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寺院養老,中國不能等

寺院養老,中國不能等

中國人怎麼養老?

對於我們這個人口大國而言,這個話題沉重得似乎難以觸碰。

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徐輝回答記者提問,他說:「觀察今天中國社會的文明進步,有三個新的觀察點,就是觀察我們的社會怎麼對待農民、老人、殘疾人。

如果8億農民、2億老年人、8000-9000萬殘疾人都可以過上美好的生活,我們的社會肯定非常的美好。

和其他發達國家比較起來,我們是跑步進入養老社會,未富先老,現在的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是2億人,10年以後就達到4億人,到建國100周年的時候可能會達到4.8億。

未來的社會,我們國家最大的群體可能會從農民轉變成老年人,所以我們多年來一直非常關注破解老年養老事業的難題。」

再難以觸碰的話題,都必須要去討論和破解了,因為老齡化的中國已不能等。


01

寺院養老可為中國分憂

在今年政協會上,江蘇省佛教協會會長心澄法師特地提交了開辦佛教養老院的提案。其實,以慈悲濟世為己任的宗教界,早已開始關注中國的養老問題。

早在2009年3月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普法法師就提交了《大力引導宗教界融入社會參與興辦養老事業》的提案:

「積极參与興辦養老公益事業,建設以老人贍養為主的專業養老機構,使老有所養、老有所學、病有所醫、死有所安。」

但時至今日,寺院養老並未獲得宗教界的普遍認同與複製。

心澄法師指出:「我們國家出台了很多養老政策,但這些政策對於寺院養老這一塊並沒有能覆蓋,目前建寺院養老院的土地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

寺院養老,中國不能等

誦經、吃素,寺廟養老優哉游哉

寺院養老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養老模式?讓我們去已經摸索了14年多的福建沙縣顯密吉祥寺養老院去看看。

這裡生活著百名左右的老人,他們都不是出家人——這座背倚青山的寺廟,從1999年起,就開始探索寺院創辦養老院的社會化之路。

「在這裡養老,吃得好,睡得好,空氣好,玩得好。」83歲的石瓜子說。

石瓜子的子女常年在外做生意,幾年前老伴去世後,她獨自過日子,經常飽一頓飢一頓。擔心自己死了都無人知道,她來到顯密吉祥寺養老院。

養老院由81歲的住持照禪法師、77歲的院長能清法師等僧人,於1999年10月創辦。

照禪法師曾在1994年患骨癌,照禪許下大願:「病若好,我要辦一個佛教養老院,收100個無依無靠的苦難老人居住,修身學佛,頤養天年。」發此願畢,一個多月後重病不醫漸漸自好。

照禪法師與能清法師隨後為籌辦養老院奔走四方。2000年,養老院正式接收第一批18名孤寡老人。現在,養老院的百名老人種,100歲以上的有兩人。

目前,養老院採取寺廟護法(信眾)捐助供養、護法義工長期護理照料、入住老人互幫互助、按常住僧尼進行日常管理的方式,為老人提供安身之所。

老人們早晨4點多鐘起床,或誦經,或健身,晚上7點多就寢;一日三餐定時,早餐稀飯饅頭,中晚餐四菜一湯,隨便吃。

老人們住的房子,大間的約14個平方,住3位老人家;小間的約10個平方,住兩個人。

寺院養老,中國不能等

養老院還設有醫務室,傷風感冒都能在醫務室解決。

在當地政府支持下,沙縣人民醫院每年免費為老人們體檢一次。一旦老人患了大病,大醫院的救護車就會出動。

難題一:資金

養老院剛成立時,服務對象是孤寡和貧困老人。後來,一些兒女在外經商、自己獨自在家的老人和一些被子女拋棄的老人等,也慕名而來。佛以慈悲為懷,養老院也來者不拒。

目前,每位老人每月各種費用加起來,約需1500塊錢。

從1999年到現在,養老院的建設及日常費用,已達800多萬元,全部是由照禪法師和能清法師等人在香港、上海等地化緣所得。

不少信眾慷慨捐資,比如香港商人陳昇隆先生,至今已捐300多萬元。

相比之下,一些老人的子女卻很摳門。有不少老人的子女都在外做生意,但只有一個老人的子女每月主動給養老院3000元,其他人沒給過分毫。

這3000元,剛好夠養老院支付兩名專職護工的工資。有些兒女成家後把老人送到養老院,之後再也沒來見親生父母。

但也有的子女看到老人生活得開心,被寺院感化,開始主動看望老人家,陪老人家散散步聊聊天。

寺院養老,中國不能等

「現在資金是個大問題。」照禪法師介紹,為了讓養老院的老人在百年之後能有一個棲身之地,寺院在年初啟動了骨灰塔的建設,但是資金不足,只能停停建建,還只完成三分之一。

難題二:年輕護理人員缺乏

10多年來,養老院的老人從來沒有發生過意外,但養老院還是想聘請幾個年輕的護理人員,以便在老人發生摔倒、急病發生等意外時派上用場。

但是,由於能開出的工資較低,且只能吃素,沒有年輕人願意到養老院從事專職護理工作。

現有的兩名專職護理人員,都已是年滿六旬的女子。

迎難而上,寺院養老可複製

在中國宋代,寺廟中就出現了收養貧病老人的居養院和安濟坊。我國寺院眾多,分布極廣,在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的背景下,這種寺廟養老的模式,有沒有廣為複製的可能呢?

能清法師認為,顯密吉祥寺只是座小寺廟,都能辦起養老院,因而其興辦養老院的模式,完全可以被其他寺院所複製,為解決我國人口的老齡化問題助一臂之力。

並且,顯密吉祥寺養老院已經引起當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注。

沙縣統戰部等部門積極呼籲,為養老院爭取到了每年每位老人床位50元的補助;縣裡為顯密吉祥寺的教職人員解決了醫療、養老等保險。

如今,年事已高的照禪法師和能清法師也已經找到了接班人,那就是能清法師的關門弟子、39歲的道給法師。

照禪法師表示,寺院還會進一步擴大養老院,讓更多需要幫助的老人在這裡安享晚年。

觀點碰撞,有點贊也有憂慮

對顯密吉祥寺辦養老院的事,網友們在大加讚賞之餘,也表示了擔憂。

網友「開心老頑童」說:寺院養老是社會化養老的一種方式。

而網友「大川」則說:寺院養老,反映出我國養老制度有缺陷,將本該國家承擔的責任,扔給以慈悲為懷的僧人,這不是養老的根本出路。

他山之石,國外佛教廣泛參與養老

各國佛教參與敬老養老事業的歷史十分久遠。

如在日本,最著名的就是福田思想和「四個院」的實踐。「四個院」即指施藥院、療病院、悲田院、敬田院,其中的悲田院就是對鰥寡老弱的救助。

寺院養老,中國不能等

日本悲田院的老人生活

近代日本佛教界針對養老敬老的主要慈善義舉還包括:

1901年起在名古屋、大阪、東京分別成立養老院;

1917年在京都、佐賀開展養老事業;

1961年成立壺坂寺慈母院(日本最早的盲人養老院)等。

寺院養老,中國不能等

悲田院的老人膳食

如今,受老齡化困擾的泰國,更是鼓勵全國各地的佛教寺廟、基督教堂等宗教慈善機構積極介入養老福利事業。這些機構是目前泰國社會福利保障體系的頂樑柱。

在我國老年人中,有相當一部分人信奉佛教。

佛教中講求要報父母、眾生、國土、佛祖「四重恩」,以及「普渡眾生」的理念,這與社會上提倡的養老、敬老、助老中華傳統美德有相通之處,並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使佛教寺廟興辦養老機構成為一項眾望所歸的善行善舉。

而且,寺廟大都建在山高林深的清凈之地,也正是老年人極為適宜、喜歡的生活環境。

願人們心中持有的寺廟只應有青燈古佛、不問世事的陳舊觀念,一步步轉變。也祈願建寺院養老院的土地問題能早日得到重視和解決。

我們祈願,伴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創建和諧社會中的古剎新事,會「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速讀 的精彩文章:

三十萬共享雨傘有借無還,創始人高興得睡不著覺!網友:賺翻了
撒貝南:你以為的躺贏,只是我臉皮厚

TAG:環球速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