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塞塔腦波,大腦「空間導航」發揮了關鍵作用

塞塔腦波,大腦「空間導航」發揮了關鍵作用

必讀|研究大腦自帶GPS系統, 尋找阿茲海默症生物標誌物

GlobalMed

塞塔腦波,大腦「空間導航」發揮了關鍵作用

《科學進展》近日刊發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大腦活動的節律波動,即所謂塞塔腦波,可能在大腦「空間導航」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這些腦電波有助於大腦記住導航的位置。失去這些腦電波意味著什麼?

大腦似乎自帶了"空間導航"GPS系統,可輕易找到熟悉的位置和想要的物品,目前尚不完全了解它的機理。或許大腦研究大腦是不可能的

為解決這個困擾已久的問題,科學家們一直在探究可能的人腦——物體空間定位機制。

最近,研究人員有了新發現,而且,該方法有望使患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患者受益,比如痴呆症或阿茲海默症等。

《科學進展》近日刊發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大腦活動的節律波動,即所謂塞塔腦波,可能在大腦空間導航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這些腦電波有助於大腦記住導航的位置。

該研究項目是由德國弗萊堡大學盧卡斯·昆茲博士和波洪大學神經心理學系主任尼古拉·阿克斯馬赫教授共同領導的研究小組完成的。

在對癲癇患者進行的一項研究中,他們在這些患者大腦中植入了用於手術計劃的電極。在這些電極協助下,研究人員在虛擬現實環境中記錄了導航任務中神經元的活動。

虛擬現實實驗

以往的研究表明,腦電波在導航過程中呈現出一種特徵模式。導航過程中大腦活動以大約4赫茲的頻率發生變化。這種波的振蕩似乎起著至關重要作用。但是,人們還沒有完全理解它們支持空間導航的機制。

在實驗中,癲癇患者學會了在虛擬環境中將單個物體與特定位置聯繫起來。對於每一種獲得物體位置關聯,研究人員都鑒定出了一種特定的大腦活動模式。

隨後,要求參與者記住哪個物體與哪個位置相關聯。當他們在虛擬環境中導航到相應位置時,大腦重新激活了特定的活動模式。

昆茲博士認為:不同物體與特定位置匹配的腦活動重新激活發生在不同時間點。塞塔腦波有可能協調不同記憶的重新激活,而且有助於區分相互競爭的記憶。

尋找阿茲海默病的生物標誌物

阿克斯馬赫教授指出:許多疾病與定向障礙和記憶喪失有關。因此,了解潛在的神經元機制對這類疾病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他希望這些研究成果有助於鑒定這類退行性神經系統疾病新的生物標誌物,比如阿茲海默症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顧建文教授醫學科普 的精彩文章:

植入式生物醫療感測器可利用體內葡萄糖供電
詩香本草——垂盆草、丁公藤、丁香、八角茴香

TAG:顧建文教授醫學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