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巴西學者呼籲與中國開展更多合作

巴西學者呼籲與中國開展更多合作

作為南美洲大國和新興市場國家,巴西在全球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隨著近年來全球局勢的變化,以及巴西國內出現諸多社會問題,巴西經濟呈現蕭條景象,經濟發展面臨嚴峻挑戰。近日,記者就巴西經濟危機的原因、應對措施,以及巴西的經濟前景、巴西與中國的經濟合作發展等問題,採訪了巴西坎皮納斯州立大學教授佩德羅·羅西(Pedro Rossi)。

巴西仍在經歷經濟危機

21世紀初期,在巴西盧拉政府執政時期以及羅塞芙總統第一個執政期內,巴西經濟表現良好,經濟運行在正常的軌道上,這主要是因為巴西政府出台了相應的分配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巴西經濟分配的不平等狀況。然而,2014年,巴西經濟再次遭遇危機

羅西分析了20世紀以來巴西出現過的四次經濟危機。他認為,國內經濟蕭條、外債危機、政府向民眾徵收儲蓄存款,以及美元的匯率波動等,都成為巴西出現經濟危機的原因。2014年的危機主要源於國內通貨膨脹以及高失業率。目前,巴西仍然在經歷經濟危機,危機給巴西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帶來了巨大打擊。

在羅西看來,巴西經濟的問題在於兩極分化非常嚴重,貧窮成為阻礙巴西經濟發展的原因。實際上,在過去十年里,為了解決貧窮問題,政府出台了很多方案,但這些方案都沒能有效地解決貧困。雖然自2003年起,巴西貧困率逐年下降,但從2014年開始,巴西貧困率再度上升。巴西國內單一且不平衡的經濟結構也成為巴西經濟增長的強大阻力。

此外,通貨膨脹、高失業率以及巴西雷亞爾匯率的波動加重了經濟危機,進而引發了社會危機和政治危機。

政府應積極作為

從2003年至今,巴西經歷了四屆政府。羅西表示,巴西各屆政府在應對經濟蕭條的過程中,採取了很多措施,雖然理念不同,但都做了充分的努力。盧拉政府時期執行發展主義理念,主要試圖通過政府干預和工業化實現經濟增長。在政策執行初期,相關措施的確促進了經濟發展,而公共支出增加拉動了巴西國內的消費增長。但是這種政策並沒有給生產帶來創新,也沒能解決巴西國內的就業問題,很難從根本上扭轉巴西經濟的頹勢。

2011—2016年,是羅塞芙擔任巴西總統時期。她在第一個任期內,糾正了盧拉政府時期經濟改革問題,協調市場價格,減稅並加強了公共信用體系建設。為解決通貨膨脹,加強了供給側改革,鼓勵個人投資,投資增長還帶動了巴西生產的發展。同時,還調整了市場結構,加大對貧困人口的財政支持。她在第二個任期內,則採取了財政緊縮政策。但是,財政緊縮削弱了經濟發展活力,限制了社會經濟發展,也導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有所放緩。這一時期的政策並未給巴西經濟帶來實質性的改變。

現在,巴西政府為緩解經濟危機進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已經取得了顯著效果,從一定程度上恢復了民眾的信心。

羅西認為,在巴西,政府是解決經濟危機的主要角色。但由於巴西民眾之間在政治背景、政治觀點和利益上各有差別,政府很難協調不同利益群體間的矛盾,導致在處理經濟危機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預料之外的困難。

關於如何看待當前的經濟危機,巴西民眾持有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政府應該對經濟進行干預;第二種觀點則對目前經濟危機的認知和定位非常模糊。羅西表示,今後巴西政府應該更有作為,積極解決經濟危機,提振民眾信心

努力學習中國發展經驗

談到未來巴西發展前景時,羅西認為,巴西正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上。當前,巴西經濟私有化改革將成為巴西發展的新動力,特別是巴西能源企業改革,將大大提升巴西經濟活力。

如今,巴西政府的經濟政策總體趨於保守,主要源於巴西國內的經濟狀況和政府的外交理念。羅西建議,即使採取保守的經濟政策,也要有相對靈活的金融政策,以支持經濟發展。

作為南美大國,巴西25%的國內生產總值來自於外資,多邊主義對巴西的經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作為世界上重要的新興市場國家之一,巴西在多邊主義中應該承擔更多責任。羅西認為,中國在促進多邊主義、促進全球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中國是巴西學習的榜樣。中國與巴西都是發展中的大國,是金磚國家、新興市場國家,也是全球經濟發展最迅速的兩個國家。巴西應加強與中國的雙邊對話,穩固與中國的關係,加強雙邊合作。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黃琲 排版編輯:黃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楊揚:準確把握中國特色政黨外交的時代特質
日本平成時代文學的後現代圖景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