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莊兩句詞寫出最美江南聽雨圖,無一字染愁緒,卻暗含沉鬱思鄉情
雨淅淅瀝瀝,裹挾著風,凋零桃花,拂落紅衣,送來秋涼。於是這雨聲入了詩人詞人的耳里眼裡,是「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人階前點滴到天明」……大多帶著點抹不去、滴不盡的凄涼與憂愁。
可這雨卻又是那麼美妙,在春天,它滋生自然萬物,在夏天,它拂去滾滾暑氣,在秋天,它把豐收的色彩潑灑向大地,在冬天,它伴著雪,繼續滋養大地。當它從天到地,接觸到樹葉、花朵、屋頂……又會發出不一樣的美妙聲響。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春雨貴如油
雨如日月,從春到秋,從冬到夏,不會因誰喜愛就多降一分,也不會因誰的憎惡而少降一點,去而復來。雨相似,人不同,世間來來往往的人,聽著這雨聲,有不一樣的滋味;縱然人相同,不同的時期也有不同的情感。
所以蔣捷的《聽雨》寫少年聽雨歌樓上、中年聽雨客舟中、老年聽雨僧廬下,不同的年歲,聽雨有著全然不同的心境。
今天讀書君要分享的這句聽雨詩詞,美得悠閑,美得純粹,美得天地之間,惟余這一點點雨聲——韋莊,「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看似無一字沾染愁緒,可背後,依然潛藏著詞人的無限情意。
江南雨
詞作背景
《菩薩蠻》其二·韋莊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韋莊是京兆萬年人,故鄉在今陝西西安,江南並非他的故鄉。韋莊生活在唐朝從衰敗到滅亡的時代,正好經歷了黃巢起義後的戰亂,長安與洛陽這一時期均處在戰亂之中。他長期漂泊在江南,這裡算是他的第二故鄉也可說。
直到59歲時,韋莊才考中進士,66歲時入蜀依王建,參與建立前蜀政權,從此留在蜀中,既沒有回到故鄉,也沒有再回到江南。
煙雨江南
待在江南時,韋莊在思念故鄉;而直到離開江南後,仍然沒有回到故鄉,反而到了更遠的地方,到這時候,韋莊對於江南的生活也是懷念的。所以在《菩薩蠻》其三中他說,「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說明江南的生活的確是值得回憶的。
人的感情可不正是如此嗎?往往在離去之後,方知懷念之深。
一幅畫船聽雨圖 任時光在江南老去
人人都說江南好,但遊人卻只想在這裡慢慢變老。在這裡,「遊人」是指韋莊自己,對於他來說,江南是躲避戰亂的寓居之地,於江南而言,自己只能算是遊人。在遊人眼裡,江南是美的嗎?
江南之美
當然美!在江南度過著怎樣的光景?「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春水碧綠映著天之湛藍,水天之間一派澄凈清明,人卧於畫船之中,靜靜聽著這瀟瀟雨聲入眠。
在江南這樣的好風景之中,船飄在河湖之上,悠閑自在,忽而一陣雨來,打在船上、水中,周遭一片靜謐,天地間惟余雨聲,此情此景,太過美好,真想就這樣任小船在水上漂流,更任時光流去啊。
可眼前江南時光的悠閑與美好,讓詞人想到的卻是正處於戰亂之中的故鄉,一舒適,一戰亂,兩者的對比怎能不讓人感到悲傷呢?江南縱然千般好,詞人也只能在這裡待到老去而已,故鄉也不是不想回,只是欲歸不得,此時歸去只會有斷腸的悲哀。
江南
然而落葉歸根,始終都要歸去,「勸我早歸家,綠窗人似花」「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故鄉有思念的人,有難以忘卻的情,怎能不回去呢?
寫到這裡,結合詞人的生活背景,再回過去看那似無一字沾染愁緒的江南聽雨圖景「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再看首句「人人都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詞人寄寓在詞中那深邃婉轉的情意便紛紛流轉而出了。
「似直而紆,似達而郁,最為詞中勝境」,陳廷焯在《白玉齋詞話》中這樣讚美韋莊詞,看似直率,實則曲折,看似通達,實則沉鬱。竊以為,這首《菩薩蠻》是很好的體現。
無論如何,「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是真的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