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苷類似物處理下產生的乙肝病毒粒子沒有傳染性?
7月6日,國際著名學術雜誌Hepatology刊登了北京大學健康科學中心基礎醫學院微生物與傳染病中心的天然與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的論文,探討了初生HBV的DNA的性質和NA(核苷(酸)類似物)處理下產生的後代病毒粒子的傳染性。
Nucleos(T)ideanalogue核苷(酸)類似物(NA)已被廣泛用於治療慢性乙型肝炎(CHB)。由於病毒DNA聚合酶缺乏校對功能(3』外切酶活性),理論上,結合的NA將不可逆轉地終止病毒DNA的合成。
通過HepG2-NTCP細胞和原代人肝細胞(PHH)的感染來確定HBV的感染性。用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QPCR)、Northern blot或Southern blot雜交、蔗糖梯度離心和體外內源性DNA聚合酶試驗檢測子代病毒粒子中HBV DNA的生化特性。NA處理產生的後代HBV病毒粒子主要不感染HepG2-NTCP細胞或PHH。生化分析顯示,在NA處理下,核衣殼或病毒粒子中的HBVDNA主要是短的負鏈DNA,具有不可逆的終止。這一發現得到了以下事實的支持:在接受NA治療的患者的系列血清中,先觀察到鬆弛環狀DNA(RcDNA)的消失,然後觀察到與PREC/C,S和X基因區域相對應的HBV的DNA水平按比例下降。結論為NA處理產生的HBV病毒子主要是複製缺陷,因為病毒基因組被截短,DNA鏈的伸長不可逆地終止。
臨床上,此結果表明接受NA治療的CHB患者的病毒載量隨qPCR檢測到基因組的不同區域而變化,還暗示NA不僅通過減少病毒載量,還通過產生非感染性病毒粒子來預防圍產期和性傳播HBV以及移植肝臟感染。
DOI:10.1002/hep.30844
本期編輯:烏龜
※中科院微生物所葉健團隊發現植物布尼亞病毒「情商EQ」基因
※流感病毒及流感疫苗研究進展一覽
TAG:病毒學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