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斛律光、高炯和楊素身上,唐太宗總結出一條治國良策

從斛律光、高炯和楊素身上,唐太宗總結出一條治國良策

《貞觀政要》記載,貞觀初年,唐太宗對近臣說,我看史書,發現前代的奸佞之徒都是國家的蛀蟲。他們或巧言令色,或結黨營私,迷惑那些昏庸的君主,讓忠臣君子含冤泣血。他舉了三個例子:斛律明月、高熲和楊素。

從斛律光、高炯和楊素身上,唐太宗總結出一條治國良策

斛律光是北齊名將,善騎射,17歲就初露鋒芒,活捉了北周將領,得到高歡的賞識。在跟隨高澄狩獵時,一箭射中大雕,被冠以「射鵰肚肚」的美譽。隨著年齡和作戰經驗的增長,斛律光逐漸成為北齊軍隊的中堅力量,與北周打了20多年仗,經歷了幾百場大大小小的戰役,基本上每次都是斛律光贏,他成了北周的剋星。

從斛律光、高炯和楊素身上,唐太宗總結出一條治國良策

北齊到了後主高緯統治時期,斛律光因為與瞎子宰相祖珽結怨,又得罪了高緯的寵臣穆提婆,加上北周的離間計,斛律光被滿門抄斬。周武帝宇文邕得到斛律光的死訊後,高興的在全國下了大赦令。

斛律光帶兵期間,每年冬天,北周都會讓士兵鑿斷汾河水裡的冰,防止北齊士兵從冰上過河侵犯北周。等斛律光被小人陷害而死後,換成了北齊士兵鑿冰防備北周入侵,但北周還是吞併了北齊。

從斛律光、高炯和楊素身上,唐太宗總結出一條治國良策

為了表示斛律光之死對北周的影響,宇文邕追贈斛律光為上柱國、崇國公,並指著詔書說,如果斛律光還活著,我哪能到鄴城來?

北齊不是亡于軍事上的失利,而是敗在人事上,敗在奸佞小人手裡。

同樣的歷史在隋朝又重演,不過這次不是武將而是文臣。隋朝宰相高炯是個有治國大才的人,他幫助隋文帝成就霸業,做了20多年宰相,讓天下得以安寧,讓隋朝得以富饒。但高熲因為一句話得罪了獨孤皇后,她在隋文帝面前挑撥,說高熲壞話,導致隋文帝開始懷疑高熲的誠心,君臣開始出現矛盾。最後的結果是高熲罷相,隋朝從此開始露出衰落的跡象。

從斛律光、高炯和楊素身上,唐太宗總結出一條治國良策

楊素更是小人的傑出代表,修仁壽宮時因為過於奢華遭到隋文帝的批評,楊素走夫人路線,求到獨孤皇后那裡,事情很快擺平。

為了當上第一宰相,楊素與晉王楊廣結成聯盟,兩人一內一外,在獨孤皇后面前扮演仁孝忠厚的皇子和憂國憂民的大臣。果然,楊廣代替哥哥楊勇成了太子,楊素也當上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第一宰相。

從斛律光、高炯和楊素身上,唐太宗總結出一條治國良策

隋朝在楊廣的帶領下跑步前進,老百姓跟不上皇帝的腳步,致使全國各地農民起義軍風起雲湧,隋朝這個富麗堂皇的大廈很快呼啦啦倒下去。

如果沒有楊素的幫忙,楊廣可能當不上皇帝,隋朝也可能不會二世而亡。從這個角度來看,說楊素是隋朝的蛀蟲也不為過。

從斛律光、高炯和楊素身上,唐太宗總結出一條治國良策

從斛律光、高炯和楊素身上,唐太宗得到得出一條治國良策:良好的國家運轉需要直臣,而不是奸佞小人。唐太宗能吸取歷史的經驗教訓,作到以古鑒今,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學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坊 的精彩文章:

宰相說同樣的話,唐太宗和唐玄宗反應不同,結局截然相反
小人也悲哀,武則天的宰相遭人嘲笑,幾句話道盡生存的艱難

TAG:讀史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