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詞人寫下最憂鬱的宋詞,字字都是經典,最後兩句更是膾炙人口

大詞人寫下最憂鬱的宋詞,字字都是經典,最後兩句更是膾炙人口

宋詞是既唐詩之後,又一座文化巔峰。詞作本來被看作是雕蟲小技,根本不能與被視為黃鐘大呂的詩歌相提並論,但在宋代詞人的努力下,詞作終於登上大雅之堂,同樣散發出無窮的魅力。宋詞中固然有蘇軾倡導的豪放派,但自始至終,婉約派還是主流,而說起婉約派就有一個繞不開的人物——柳永。

我們可以認為,蘇詞是宋詞的巔峰,但柳永卻是第一位對宋詞做出了全面革新之人,對後世影響極大。他是全民偶像,達到了「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的程度,即使是兩宋之交,也有 「十有八九不學柳耆卿,則學曹元寵」之說。不管是婉約派的周邦彥,還是豪放派的蘇軾,都無一不受惠於他。

到了現代,在普通民眾的心中,柳永的地位大不如前,連教科書中都很少收錄他的作品。不過,在文人心中,卻始終對這位教父級的人物頂禮膜拜。他暮年才及第,始終是紅塵中的浪子,他不曾有一段完整的婚姻,卻並非招蜂引蝶的翩翩公子。在他心中,總有刻骨銘心的愛情,這在絕世之作《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這首詞的上闋,幾經白描地書寫作者的形象。他獨自佇立在高樓之上,細細微風吹來,雖已是春天,極目遠眺時卻掩不住幾多愁苦,這種哀愁從遙遠的天際升起,瀰漫四方。夕陽晚照,草色朦朧,誰能理解他在默默憑欄倚靠的心思?

這首詞的下闋中,作者的情緒才進入了高潮:我本想放縱自己,盡情飲酒,一醉方休。可是,當我在歌聲中舉起酒杯,淺嘗之後才發現強顏歡笑實在是索然無味的。儘管我逐漸消瘦,平時的衣服都有些穿不上了,卻一點都不後悔。為了你,就是一身憔悴又何妨?

我們讀完全文,很明顯地感受到,這是作者思念天各一方的佳人。然而,這首詞卻極具朦朧的色彩,並沒有直抒胸臆,而是「曲徑通幽」,一波三折,欲說還休,增添了迷幻的色彩。然而,就是在作者高超的表現手法之下,我們並不覺得繁瑣,反而真實地觸碰到了詞人那一片柔軟的內心深處。

上闕開頭一句「佇倚危樓風細細」,幾乎是以畫面的形式,將作者的環境刻畫出來,微風拂面,更是增添了它的動感。在第二句「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中,作者以愁生天際暗示了自己的相思在遠方,然而就在讀者想要傾聽的時候,作者卻戛然而止,反問道在這種草色夜光之中,「無言誰會憑闌意」?

在下闕之中,作者本來想要調整心態,借酒澆愁,我們滿以為畫面會為之一轉,可是作者卻大出意料地感慨借酒澆愁愁更愁。直到最後,作者才含蓄中不乏直白地高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最後這一句是千古名作,雖然後世將其引申為許多含義,但在此刻,作者就是表明了自己對於愛情的真摯。即便詩人肝腸寸斷,黯然銷魂,也無怨無悔,因為他相信,只要品嘗過這樣愛情的甜美,相思愁苦算不得什麼。

這對於以往柳永的形象,實在是一個顛覆性的認知,他既不是不拘形跡的疏狂浪子,也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少年郎,他也有血有肉,充滿了人間感情。正如近代知名學者俞陛雲在《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所點評的:

長守尾生抱柱之信,拼減沈郎腰帶之圍,真情至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二流詩人卻寫出一流的作品,此詩不遜於盛唐邊塞詩,句句催人淚下
打死太子生母,劫持皇帝的寵妃,作惡多端卻活到了80多歲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