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趙武靈王是一代雄主,晚年卻餓死沙丘宮,原因可歸納為十二字

趙武靈王是一代雄主,晚年卻餓死沙丘宮,原因可歸納為十二字

趙肅侯是個有為之君,在位二十四年,讓趙國代替衰弱的魏國扛起三晉大旗向外擴張。

公元前326年,趙肅侯去世,魏、楚、秦、燕、齊等五國紛紛派出使者祭奠,但是每人都帶著數萬部隊,明顯不懷好意。

年僅十五歲的趙武靈王剛剛即位,就要面對這場嚴峻的考驗,結果他卻輕鬆化解了。

公元前323年,魏、韓、趙、燕和中山五國結成聯盟,各國國君相互稱王,對抗秦、楚、齊等大國。

其他四國都已稱王,唯獨年輕的趙武靈王以「君」自稱,其政治頭腦可見一斑。

《史記》有記載,「五國相王,趙獨否。」

趙武靈王之所以被稱為趙國歷史上最英明的君主,主要是因為他推行「胡服騎射」的變法改革。

對內加強了王權,使得軍隊戰鬥力大增;對外消滅中山國,擊潰林胡、樓煩二族,收穫大片領土。

《史記》有記載,「王略中山地,至寧葭;西略胡地,至榆中。」

此時的趙國一躍成為超級強國,是戰國後期秦國的最大對手。

令人奇怪的是,如此一位雄主,晚年時被圍困在沙丘宮,斷糧斷水長達三個月之久,最後被活活餓死。

趙武靈王為什麼落得如此下場?原因可以歸納為十二個字。

一是廢長立幼

趙武靈王有兩個兒子,長子趙章的母親韓氏來自韓國王室,雖然她是原配夫人,但是兩人感情不深,婚姻出自於政治利益的考慮。

幼子趙何的母親吳娃出自於趙國貴族,她生得貌美如花,很受趙武靈王的寵信。

面對這種情況,韓氏傷心過度,最後鬱鬱而終,接著吳娃被封為後。

俗話說,子憑母貴,趙武靈王廢黜長子趙章的太子之位,然後立小兒子趙何為太子。

戰國時期,雖然宗法制影響已不太大,但是這種傳位制度還是為趙國的內亂埋下了隱患。

二是放棄強權

公元前299年,趙武靈王在東宮召開朝會,宣布了一件影響趙國歷史的決定。

傳位給年僅十一歲的太子趙何,而自稱「主父」,退居幕後,專心研究軍事。

《史記》有記載,「大朝於東宮,傳國,立王子何以為王。」

趙武靈王退位後,並非沒有作為,在軍事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收服樓煩、滅中山國,甚至化裝冒充使者,到秦國面見秦昭襄王。

當時趙武靈王只有四十六歲,還處於壯年時期,這時候退位並非良策。

最大一個隱患就是趙何年紀太小,無法掌控朝權,而趙武靈王退位後權力大減,這成為沙丘宮悲劇的主因之一。

三是朝令夕改

廢黜長子趙章的太子之位後,韓氏鬱鬱而終,讓趙武靈王心生愧疚,對趙章的感情又增加了。

可是,幼子趙何的地位已經穩固,得到許多趙國貴族的支持,特別是即位之後。

公元前295年,群臣來邯鄲朝拜,趙武靈王看到一身英武的趙章給年輕的趙何行大禮時,心裡很不是滋味。

於是突發奇想,想把趙國一分為二,趙何繼續當趙王,趙章則做代王。

《史記》有記載,「見其長子章劚然也,反北面為臣,詘於其弟,心憐之,於是乃欲分趙而王章於代,計未決而輟。」

雖然最後被群臣勸阻沒有實施,卻讓長子趙章又萌發了野心,沙丘宮之變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趙武靈王是戰國時期最英明的君主之一,但是人無完人,也做以上三件錯事。

為此,他要為自己種下的苦果買單,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在沙丘宮被活活餓死,年僅50歲。

如果能再活20年,秦國可能會受到嚴重威脅,因為趙武靈王已經打算進攻秦國,而秦昭襄王還很年輕。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趙武靈王的意外去世,中止了趙國的崛起之路,從某種角度來說,這是歷史對秦國的又一次眷顧。

(參考文獻:《史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味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秦朝可以輕鬆戰勝匈奴,為什麼漢朝初期卻做不到?
曹操當年不殺劉備,不是沒有戒心,而是形勢不容許

TAG:趣味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