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探路「精準醫療」,成立6大研究中心
億歐大健康7月13日消息,清華大學精準醫學研究院宣布,啟動6大醫工結合研究中心:臨床大數據中心、數字醫療與醫療機器人中心、人工心肺中心、智慧健康中心、醫學轉化影像中心、可穿戴/可植入醫療設備中心。
清華大學精準醫學研究院聘任尤政、孫家廣、吳澄、張鈸、雒建斌、程京、董家鴻、陸建華、戴瓊海9位院士擔任6大分中心的首席專家,每個中心將實行雙主任制。
成立於2016年1月的清華大學精準醫學研究院將充分發揮清華大學多學科交叉優勢,整合清華大學附屬醫院及教學醫院的優質臨床醫學資源,構建醫研企一體化的跨領域精準醫學創新聯盟,促進現代科學技術的臨床轉化應用和先進健康醫療產品研發,培養具有臨床轉化科學才能的複合型醫學人才和工科人才,促進健康醫學事業全鏈條全面優化升級。
確立三大主攻方向
進入21世紀,現代科技和生物醫學迅猛發展,健康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遠程醫療、醫療機器人等核心技術的應用,顯著改變了當代醫學的價值觀、思維模式、診療策略、技術特徵乃至健康醫療服務的業態。「精準醫療」也在此機遇下應運而生。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精準醫學研究院院長董家鴻在會議上指出,所謂的精準醫學就是通過準確決策和精確運用適宜的方法,實現醫源性損害最小化、病患康復最大化,最後實現人文化和科學化的醫療,讓病人得到最佳的健康效率。
儘管我國健康服務水平已提升到全球第12名,但就健康狀況來講仍不樂觀。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死亡人數為5470萬。就其中原因來看,除傳染病、孕產婦新生兒和營養不良佔18.6%外,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以及代謝性疾病等疾病是主要致死原因,佔比達73.4%。
對此董家鴻表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成為構成全球健康的重大威脅,同時佔全球GDP10%的醫療支出也對經濟發展帶來嚴重阻礙。因此,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也成為了今年精準醫學研究院的重要主攻方向。
會上,董家鴻也介紹了未來想要實現精準醫療的三個核心策略,分別是最優化健康促進恢復策略、最優化醫源損害控制策略、最小化醫療耗費控制策略,只有這樣才可實現醫療服務的安全高效和微創。「未來,清華大學精準醫學研究的使命就是解決中國與全球重大疾病防治問題,聚焦核心健康科技產品的創新研發。」
醫工結合成重要方向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戴瓊海表示,「未來,醫工結合是精準醫療的趨勢之一,也是精準醫療的重要方向之一。」從醫工結合的表面意思看,主要是指醫學與工程學結合發展的一種新型醫學交叉研究模式。
從當下精準醫療領域較為火爆的人工智慧領域講,目前國際前沿發展趨勢就是醫工交叉、工科為先。把在工科上面取得的技術成果嫁接轉移到醫學臨床上,醫生學工做工程師,工程師學醫當醫生,雙方轉化結合將有力推動高端醫療器械的發展。
近年來,國內各高校正逐步開展醫工聯合方面的探索,紛紛成立醫工交叉學科研究所。但技術與產品的轉化,並不只是進行醫工聯合探索這樣簡單。未來,還需要培養研究所醫療研發全鏈條的協調能力,如前期投資方持續穩定的支持。
在談及,精準醫療未來發展時,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消化中心主任、清華大學醫學中心教授姜泊表示,精準醫學是工業的競爭、實踐應用的競爭,更是治療技術的競爭。「希望藉助清華大學精準醫學研究院這個平台,實現培養人才、臨床應用。」
作為現代醫學發展的重要方式,醫工結合已然成為精準醫療發展的重要助力。除了與人工智慧的結合,與大數據技術的結合,也是醫工交叉發展的重要切點。清華長庚醫院心內科主任張萍提及,全生命周期管理對心腦血管疾病精準治療有重要作用。而可穿戴的監護設備則是監控心腦血管疾病猝死的重要抓手,是智慧醫療的重要組成部分。
會上張萍感慨而談,作為全球頂尖學府,清華大學應是智慧醫療和智慧醫院的最佳誕生地。儘管國內醫療與人工智慧、大數據結合的工作還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但可以預見醫工結合發展之路已草木蔓發,春山終可望!
※自然資源部印發《關於加強規劃和用地保障促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徵求意見稿)》
※百年Olympus:從外表窺探人的內心
TAG:億歐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