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激發危機意識,既學標兵也學追兵
山東很「著急」。
近日,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為黨員幹部講專題黨課時提到,山東還存在新發展理念沒有樹牢、雙招雙引方式比較粗放、要素制約十分嚴重、體制機制不夠靈活等問題。
具體來說,經濟增速讓人「著急」。今年一季度山東的GDP增速是5.5%,低於全國平均水平0.9個百分點。這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少有的現象。
與南方省份的差距讓人「著急」。今年初,濰坊市委書記惠新安率市黨政考察團到嘉興、泉州、寧波、蘇州、南通等五市考察學習。惠新安在總結中坦言,在發展水平、營商環境、工作推進等方面,「相比南方五市,我們的差距之大顯而易見」。
以科技創新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進度更讓山東人「著急」。日前,山東省工商聯等部門聯合公示了2019年山東民營企業100強名單,但其中仍以傳統產業為主,從側面印證了這一問題。
面對這些「著急」,山東正在努力用科技的力量來解決,既學習發達地區的先進經驗,又學習追兵,提升自身實力。
科技廳長直面科技轉化難題
7月5日,山東省委機關報《大眾日報》刊發了《青島設立五十億元基金,對海洋創新藥物項目給予最高三千萬元資助》的報道。青島將設立總規模50億元的「中國藍色葯庫開發基金」,首期募集2億元,推動國內生物醫藥產業基金來青島投資支持「藍色葯庫」開發計劃。
日前,青島市政府下發了《支持「藍色葯庫」開發計劃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從項目支持、研發資助、平台建設、基金設立、人才培育等五個方面提出支持政策。其中,在基金設立方面,青島將設立總規模50億元的「中國藍色葯庫開發基金」,首期募集2億元,推動國內生物醫藥產業基金來青投資支持「藍色葯庫」開發計劃,對海洋藥物研發實施從先導化合物發現到成果產業化的全鏈條投資支持。
意見出台的背後,是科研成果在山東轉化難的問題。
近日,在山東的一檔問政節目中,中國工程院院士管華詩表示,他所帶領的團隊參與研發的GV-971,是16年來全球首個臨床三期試驗成功的阿爾茲海默症新葯,卻沒有落地在山東。
如今GV-971已成為上海製藥行業的明星產品,但管華詩表示,新葯研發時期曾經歷過一段無人問津的尷尬境地,「在當時,企業的前期投入機制沒有建立起來,而這個葯的研發還沒有成熟到讓企業一看到就感覺會成功的程度。」由於新葯在臨床試驗的環節投入非常大,GV-971不得不賣給了美國,後來又被上海綠谷集團買回來。如今,由管華詩親自主導的海洋抗腫瘤藥物BG136也處在同樣尷尬的境地。
管華詩曾擔任山東省政協副主席、山東省科協主席、中國海洋大學校長(校址位於青島)。在山東人看來,他是本土的院士。管華詩的這項成果未能在山東落地,被當地媒體解讀為「牆內開花牆外香」。
對此,在上述問政節目中,山東省科技廳廳長唐波表示非常內疚和遺憾。而對於有省份開出10倍於現在的報酬來挖管華詩的團隊,唐波也直言非常著急。
力推招才引智新政
讓唐波「非常著急」的深層次因素是,山東高端人才儲備不足,基礎人才卻大量外流。
數據顯示,目前,現有在魯兩院院士48人,僅佔全國院士總量的3%,不到江蘇的一半。每年來魯工作的外國人才4萬人次,高端人才比例不足10%,且區域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青島、煙台、威海等東部地區。此外,山東人才密度指數為12.1%,而江蘇為23.3%、浙江17.8%。
山東當地媒體報道,山東近年來推出不少招才引智新政,在住房、醫療等方面都有明確規定,而且特別注意細節,比如有關人才通過山東路橋,免收過路費和過橋費等。雖然吸引了不少人才,但頂尖人才尚少。
高端人才難引進,基礎人才卻在外流。根據《2018山東秋季人才流動報告》,山東2019屆畢業生中,選擇留在山東的人數僅佔17.7%,已不足2成;江蘇省成第一流向地區,佔比達19.1%;浙江省對山東畢業生的吸引力也相對較強,佔比為18.3%;「北上廣」作為傳統優勢地區,人才吸附能力依然較強,佔比分別為10.8%、7.8%和8.7%。
業內專家認為,山東基礎人才外流與產業結構有較大關係。山東傳統產業過多,高科技、新興行業過少。同時,山東的商人也不大懂新興行業,熱衷於批發業、零售業、機械化工等行業,這些企業轉型難,也就更難創造出良好的就業機會。
人才是產業轉型的主要推動力之一。惠新安到上述五市考察完後也總結道,在高質量發展方面五市已經步入良性軌道。主要體現在:新興產業支撐有力,高端人才加速聚集,創新驅動能力強勁,集約發展水平高,發展質量效益好,新動能成為發展的主導力量。
他舉例,寧波、蘇州、泉州都在著力打造一流創新平台,真金白銀招才納智,僅僅一個蘇州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一年就引進高端人才1萬名;嘉興市創新科技合作機制,積極爭取中科院47個研究所都要在嘉興建一個創新研究院,每個研究院先期建設3個以上項目,現已落戶25個項目。
這一點在惠新安的「發展之問」中也可以得到體現。他說,(南方先進地區)新興產業支撐有力,高端人才加速聚集,創新驅動能力強勁,集約發展水平高,發展質量效益好,新動能成為發展的主導力量。
學習追兵,提升科技實力
山東「著急」的同時,遼寧「歸隊」。
6月25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中國成立70周年省(區、市)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遼寧省委書記、遼寧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求發表示,今年第一季度,遼寧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1%,這是連續17個季度以來首次重返6%以上,「增長實現了與全國基本同步」,「標誌著遼寧經濟步入了平穩健康的發展軌道」。
「返6」的背後是,今年前5個月,遼寧省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0.5%,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40.1%。
同處東北的黑龍江也看到了科技的力量。6月30日,第二十一屆中國科協年會——黑龍江省黨政領導與院士專家座談會上,院士專家們提出,要在發展現代農業、食品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秸稈綜合利用、石墨產業發展、推進「油頭化尾」、生態旅遊與健康產業融合發展、冰雪經濟提質增效、發展裝備製造業、民營經濟發展、科技創新促進動能轉換等方面下功夫。
山東希望「引才」,更要「引財」,為此山東也正在為提升科技實力而努力。
日前,山東省財政進一步優化整合資金,聚焦知識產權創造、運用轉化、運營服務全鏈條,通過直接補助、保費補貼、風險補償等方式,大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企業。
具體來說,對認定的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知識產權項目,每項給予100萬元的經費支持;對引進吸收並成功轉化實施高價值專利的企業,給予每項最高100萬元的獎勵;對收儲運行新舊動能轉換高價值專利500件以上的服務機構,擇優給予每家最高200萬元的經費補助。
6月中旬,山東省召開創新驅動發展院士懇談會,116名院士聚首山東。劉家義表示,希望院士一如既往關心支持山東,把目光聚焦在山東,把力量投放在山東,把成果轉化在山東,為山東創新發展貢獻智慧。
此外,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也將在青島舉辦。中國科協年會是我國科技領域高層次、高水平、大規模的科技盛會,集聚了全國頂級智囊,彙集眾多科學界精英。
※居家養老資本困局:九成老人在家養老,資本卻獨愛高端機構
※外商投資法+負面清單,下半年開放政策將密集出台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