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兵大軍壓境之際,永曆皇帝曾派使臣向教廷求援,最後結果如何?

清兵大軍壓境之際,永曆皇帝曾派使臣向教廷求援,最後結果如何?

眾所周知,中國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非常包容好客的國家,尤其是在唐朝時,許多外國人前來學習、朝覲和經商,還有許多人迎娶當地女子並紮根下來,周邊鄰國的人才也有直接在朝廷做官的。此後歷代雖然不復盛唐繁華,但是也一直沒有斷絕和外部世界的聯繫,比如明朝永樂時期三寶太監鄭和七下西洋,將大明聲威傳遍世界,還帶回許多奇珍異寶。

鄭和七下西洋路線圖

不過在很多現代人的眼中,古代中國卻是一副「閉關鎖國」的保守形象。為何會有這樣的印象產生呢?在子淵看來,一是古代文人都以科舉為重,中國人又講究安土重遷,所以很少會去異域他鄉,至於那些能夠流傳後世的遊記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即使有人去過,後世也不知道。況且到了明朝後期和清朝,由於倭寇肆虐和東西方實力差距拉大,也確實減少了和外界的聯繫。不過很少有人知道,中國早在明朝時就有人前往歐洲出使訪問。

事實上,有確切史料文字記載的第一位赴歐的中國人是鄭瑪諾,不過他是以私人身份去學習的,啟程時間是南明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此後,又有三人以南明「外交官」的身份去了歐洲的中國人,分別是陳安德、沈福宗(曾為歐洲各國座上賓)和黃嘉略(曾為法王路易十四的中國翻譯)。今天子淵要給大家介紹的是陳安德。

永曆三年南明形勢圖

南明永曆三年(公元1649年),此時大明王朝早已覆滅五年之久,弘光政權、隆武政權和紹武政權都已覆滅,只剩下桂王朱由榔成立的永曆小朝廷。在解決掉各地反抗勢力後,清軍步步緊逼,一時間有大軍壓境之勢。在派將領抵抗的同時,永曆皇帝還想出了一個奇招,那就是派使節向歐洲國家尋求幫助。在明朝時期,已經有不少傳教士前往中國,不過當初明朝皇帝其實是看不上這些「西夷」的,如今落魄成這樣,永曆皇帝也管不了那麼多,決定試一試。

永曆皇帝朱由榔蠟像

聽曾經受洗的司禮太監龐天壽和波蘭傳教士卜彌格介紹,教皇擁有無上權威,而且仁慈公正,於是永曆皇帝任命西洋傳教士卜彌格為全權特使,南明官員陳安德則攜帶永曆皇帝親筆信函與卜彌格同行。就這樣,陳安德成為了第一個赴歐的「中國外交官」。就當時的航海條件而言,此行不可不謂危險。歷經三年艱辛,一行人終於來到威尼斯共和國,然而時任總督弗朗西斯科·莫林由於不想趟這趟渾水,所以拒絕接見「南明使臣」。

威尼斯風光

無奈之下,卜彌格找到法國大使幫忙,最終成功將信件交給威尼斯總督。然而這一消息傳到羅馬教皇英諾森十世耳中時,他對法國人插手此事產生極大反感。另一方面,樞機主教們又擔心認為接受「南明使臣」的要求將會危及耶穌會在中國的傳教活動,所以卜彌格和陳安德遲遲無法得到接見,這一等又是三年。在此期間,羅馬教廷曾經三次召開專門會議,商討如何應對「南明使臣」。

羅馬教皇英諾森十世畫像

三年之後,英諾森十世因病去世,新任教皇亞歷山大七世終於接見了卜彌格和陳安德。相比起前任教皇,亞歷山大七世對南明朝廷和永曆皇帝充滿同情,然而他卻表示無法提供實際幫助,只是寫了一封親筆信,然後祈禱永曆皇帝可以渡過難關。不過有了教皇的親筆信,陳安德一行終於能夠在歐洲各國周遊,尋求幫助,最終他們得到葡萄牙國王約翰四世的承諾,後者答應從東方殖民地派遣一批軍隊幫助南明朝廷。

永曆皇帝殉國處

南明永曆十年(公元1656年)3月,完成使命的陳安德和卜彌格踏上返程,卻不料此時的永曆政權已經岌岌可危。所以儘管他們持有葡萄牙國王的信件,澳門總督卻根本不允許他們踏上澳門一步,更別提借兵了。無奈之下,他們只好在暹羅雇了一艘船前往越南,跨越重重阻隔返回雲南,這時已是永曆十三年(公元1659年),卜彌格也因舟車勞頓逝世。歷經近十年之久,陳安德帶回的只有幾封外國信件,其他的一無所有。三年之後,永曆皇帝朱由榔被吳三桂縊殺,南明朝廷徹底滅亡,陳安德也從此消失於歷史場合之中。

參考資料:

《南明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並非世界大戰的第一次世界性戰爭:「英法七年戰爭」後的歐洲變局
古人因謀逆被判誅九族後,族人為何都不逃跑?換做是你也不會跑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