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聽話,但就是做不好,並不是能力不行,可能是在隱性攻擊父母

孩子聽話,但就是做不好,並不是能力不行,可能是在隱性攻擊父母

孩子聽話,但就是做不好,並不是能力不行,可能是在隱性攻擊父母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前不久,收到這樣一段讀者來信,是一位媽媽詢問關於孩子成長的問題,我覺得很值得展開分析一下,這位媽媽發來的信息是這樣的:

老師,我們家的孩子很聽話,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讓他幹啥他就幹啥,比如,他正在看電視我讓他去寫作業,他也不像其他孩子一樣「掙扎反抗」,跟我們犟嘴,就乖乖地去書房寫作業了。

可是半個小時的作業他會磨蹭、延長到一兩個小時,我也向他們老師詢問了他在學校的情況 ,他在學校里也很聽老師的話,但就是作業和各種任務的完成情況都不太好,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呢?難道是孩子智商有問題嗎?

為了更好的認識和解決這個孩子的問題,我和這位家長進行了再次聯繫,我讓她跟我描述一下她在家裡對待孩子的細節,其實我這裡使用了心理諮詢當中的一個具體化技術,即通過具體的系節描述掌握信息。在這位母親的描述中我發現她非常的強勢,她的孩子在她跟前顯得唯唯諾諾,言聽計從。

孩子聽話,但就是做不好,並不是能力不行,可能是在隱性攻擊父母

孩子在母親的強勢之下,在母親的呵斥聲中就乖乖的去寫作業了,於是就有了後來的結果。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被動攻擊」,又叫隱性攻擊,說的是一個人不能直接表達自己的憤怒和不滿,就會拖延遺忘莫名其妙的犯錯。

她的孩子正是使用這個方法來「攻擊」自己的媽媽,他之所以這樣隱性攻擊,原因無外乎這兩種:

一、他對媽媽有很多不滿,但是迫於媽媽的強勢,甚至咄咄逼人,不敢表達,無法表達,就把這種不滿和怨氣壓抑了下去。

二、在他已有的認知,或者說接受的教育觀念里,孩子必須聽媽媽的話,這才是孝順、好孩子的象徵。於是當對媽媽有不滿和怨氣時,他心裡就會很矛盾,為了緩解這種矛盾,就把它進行了壓抑。


著名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說過,凡是被壓抑的都會以更加「醜陋」的形式展現出來。

孩子壓抑了對母親的不滿和怨氣,這壓抑的不滿和怨氣就表現在了母親安排的任務上,就以拖延、莫名其妙的犯錯這樣的形式表現出來。

而要改變這種問題,就要治標治本,從媽媽和孩子的交流、溝通上,從媽媽對待孩子的態度上下手,而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去專門糾正孩子的拖延、犯錯等問題。

孩子聽話,但就是做不好,並不是能力不行,可能是在隱性攻擊父母

於是針對這個問題,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一、媽媽應該和孩子平等交流,不要總以大人、以權威的姿態居高臨下的給孩子安排,甚至吼孩子、罵孩子,而是要放低姿態,俯下身來,和孩子平等的去溝通、去解決。比如,媽媽可以和孩子商量先做作業,然後可以看多長時間的電視,總之具體內容要和孩子協商確定,而不是「獨裁」或逼迫。

因為無論是「獨裁」或逼迫都會給孩子造成不好的,負面的體驗,他會覺得自己是弱小的,沒有力量的;逼迫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而不是溝通。前者會給孩子造成自卑,後者會讓孩子學會逼迫,以後逼迫自己的孩子,逼迫其他人,因為他從媽媽那裡學會了逼迫而不是溝通。

二、給孩子表達不滿,表達憤怒的機會和環境,告訴孩子,媽媽有情緒,有時候會無意識的發泄出來,你對媽媽或家裡的人,甚至同學和老師有負面情緒,你也可以不含敵意的表達,比如,你可以這樣:「媽媽,你這樣說話,你讓我這樣做,讓我感到很生氣,我很憤怒」。這樣的表達符合對事不對人的非暴力溝通。

在這樣的溝通習慣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會習得溝通,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情緒,而這無比重要。

一個能表達、會表達自己感受和情緒的人,心理往往會比較健康,成長和發展也會比較順利。而這對每一個人都至關重要。

所以如果我們的孩子拖延、磨蹭、莫名其妙的犯錯的時候,請不要先入為主的認為孩子有問題,甚至像提問題的那位媽媽一樣,懷疑孩子智力有問題。這很有可能孩子是隱性攻擊父母。這時候就需要父母覺知和反思,看看是不是有文中提到的行為做法。如果有那麼今天的文章會給你提供一個很好的參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