另一方面不允許太子結交外臣。不僅如此,唐玄宗還借宰相李林甫的勢力,處處打壓太子,李林甫也知道唐玄宗不信任太子,所以處處和太子作對,甚至陷害太子。

為了扳倒太子,李林甫曾誣陷李玙謀反、誣陷李玙私自聯絡外臣等,逼得李玙廢了自己的太子妃,大門都不敢出。李玙忍辱負重多年,對李林甫恨之入骨。

李林甫當了19年的宰相,權傾朝野,霍亂朝綱。李林甫曾建議唐玄宗派御史到各地巡查,而派出去的人都是李林甫的心腹,這些御史們在外地見到李林甫不喜歡的官員,直接亂棍打死,許多官員走投無論,有自殺者,也有變節投奔了李林甫者。

即使是拿破崙,也有遭遇滑鐵盧的時候,何況是一個奸臣呢?李林甫雖然姦猾,但最終敗在了另一位奸臣楊國忠手裡。楊國忠是楊貴妃的族兄,因為楊貴妃在後宮中得寵,李林甫怕楊國忠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故意不提拔楊國忠,楊國忠懷恨在心。楊國忠在審查一起叛亂案件時,故意引導犯人將李林甫牽連其中,唐玄宗最忌諱權臣叛亂,李林甫的好日子終於走到頭了。楊國忠擔任宰相後,李林甫樹倒猢猻散,然後病逝。

李林甫剛去世不久,他的女婿為了投靠楊國忠,誣告李林甫曾秘密謀反,唐玄宗十分惱怒,命人挖開李林甫的墓,劈開棺材,脫下朝服,並且取出李林甫口中的夜明珠,用普通百姓的小棺木給他安葬。多年後,太子李玙登基,是為唐肅宗,為了報昔日之仇,唐肅宗要把李林甫的屍體再次挖出來,後來被李泌(《長安十二時辰》李必的原型)阻止,李泌認為:天子不應該心懷舊恨。李林甫算是逃過了第二次被掘墓。

19年宰相,權傾朝野,最終結局如此,也算罪有應得。唐玄宗的「開元盛世」的落寞,有唐玄宗的責任,也有李林甫的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史通今 的精彩文章:

8個字的對聯,紀曉嵐僅對了7個字,出題人:你贏了
康熙陪70歲的孝莊上五台山,剛到山腳下,康熙:快讓朕下轎!

TAG:博史通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