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評論:韓國書院申遺成功,為什麼中國人不必幽怨泛酸?

評論:韓國書院申遺成功,為什麼中國人不必幽怨泛酸?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齊岸民

韓國九座李氏王朝時期的書院,7月6日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同期中國「良渚古城遺址」和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亦入選。

由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55處,韓國14處,中國逾義大利,位居世界第一。

然而,言論的落點,不在良渚,不在第一,卻聚焦韓國九處書院上。

這次言論沒有像多年前韓國「江陵端午祭」入選前後,那般泛濫、那般粗暴;言語平和了許多,不過依然涉嫌「無腦」,另兼「酸味」。

酸什麼?大致有點淡淡地怨:看看人家如何這般?我們為什麼不去先一步呢?偏偏讓韓國人「搶注」了,似乎韓國人總是沾中國先祖的光。

站出來說話的人,有幾種:一種是無知無畏者,屬於妄議,近乎胡說;一種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屬於言語泛酸者,無趣的廢話;另一種歸屬學者又深諳申遺規則者,他們不輕易放言,非說不可的話,直言而客觀。

就韓國九座書院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妄議是傷害,胡說是無知,泛酸是無趣,倒不如就此解讀書院一二,以饗讀者,或許是最好不過的文化灌輸。

書院制度無疑是中國製造,韓國可以拿來,日本可以拿來,越南亦可以借用,一如漢字的外傳意義,這是歷史鑄就的。同樣佛教是印度的原創,中國拿來用了,用得交融合一。是年洛陽龍門石窟,登封少林寺、會善寺、嵩岳寺塔申遺成功之際,印度人似乎沒有呈現出「文化霸權」的架勢,而是和和氣氣、阿彌陀佛!

李氏王朝取法中國書院制度,傾力實施儒學教育400餘年,深度濡染韓國文化血脈,由此構建了600餘座書院,實證了中華文明東進輸出之正果,何嘗不是一件中韓文化交通之盛事?!

韓國人用了6年時間,精選九處古代書院,依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的「標準」入選,將儒家文化再次光耀世界,我們理應大喜、歡喜,甚至竊喜!

至於韓國2005年入選的「江陵端午祭」,不過是江陵地區一種民俗活動,被來自中國非官方言論,誤讀了許多年,好像我們吃了多大虧似的。

申遺不存在爭或搶的問題,韓國書院可以申遺,中國書院同樣可以,條件夠了,標準符合了,沒有任何機構、任何人於此設障、擋道,關鍵是你有無「存貨」、有無意願,有無資金、有無技術服務來實現入選,四者缺一不可。

另外,還有一個實情需要「抖摟」:1996年廬山白鹿洞書院、2010年嵩山嵩陽書院先後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一個先於韓國書院入選23年,一個先於9年。

倘若,有人還繼續自以為是地妄議、胡言或泛酸,那隻能是狹隘了,為什麼會狹隘呢?儒學沒有學到家的緣故。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邱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河報 的精彩文章:

時隔八年,漯河再現「桃花水母」,被稱為「水中大熊貓」

TAG:大河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