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空戰十大明星兵器之三——美國TBF/TBM復仇者式魚雷轟炸機

二戰空戰十大明星兵器之三——美國TBF/TBM復仇者式魚雷轟炸機

一個「擋彈俠」成就了未來美國父子兩任總統的傳奇

文/大漠單騎

本文為大漠單騎原創首發,網站、移動APP、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如需轉載請務必取得本人同意,或得到本人投稿授權再使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航空母艦赫然取代戰列艦成為新的海洋霸主,而航空母艦重要的殺手鐧就是魚雷轟炸機,海戰中有無數戰艦被剋星魚雷轟炸機轟入海底。「復仇者」式魚雷轟炸機是二戰中後期美國海軍的主力艦載機之一,由美國格魯曼公司研製生產,型號TBF,後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加入生產,型號TBM。二戰中美軍近萬架TBF/TBM「復仇者」式魚雷轟炸機如海天重鎚,在浩瀚的太平洋成為日本海軍戰艦的頭號空中殺手,在大西洋將兇狠的德國海軍U型潛艇炸得人仰馬翻,可謂身經百戰,立下赫赫戰功。美國海軍、海軍陸戰隊還裝備有多型大量艦載式戰鬥機,尤以F-6F「地獄貓」戰鬥機名頭最響,可之前已有P-51「野馬」領了美製戰鬥機的風頭,這次還是讓海空「勞模」魚雷轟炸機露露臉吧。格魯曼公司的戰機素以機體皮實著稱,美軍飛行員們戲稱格魯曼公司是「鋼鐵廠」——戰機都是用鋼製造的。事實也確實如此,在二戰中堅固的「復仇者」化身「擋彈俠」,拯救了許多飛行員的生命,包括20歲的老布希,後來老布希和小布希這對父子美國總統能夠揚名立萬,往根里倒騰這款魚雷轟炸機應立「首功」。

二戰空戰十大明星兵器之三——美國TBF/TBM復仇者式魚雷轟炸機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美國TMF/TBM-3型「復仇者」式艦載魚雷轟炸機基本參數:機長12.19米,翼展16.51米(可摺疊),機高5米,空重4835公斤,最大起飛重量8278公斤,發動機功率1900馬力,實用升限9170米,最大速度442公里/小時,作戰航程2230公里,武備為4挺12.7毫米M2重機槍,可掛載一枚907公斤航空魚雷,或4枚227公斤炸彈,或2枚450公斤炸彈,或6—10枚127毫米火箭彈,乘員3人(串聯式座艙,前為駕駛員、中為投彈手兼機腹機槍手、後為炮塔機槍手)。

歷史悠久的魚雷在反艦導彈出現前是威力最大的海戰武器之一,而魚雷轟炸機的出現則解決了魚雷「腿短」的問題,兩者結合就成為令人生畏的海空殺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人們就不斷嘗試用飛機投擲魚雷,1910年8月,德國海軍使用法制「法爾芒」MF型雙翼水上飛機成功投放一枚輕型魚雷,標誌著最早的魚雷機雛形出現。之後,義大利、英國、美國等國家紛紛開發魚雷機,以英國的「肖特」184型水上魚雷轟炸機性能最為突出。一戰爆發後的1915年8月12日,英國皇家海軍愛蒙斯中尉駕駛「肖特」184魚雷轟炸機,在馬爾馬拉海用一枚367公斤輕型魚雷擊沉一艘排水量5000噸的土耳其運輸艦,這是航空作戰史上魚雷轟炸機的第一個戰果。五天之後,愛蒙斯和他的隊友戴克又分別駕機用魚雷擊沉兩艘土耳其船隻。早期的魚雷轟炸機載彈量有限,使用的是艦艇用輕型魚雷,隨著艦艇制式魚雷向重型化發展,人們開始研製適合飛機掛載、投擲的專用航空魚雷。一戰中水上飛機母艦投入海戰,水上魚雷轟炸機開始在大洋深處獵殺敵方艦船,取得一定戰績。不過水上飛機母艦的載機量極其有限,水上飛機的收放程序又太過繁瑣,限制了魚雷轟炸機的廣泛應用,但魚雷轟炸機作為一種擁有巨大作戰潛力的新型海戰兵器,仍得到各海軍強國的重視,間接推動了航空母艦的研製發展。

一戰結束後航空母艦逐步崛起,各海軍強國紛紛開發包括魚雷轟炸機在內的各種艦載機,並組建艦載航空兵部隊,尤以日本海軍最為下力。到二戰爆發前,航空母艦的主要作戰艦載機由戰鬥機與魚雷轟炸機(日本稱艦攻機)、俯衝轟炸機(其機翼設計有特殊的減速裝置,日本稱艦爆機)混編組成,前者以護航制空、艦隊防空為主,對艦對地攻擊為輔,後者則專司攻擊敵方艦船或地面目標。一般而言俯衝轟炸機不具備掛載魚雷的能力,但俯衝轟炸尤其是對移動目標的準確性高於水平轟炸;而魚雷轟炸機不僅可以掛載魚雷,還可以掛載航空炸彈水平轟炸(一般不能俯衝轟炸),攻擊戰艦水線以下用魚雷,攻擊戰艦甲板上目標或地面目標用航空炸彈,使用上具有更大的靈活性。不過到二戰中後期,美國、日本都裝備了同時具有水平轟炸、俯衝轟炸、魚雷攻擊能力的艦載轟炸機,日本是「流星」式,美國就是「復仇者」式,只是數量一對比高下立見,日本是114架的微量,美國則是上萬架的海量。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美國海軍航母艦載魚雷轟炸機的主力是TBD「蹂躪者」式(也譯成「毀滅者」),該機由道格拉斯公司於1936年開始研製,美軍於1937年10月裝備,這是美國海軍第一款全金屬、單翼魚雷轟炸機,生產數量並不多。美軍對「蹂躪者」的性能並不滿意,其主要問題是飛行速度慢、航程近、自衛能力差等。1939年,美國海軍向各大飛機公司招標新一代魚雷轟炸機,要求飛行最大速度483公里/小時,滿載起飛重量超過8.15噸,作戰航程1600公里以上,升限9144米。競標中經過一番比拼,格魯曼公司的TBF設計方案勝出,這是由公司創始人格魯曼總裁親自操刀的。

二戰空戰十大明星兵器之三——美國TBF/TBM復仇者式魚雷轟炸機

這個蘭德利·里洛易·格魯曼(1895—1982年)在美國航空工業界可有一號,他早年加入美國海軍,任飛行教官和試飛員,退役後從事飛機設計,1929年格魯曼在紐約長島創立格魯曼飛機工程公司。格魯曼設計的第一款艦載FF-1式戰鬥機以及改型SF-1式偵察機,在1933年被美軍訂購60架,這是美國海軍第一種全金屬、起落架收放式艦載戰鬥機。從此,格魯曼公司成為美國海軍的「御用」工廠(二戰期間格魯曼戰機生產3.14萬架,是美國海軍艦載機最大製造商),持續造就多款名垂青史的一代名機,如F-4F「野貓」式戰鬥機、F-6F「地獄貓」式戰鬥機、F-8「熊貓」式戰鬥機、A-6「入侵者」式攻擊機、F-14「雄貓」式戰鬥機、B-2「幽靈」式隱形轟炸機(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等等。在二戰太平洋戰場上,日本海軍的飛機和艦船有約三分之二是被格魯曼戰機幹掉的。因此,「復仇者」產自格魯曼公司是師出名門,根上遺傳基因就優秀。

1941年8月7日,格魯曼公司首架XTBF原型機首飛成功,1942年2月進入小批量產。格魯曼公司被戲稱為「貓工廠」,此時美國海軍催要的「野貓」式戰鬥機擠滿生產線,大規模量產「復仇者」壓力山大,正好通用汽車公司有意分一杯羹,格魯曼順水推舟賣個人情,授權通用公司1942年11月起生產通用版的「復仇者」。這通用公司是造汽車的大拿,可造起飛機來同樣不含糊,很快其TBM的產量就超過格魯曼公司的TBF。到1943年格魯曼公司又接了大批「地獄貓」式戰鬥機訂單,索性停了「復仇者」生產線,讓通用公司自己練。到1945年6月「復仇者」式魚雷轟炸機停產,總共製造了9837架,其中格魯曼生產了2291架TBF,通用生產了7546架TBM,後者「喧賓奪主」佔76.7%的大頭。

「復仇者」式魚雷轟炸機比「蹂躪者」式魚雷轟炸機的性能有全面大幅提升,尤其是:設有可開合的大型炸彈艙(因機腹粗大得綽號「懷孕的火雞」),可將魚雷或炸彈置身其中,減少了飛行阻力,增強了安全性;機翼的襟翼設計了減速板,可以像俯衝轟炸機一樣俯衝投擲航空炸彈;機翼向上折起的面積比其它艦載機都大,減少了在航母上佔用的空間;擁有格魯曼標誌性的大型機翼,使飛機易於駕駛,「菜鳥」飛行員也能在顛簸的航母上起降;座艙防彈玻璃、機身防護裝甲極其堅固,能硬杠機槍彈及小口徑機炮彈。總體而言,「復仇者」比同期日本海軍航母主力艦載機九七式艦攻機更加強悍,科技含量也是高出一個檔次。

「復仇者」首次亮相是在1942年6月的中途島海戰,但只有6架參戰且人機尚未磨合好,故在攻擊日軍艦隊時沒有取得任何戰績,反而被日軍「零」式艦載戰鬥機擊落5架、擊傷1架,也暴露出美軍護航配合失誤,可謂出師不利。這一仗美軍「復仇者」的「同門」日軍九七式艦攻機的表現也大跌眼鏡,突襲珍珠港的威風不在。由於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情報、指揮混亂,南雲海軍中將在是轟炸中途島還是空襲美軍艦隊之間變來變去,航母上的九七式艦攻機一會裝魚雷,一會卸了魚雷又裝炸彈……來回瞎折騰貽誤了戰機,搞得航母甲板上全是炸彈和魚雷,結果被美軍轟炸機群兜頭一通狂轟濫炸,瞬間兩艘日軍航母被擊沉,另一艘遭重創後自沉。

好在中途島海戰後,美國海軍、海軍陸戰隊開始全面換裝「復仇者」,並強化技戰術訓練和協同作戰訓練,使得量質齊升。1942年8月,開啟反攻的美軍打響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復仇者」終於初放異彩,一雪前恥,除了密集轟炸瓜島日軍地面目標、支援美軍登陸作戰外,還先後擊沉日軍「龍驤」號航空母艦、「比睿」號戰列艦(這是二戰中日軍損失的第一艘戰列艦)。自此,「復仇者」殺戒一開則一發不可收。

二戰空戰十大明星兵器之三——美國TBF/TBM復仇者式魚雷轟炸機

二戰是拼鋼鐵拼實力的戰爭,別看戰前日本貌似強大氣勢洶洶,日軍6艘航母偷襲珍珠港打得美軍慘不忍睹,但美國稍一發力就全程碾壓日本,日本砸鍋賣鐵到賣血也不及美國佬的一根小拇指。二戰期間美軍投入110艘航母參戰,這些航母大部分都裝備了「復仇者」式魚雷轟炸機,艦載數量大致是戰鬥機的三分之一上下。美國海軍陸戰隊也裝備大量「復仇者」(基本是陸基的),美軍在太平洋「跳島」作戰中每攻佔一個日軍機場,海軍陸戰隊總是見縫插針進駐「復仇者」,及時給登陸部隊提供近距離火力支援。所以,隨著美軍各型航母不斷入役,隨著「復仇者」陣容急劇擴大,隨著不太靠譜的Mark13型、Mark14型航空魚雷被威力更大、質量更穩定的Mark15航空魚雷取代,在1943年夏秋後「復仇者」取得的戰績爆髮式增長,作戰規模效應突顯,在打擊日軍艦隊、支援登陸作戰以及轟炸日本本土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戰最大的航母對決都是在太平洋,美軍為奪取戰場制空權,首先是集中力量團滅日本海軍的航母艦隊,「復仇者」就此充當不要命的急先鋒,與其它機種配合先後擊沉或重創日本海軍航空母艦「飛鷹」號、「瑞鳳」號、「瑞鶴」號、「千歲」號、「千代田」號(遭重創後被美艦擊沉)、「海鷹」號、「隼鷹」號(遭重創後無法修復日本人自行拆解)、「天城」號等,因為在魚雷轟炸機空投魚雷時為保證魚雷入水正常工作以及瞄準精度,駕駛員要保持低空低速飛行,這個階段最容易受到防空火力的打擊,飛行員們沒有點拚命三郎的精神絕對不行。「復仇者」引以自豪的還有將世界最大的戰列艦日軍「武藏」號、「大和」號送入海底,徹底終結了戰列艦上百年的海洋霸主時代。海戰中對付大型戰艦「復仇者」慣用的打法是蜂擁而上亂拳圍毆,美軍數艘航母幾小時內能出動上百架次「復仇者」,圍著敵艦狂甩魚雷或炸彈,日軍任何戰艦都架不住「復仇者」鋪天蓋地式的圍攻。

「復仇者」式魚雷轟炸機擁有長航程、寬大的機身、完善的通信設備等,還可執行偵察、佈雷、巡邏、反潛等多重任務,世界上第一架預警機即是用一架通用版「復仇者」在1944年改裝而成,面對擁有預警機的美國海軍,小日本就像裸奔的皇帝,未打先輸三分。歐洲戰場德國海軍水面艦艇實力不濟,但上千艘U型潛艇橫行一時,使同盟國海上交通線嚴重受阻,損失大量運輸船隻,壓力山大的英國向美國求援,美國依《租借法案》向英國提供了38艘護航航母,隨艦去英國的還有數百架「復仇者」。美軍也有10餘艘護航航母搭載「復仇者」赴大西洋支援反潛作戰,此時美軍剛裝備MK24型聲自導航空反潛魚雷,使「復仇者」反潛作戰如虎添翼。二戰中美軍「復仇者」魚雷轟炸機共擊沉了30艘潛艇(英軍「復仇者」反潛戰果更大),最出色的當屬擊沉日軍伊-52號大型運輸潛艇,這是1944年6月24日由美軍「博格」號護航航母上的「復仇者」在大西洋中建功。當時日本用鴉片、橡膠、奎寧原料、貴金屬等與德國交換航空發動機、雷達、投彈瞄準儀等技術設備,都是由雙方潛艇運輸,稱為「輸血計劃」,結果在盟軍強大的反潛力量打擊下,18艘德、日軍運輸潛艇被擊沉,輸血不成反失血。

與西線戰場護航航母主要承擔護航反潛任務不同,太平洋戰場的大批護航航母(約60餘艘)更多地承擔支援登陸作戰的任務。每當美軍登陸戰役打響,大批「復仇者」掛載航空炸彈、火箭彈自護航航母上起飛,攻擊守島日軍工事、炮兵陣地、機場等目標,成為美軍登陸部隊可信賴的支援火力。

1945年2月16日,12艘美軍艦隊航母駛入日本近海,「復仇者」與其它艦載攻擊機對東京及關東工業區實施大規模空襲,一天出動上千架次,這是自1942年4月「大黃蜂」號航母艦載機首次空襲日本東京之後,再啟美國海軍航母艦載機對日本本土的轟炸。之後,美軍航母又多次環繞日本列島,加入由美軍陸基B-29型轟炸機主導的對日本本土的戰略轟炸,由「復仇者」等艦載機反覆吊打小鬼子。

二戰空戰十大明星兵器之三——美國TBF/TBM復仇者式魚雷轟炸機

說起「復仇者」式魚雷轟炸機的「家史」,必然要說說與美國第41任總統老布希(1924—2018年)相關的那些個事兒,這也是「復仇者」家族「光宗耀祖」的事兒。老布希當年一點也不老,太平洋戰爭一爆發17歲的他立馬報名參軍,曾是美國海軍最年輕的中尉飛行員。本來老布希不夠參軍年齡,但是他依靠家族勢力「走後門」特招為飛行學員。老布希1943年底調入美國海軍「聖哈辛托」號航母VT-51魚雷轟炸機中隊任「復仇者」駕駛員(見上圖)。「聖哈辛托」號航母排水量10662噸,是由「克里夫蘭」級輕巡洋艦「紐瓦克」號改裝而來,稱為獨立級輕型航母(最大載機45架),隸屬太平洋艦隊米切爾中將指揮的第58特遣艦隊。

1944年9月2日,VT-51中隊派出老布希在內的9架「復仇者」魚雷轟炸機執行轟炸日本南部小笠原群島父島的任務,老布希的攻擊目標是日軍無線電台及發射天線等配套設施。之前,老布希已在太平洋參戰5個月,執行了58次作戰飛行任務,飛行1228小時。這次行動老布希的座機掛載4枚227公斤炸彈出擊,當飛臨父島上空時,老布希的座機被日軍地面高射炮擊中腹部並起火,機身冒出滾滾濃煙,老布希在堅持駕機投完彈並擊中目標後命令機組成員跳傘,但最終有一人未跳出飛機,另一人未打開傘,唯有老布希成功傘降在距父島不遠的海面上,只是跳傘時頭部碰破。他游向另一架飛機投下的單人救生筏,充好氣爬了上去,一艘追捕老布希而來的日軍小艇幸好被美軍護航戰鬥機擊退,老布希則拚命向外海划去。墜機3小時13分鐘後,美軍一艘貓鯊級潛艇「長鬚鯨」號聞訊趕來,迅速將老布希救起。這次轟炸行動有多架美軍飛機被擊落,8名美軍飛行員被日軍生俘,後全部被日軍殘忍殺害。老布希在墜機8周後(在潛艇上待了4周)轉輾回到航母上,繼續作戰直至戰爭結束。其實這不是老布希第一次遇險,同年6月,老布希駕「復仇者」座機參加塞班島戰役著名的「馬里亞納獵火雞」空海大戰,就曾被日軍防空炮擊中,他駕機緊急迫降在海面上,幾分鐘後被附近一艘美軍驅逐艦救起,老布希等機組成員所幸安然無恙。

二戰中美軍飛行員(機組成員)可是傷亡率極高的兵種,那時航空救生設備也很低級,像重型轟炸機墜機一死就是十來個。據統計二戰中美軍共死亡40.73萬人(含非戰鬥死亡11萬人),而飛行員(機組成員)死亡10.03萬人(含非戰鬥死亡),佔二戰美軍總死亡人數的四分之一。二戰中美軍共損失飛機10.05萬架(包括戰鬥損失、機械故障、人為操作失誤、自然災害等原因),佔美國軍用飛機的三分之一。比較而言,艦載機飛行員的危險程度高於陸基飛機,僅艦上起飛降落就極易發生事故,老布希歷經大戰仍全須全尾,這運氣是超好,可「復仇者」這「擋彈俠」更是功不可沒的。

正所謂: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這老布希後來竟當上了美國總統,小布希「子承父業」也幹上了總統。這小布希出生於1946年7月,也就是說假如二戰中老布希掛掉的話,不僅沒有後來的老布希總統,也壓根就不會有小布希出生,更沒有什麼小布希總統,美國200餘年歷史上的第二對父子總統也就不存在了。因此,「復仇者」可以說是布希父子的「幸運神」。這布希父子當總統政績都一般般,可爺倆都是「老轉」出身(小布希曾是F-102型戰鬥機飛行員),從軍經歷造就殺伐果決,老子刮「沙漠風暴」打海灣戰爭,小子祭「斬首行動」打伊拉克戰爭,妥妥地將伊拉克薩達姆給滅了,等於父子雙雙在美國歷史上留下重重一筆。這薩達姆生於1930年代末,正好與「復仇者」魚雷轟炸機屬於同時代。當薩達姆野心爆棚打下科威特時,就結下致命的仇,最終等於栽在新老仇家手上,怎奈何這老薩與「復仇者」早就是相生相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