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包辦式婚姻和包辦式育兒一樣,我們在不斷暗示孩子他們不夠好!

包辦式婚姻和包辦式育兒一樣,我們在不斷暗示孩子他們不夠好!

我承認,「直升機式育兒」是我造出來的新詞。

孩子的舅舅從事著和飛機進出口相關的工作,所以隔三差五的聚會和聊天中,我們都會聊到和飛機相關的話題。某次,當我們在聊不同飛機的性能時,我突然感慨:做父母真的應該像直升機一樣,懸停在孩子的上方,當孩子需要時候快速的出現在孩子的眼前,給他們一定的成長空間,遠遠的看著他們去體驗和犯錯,但是絕對不包辦一切。所以,和大家開玩笑說:「我造出了一個新的詞,『直升機育兒法』。」

一、包辦式育兒=你幹啥都不行的暗示

作為父母,我們無法讓自己「無視一切」,無視孩子的成長、學習、交友,我們想參與,想把自己「偉大"的體驗和經驗告訴給孩子,讓他們少走彎路,但是過度的包辦,可能會讓孩子出現以下的「表象」。

1.孩子因為父母的包辦,缺乏和各色人等良好溝通的技巧。

2.孩子因為父母包辦了一切,缺少個人成長和行動的動力。

3.孩子因為父母的包辦,嚴重缺乏決策能力(這一點表現特別明顯)。

4.因為父母的包辦,孩子對自己的一切缺乏信心。

5.孩子可能會有更多的焦慮,不知道自己要幹啥,不知道要怎麼辦,不知道如何選擇,不知道如何決策……

除了這幾點之外,包辦式育兒看起來好像是為孩子好,但是家長其實在不斷的暗示自己的孩子:你做的不夠好,你的實力不夠強大,你不能獨立的完成某一項或者若干項工作。

這種暗示真的太可怕了,隨時時間的沉澱,這種暗示就會越來越多的影響到孩子學習、為人處世的方式,很多時候這種影響真的可能影響孩子"一輩子"的行為方式。

二、孩子需要體驗失敗 失敗後的振作

每個人都會說"失敗是成功之母",類似這樣的格言有很多,但是更多的家長似乎並不希望孩子去體驗失敗,也許在他們的內心,有這樣的焦慮:

1.孩子體驗失敗之後,情緒會低落,做什麼事情都打不起精神。

2.孩子體驗失敗之後,沒有振作起來的信心和勇氣。

3.孩子體驗失敗之後,會給自己貼上"我不行"的標籤。

4.孩子體驗過失敗之後,自己不會想到各種解決方案來處理問題。

而我們說"失敗乃成功之母"的終極目標是希望我們的孩子在體驗過失望和失敗之後,能夠快速的重新振作起來,並開始自己尋找解決方案。

孩子體驗失敗和孩子尋找解決方案之間,其實需要的只是家長智慧的引導而已,如果父母一直剝奪孩子在生活中取得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進入現實世界時,沒有人再為他們包辦一切時,他們不知道該怎麼辦,甚至他們連嘗試的慾望都沒有,所以在生活中我們用"媽寶男""媽寶女"來描述這一類人,被慣壞的孩子,被嬌慣長大,遇事毫無主見,什麼事都不懂得爭取,認為所有人都會像他們的爹媽一樣"包辦"他們生活中的一切。

如果孩子從未面對過各種挑戰和失敗,也從未感受過各種坎坷,他們的承受能力就不會那麼有彈性(他們只能享受最好的,卻不能面對最糟糕的),因為沒有彈性所以他們不自信。

所以,在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上,如果父母總是"包辦一切",他們永遠不會有機會去嘗試自己獨立前進,靠自己解決問題,這種感覺一旦形成,就會是一輩子的影響,甚至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孩子。

三、如何避免包辦,成為"直升機式"的父母?

如何避免成為包辦式的父母?想到我最近遇到的一位以「女兒奴」自稱的父親。

在單位集體活動中,這位父親帶著自己的女兒,無條件的滿足孩子的一切,孩子一旦臉上有陰雲之色,要求父母「滾」一邊去,父親不管在幹什麼,立刻「滾」開。在吃飯時,五歲的孩子要求父親把麵條切成一截一截,不管大家如何鼓勵和建議這位「小公主」自己吃飯,她都堅決要求父親照辦,父親也很享受的把一根根麵條捋順,然後用小刀切下來給女兒。如果某一根麵條切的不是很讓孩子滿意,孩子就立刻掉下眼淚要要挾自己的父親。

於是,我們調侃這位父親是"女兒奴",這位中年老父親幸福的感慨著"拿女兒沒辦法"。

不是自己的孩子,管他怎麼育兒呢,但是在這位老父親身上,我看到的是"包辦的力量",可怕的包辦還冠冕堂皇的打著愛的名義,對孩子未必是件好事。

如何避免成為這樣的父母這個話題,在辦公室我們討論了很多次,達成了這樣一些共識:

1.始終鼓勵孩子,讓孩子知道我們相信他們,包括現在和將來,他們都能自己做出偉大的選擇。

2.我們允許孩子犯錯誤,不管是小錯誤還是大錯誤,但是一定會和孩子分析錯誤,讓他們從錯誤中學習(分享我們關於某件事的觀點和方法,指導自己孩子如何避免錯誤),而不是孩子還沒有嘗試之前,就強行介入為孩子完成所有的工作。

3.允許孩子有自己的聲音,讓孩子說話,不管是外出點餐,還是和老師交流彌補錯誤,或者是各種家庭大事的參與,都要讓孩子發聲,聽到他們的聲音很重要。

4.和孩子一次次認真的探討如何解決問題,如果孩子需要可以參與到他們"重新振作"解決錯誤的過程中去。

5.孩子最終都會離我們遠去,所以讓他們獨立去嘗試在年齡段能夠完成的事情,而不總是依賴爸爸媽媽,培養孩子成為富有同情心、勤奮的小孩,這樣他們才能真正的長大。

生活總是起伏不定的,如果孩子一直在溫室中長大,他們沒有經歷過曲折、失敗、挫折,沒有「掙扎著」前進的嘗試,他們很難建立屬於自己的行動法則。

讓我們適度的放手,就像直升機一樣,在孩子的周圍,在他們遇到困難時,需要幫助時快速的出現,但是絕對不包辦一切,給他們嘗試的機會,更多的嘗試的機會,這樣未來他們才能在這個瘋狂而美好的世界中生存下去,有更強的彈性來面對一切。

作者:路琰,如需轉載請私信我們,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斗跨界平台 的精彩文章:

上大學找工作先美容,這是什麼套路?靠臉吃飯終究站不住腳
在日本每個孩子都知道的垃圾分類規則,雖然複雜但習慣了卻很正常

TAG:九斗跨界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