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術早在宋代就發明,為何一直是沒有重用,而是雕版天下?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早在唐代中國就已經擁有成熟的雕版印刷術了。而到了宋代,印刷術更是得到了升級,由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然而在活字印刷術發明之後的近千年時間裡,中國依然流行著雕版印刷術,而活字印刷術卻在西方大放異彩,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雕版印刷術和活字印刷術的區別。
雕版印刷術,就是在木板上雕刻出要印刷的內容,然後再用紙墨進行拓印。而活字印刷術則是製作出泥活字或者木活字,然後根據要印刷的內容,將這些活字進行排列,最後完成印刷。
按理來說,活字印刷術相比於雕版印刷術省時省力,製作完之後可以多次使用。然而據統計,在之後的數百年時間裡,使用活字印刷術印刷出來的書籍不過上千種,而用雕版製作的書籍卻多達數萬種,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第一,那就是活字印刷術本身的局限性。活字印刷術,是由活體字組成的,印出來的都是文字。而在宋代以後,話本小說逐漸流行,在書中附圖的情況更是常見,書中越來越多的出現圖畫,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只能用雕版來完成。
而且活體字的大小是統一的,但是中國的許多書籍中,在正文之後,經常需要進行注釋,來解釋古文的意思。而這些注釋的文字與正文相比,往往都是小字,這樣一套活字是無法滿足這種書籍的印刷,而且會導致排版的混亂和困難。
第二,中國書籍的局限性。雖然中國古代,流傳下來了大量的古籍。但是絕大部分都是儒家經典、經史子集。也就是說,這些書籍都是固定的內容,不像近代以來的報紙雜誌一樣,每天的內容都不一樣。所以用雕版印刷的話,一塊雕版可以用很多年。活字印刷可以反覆使用的優點,就沒那麼明顯。
第三,中國文人的愛好。正是因為前文所提的一塊雕版可以用很多年,所以出於對藝術和收藏的需求,中國文人更喜歡雕版印刷,而非呆板的活字印刷。許多人都以擁有某種雕版版本的書籍為榮。
所以在活字印刷術發明的之後幾百年時間裡,雕版印刷術仍是主流,直到近代報刊、雜誌的出現,雕版印刷才被取代。
※這個蘇聯「廚子」不簡單,一個人一把斧子,俘虜德軍一輛坦克
※只因埋下十幾筐桑蠶,導致蠶神報復殺人,這起明代兇殺案真相如何
TAG:權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