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當一群人面臨飢餓時,只有一塊麵包,該怎麼分配呢?

當一群人面臨飢餓時,只有一塊麵包,該怎麼分配呢?

(說歷史的女人——第851期)牟宗三曾假設過一個例子:當一群人面臨飢餓時,只有一塊麵包,該怎麼分配呢?基督徒會把麵包分給每一個人,而儒生會把麵包給母親吃。

筆者以為前者的做法是信仰所致,而後者的做法是情感所致。都沒有錯,但是明顯的區別卻顯而易見。

孔子哲學的出發點是親情。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親親而親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的愛,在生活上,有先後,在社會上,有等級。

基督教哲學的出發點是「博愛」。現世的人類處在惡中不能自救,上帝在替人類受難中,派耶穌拯救人類,人類在上帝超現實超歷史的愛中,得到重生,進而靈魂永生。基督教的愛,沒有先後,沒有等級,甚至善惡一塊愛。

有人用孔子切實的仁否定基督教的泛愛,有人用基督教的博愛否定孔子的仁。他們都沒有超越各自的情懷,他們是戴著墨鏡看雙方。戴著墨鏡看自己,模糊缺點朦朧美;戴著墨鏡看別人,把別人看的很黑暗。其實,我們哲學上的好多爭論,都是在這個低級錯誤上浪費智慧。

孔子哲學能從親情生髮出來,一點都不奇怪。人是什麼玩意?人是動物的一種,動物有一種本能的愛。從動物中走出的人類,用動物那種本能的愛,生出親情,是一種情感進化的自然。人怎麼進化,一些適合人類的動物本能,不會擺脫。

一個人先愛親人,這是誰也不能改變的一種真實,再怎麼標榜自己的胸懷,我相信一個人看見自己的剛生下來的孩子,跟看見別人的孩子,其感覺絕不一樣。從現世中的人講,愛的確有先後。先愛親人,再愛別人,不是過錯,是一種真實的感情邏輯。

孔子的哲學,是現世的哲學,是大地上活著的人的哲學,它的遵循人的感情邏輯,是必然的。即使這一種哲學不產生在中國,也會產生在地球上某一處的內陸國家。我們為什麼要懷疑這一種由本能而來的感情邏輯呢?懷疑孔子的哲學,就等於懷疑我們人自己。

生活中,人有遠近,所以,孔子的愛有先後;社會上,人有高低,所以,孔子的愛有等級。有人對孔子有等級的愛,厭惡甚至憎恨,我很理解這種感情,直到現在,我也很討厭孔子對權貴的搖尾巴態度。可是,理性的哲學拒斥感情。問題不是孔子一定要給愛,硬派上等級,而是現實中人就有等級,是現實讓愛有了等級。

看見一個達官貴人和看見一個骯髒乞丐,我們的感覺就是不一樣。當我們和達官貴人沒有什麼糾纏的時候,盡可以憎恨他,當我們和達官貴人有什麼糾纏時,我們表面上是什麼表現,我不好意思說出來。

不管你心裡怎麼想,社會秩序逼著你親近達官貴人,有些感情不是我們要有的,而是社會需要的。社會需要,你就得生出這種你不願意生出的感情。根據這種社會感情現實,孔子總結出一套有等級的愛的哲學。

至此,我們應該明白,孔子的哲學,是最真實的哲學,是從我們人在生活和社會中的情感現實提煉出來的,最符合人間現實,至少符合中國現實。孔子哲學有先後和等級的局限,恰好反映了我們人類的局限。現實是你我他組合的,你我他為什麼要憎恨說了實話的孔子?醫生說出了病人得了癌症,病人就應該去罵醫生?

孔子哲學只具有總結意義,沒有指導意義;只具有經驗意義,沒有拯救意義。這隻能說明孔子的哲學太真實了。孔子的哲學因真實而反動,因反動而真實。

是否可以這樣設想,即就是沒有孔子的哲學,中國的社會依舊按照自己的規律發展。因為,我們情感的遠近和等級在先,孔子的哲學在後。孔子哲學誕生後,也許只能加深情感的遠近和等級,不會改變中國的歷史,更何況是董仲舒和朱熹發展了孔子哲學的局限。

孔子有一個願望,我們不能把現實怎麼樣,我們可以幫助現實維持秩序。至於現實該不該維持,不亂總比亂好。更何況中國歷史上哪一個現實應該維持?不都是王道的交替?該不該維持,在中國又有什麼意義?

少罵一點孔子,多透析一下中國的歷史,就能更理解和接近孔子及孔子的哲學。

道家極度厭恨儒家的有先後有等級的愛,在這一點上,標榜淡泊的他們,始終沒有心平氣和起來,他們其實很累。信奉道家思想的人,基本都是有智慧有知識的人,基本都是人格覺醒的知識分子。

我從不懷疑信奉道家思想的知識分子在人格覺醒上的清醒和勇氣,可是,沒有人格智慧和知識的草民為什麼很少到莊子那裡報到?這足以說明道家是少數人的哲學,儒家是大多數人的哲學。讓少數人活得適意和通達,難道這種哲學不自私嗎?不要用道家所謂的通達掩蓋了道家通體上的狹隘。

是的,從生活實際講,狹隘的不是儒家,是道家。知識分子比草民更懂得為王道服務的羞恥,自願或逼迫在自我的天地里遨遊,他們自然推崇道家,而話語權和話語表達權在知識分子嘴裡和手裡。所以,最美的人格是具有道家通達的人格,最美的詩歌是具有「道」意和禪意的詩歌。而我要問的是:性命捏在當權者手裡的草民如何生存呢?他們既沒有四海為家的客觀生存自由,又沒有遨遊八方的主體心靈自由,難道讓一個奴隸或者農民蔑視權貴、爭取人格自由?

如此,他能活下去嗎?不關心他們倒也罷了,為什麼道家要嘲笑為大多數草民服務的儒家呢?儒家要草民安分守己,接受王道的殘酷現實,與其說是為王道服務,毋寧說是教導沒有生存自由的草民,如何在古代專制社會裡按照既定的秩序「圓滑」地生存,這應該叫生存策略。如果一個草民聽了莊子的話,是不是就要掉腦袋?

古代專制政權被推翻後,很少關心蒼生的知識分子,首先謾罵儒家思想,接著嘲笑受儒家思想「愚弄」的草民,他們這是事後諸葛亮。古代專制社會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經階段,只是中國因為大清「昌盛」的頑固,推翻的晚了一些。切恨專制統治已經有了不顧歷史之嫌,但我不反對,可是,過分地謾罵儒家思想和草民,我就有一點意見。

儒家讓給草民開出的「圓滑」生存策略,讓草民少流了不知多少血,也許主觀上儒家是為統治階級服務,客觀上難道沒有「濟蒼生」嗎?孩子沒有到那個階段,非要孩子悟那個階段的事情,孩子悟不出,就罵孩子,五四之後的中國知識分子是不是本身就犯了「家長主義」作風?把中國儒家和草民罵了個一塌糊塗,可是,到如今也沒有給中國草民「罵」出個活法或者信仰和希望來,到底誰該挨罵?他們連孔子的本事都沒有,有資格罵孔子嗎?不要腳長大了,就罵鞋小了。

中國的知識分子很自私,所以,中國的哲學、詩文、書畫、音樂諸方面缺少悲天憫人的情懷。

相對於中國的儒家思想,基督教哲學的確「高大」了許多。人類是從動物演化而來的,即便是人類再怎麼用高級的社會形式組織自己,動物性的一面很難徹底摒棄。

基督教看到了人與生俱來的「惡」,設想一個全能的上帝,用無私的愛拯救人類,這的確讓在「惡」中掙扎的人類看到了希望。儒家讓蒼生接受血淋淋的現實,而基督教讓蒼生在血淋淋的現實中得到上帝的愛。所以,中國的蒼生從來沒有感受到愛的溫馨,而基督徒在心靈里沐浴著上帝無私的愛。有人說基督教騙人,那我要說這是善良的謊言。人類必須有信仰,否則,心靈將被殘酷的現實碾得粉碎,要不就會用醜惡的心靈給現實製造混亂。基督徒對於別人不分先後、等級的愛,似乎不現實,但讓我們人類能感受到愛的溫馨,讓我們看到了遙遠的希望,這就夠了。

儒家思想讓中國蒼生在沒有選擇的今世活得狡猾一些,基督教讓人類在重生世界裡活得溫馨一些,這都很好啊。用不著偏心眼,用一個詆毀一個,用不著探討孰優孰劣。實際上,儒家解決的是人的現世問題,它解決不了人的信仰問題;中國人沒什麼可信,不是信了佛教嗎?基督教解決了人的信仰問題,解決不了人的現世問題;如今的西方社會現世,並沒有按照基督教的形式組織。

所以,要個體在沒有選擇的現世活好,必須有一個實用哲學;要讓個體在心靈世界活好,必須有一個超世哲學。我們不一定非把儒家哲學和基督教找來,但這兩個問題不解決,我們不僅不會活,就是活了,也很壓抑。(文/說歷史的女人·堡子)

參考資料:《論語》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戲說歷史的女人 的精彩文章:

唐代最有爭議名將 曾義薄雲天又兩次背叛 死時造一成語留名於世
「劉備寄寓,有似養虎」周瑜給孫權獻兩計 為何孫權採納後者?

TAG:戲說歷史的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