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入伏後,不想生病,謹記「四怕」,做好5件事,一年少生病

入伏後,不想生病,謹記「四怕」,做好5件事,一年少生病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2019年初伏10天,中伏20天,末伏10天,從7月12-8月20。

入伏後,氣溫高、濕毒大、白晝時間長,是一年中雨季集中,全年最熱的階段。

三伏天,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所以,要扶助陽氣,避免損傷陽氣。否則,會使免疫力下降,容易誘發各種疾病。

入伏後,不想生病,謹記「四怕」,做好5件事,一年少生病!

「四怕」:

1,怕涼

天氣炎熱,很多人都會吹空調、吃冷飲,但這樣可能會損傷脾胃,引發食欲不振、沒食慾等表現。

夏季是出汗散寒最好的時候,如果過度貪涼爽,可能會將寒氣「鎖」在體內,引發體寒。

其中,腳底有很多重要的神經、穴位,對外界刺激更為敏感。

當腳部受涼,會使身體免疫力下降,隨之而來,會引發多種疾病。

2,怕濕

伏天里,氣溫高、悶熱,容易挾濕。從五行學說上講,長夏對應脾,而脾怕濕,所以,伏天里,一定要凡事。

有句話講「千寒易除,一濕難去」。避免體內濕氣過重,洗澡、洗頭後,不要帶著濕發入睡,否則,很容易導致濕氣侵入。

同時,在晚上睡覺、穿著等方面,盡量不要漏肚子、漏後背,以防風寒邪氣侵入體內。

3,怕盜汗

正常來說,伏天出汗,利於清除體內寒氣,尤其是陽虛體寒的人更應適量出汗。

但如果某人出現盜汗,也就是寐中汗出,醒後自止,可能不是好事。

從中醫角度講,盜汗在於氣機不暢、陰陽不合,尤其是陰虛火旺的情況下,容易盜汗。

「汗為心之液」,汗由精氣所化,不可過泄。所以,一旦出現盜汗的情況,最好通過中國醫調理一下。

4,怕油膩

夏季炎熱,人們的食慾都比較差,會使消化功能下降,如果這時,吃過多油膩食物,會給胃腸道造成負擔。

尤其是過咸或過於辛辣的食物,會消耗人體內的水分,加之,出汗多,容易導致人體缺水。

做好5件事:

第1件:吃「苦」

每到三伏天,很多人都會出現食欲不振的表現,甚至會發生中暑,被稱為「苦夏」。

三伏天的飲食,以開胃為主,適量吃些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菜等。

苦菜,是解暑開胃之佳肴,對腸炎、痢疾等有一定防治作用。

苦瓜,是夏季降火之「良藥」,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有助於清脂、排毒。

第2件:祛濕

三伏天,天氣悶熱潮濕,人們容易被濕氣侵蝕,促使體內濕氣加重。

白鼓丁薏仁茶,將薏仁、赤小豆、芡實、玉米須、馬齒莧、白鼓丁、山楂等幾種利於排濕的食物搭配在一起,做成茶包,泡水喝。

薏仁和赤小豆是常見的祛濕搭配方,有很好的健脾祛濕作用。薏仁,健脾益胃、祛風勝濕。赤小豆,其性下行,久服則將令太多,津液滲泄,有健脾利濕之功效。

白鼓丁,葯食兩用,性寒,具有利尿、利濕作用,可改善濕熱引起的噁心、舌苔發黃、臉上起痘痘等。

芡實,歸脾經,具有健脾祛濕、調理脾胃的作用。玉米須,具有利尿利濕、利於去除體內濕熱之氣。馬齒莧,具有清熱解毒、利水祛濕、止血涼血的作用。山楂,歸脾經,有消食健胃的作用,還可改善胃脘脹滿、不思飲食等症。

第3件:穿衣

夏季人們愛出汗,最好穿棉質衣服,吸汗能力強,能迅速帶走體內的熱量。

衣服不要穿得太緊,寬鬆的衣服容易讓汗液快速離開體表。

最好選擇淺色衣服,如白色、淺黃、淺藍等,不易吸熱。

同時,出汗後,要及時更好衣服,盡量不要用身體將汗水寢食的衣服「烘乾」,一方面會損傷陽氣,導致濕氣侵入體內,另一方面,會滋生更多細菌,引發皮膚病。

第4件:洗澡

夏季,最好是洗溫水澡,避免用涼水洗澡直接降溫。

主要是伏天氣溫高,人體毛孔處於張開狀態,代謝比較快,直接沖涼水澡,容易導致皮膚表面溫度驟降,毛孔關閉,血管驟縮,體內熱氣無法散出,容易生內火。

所以,洗溫水澡,水溫在35~37℃為最佳,這個溫度與皮膚相近,適合消暑散熱。

第5件:運動

俗話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夏季人們能量消耗大,運動方面,最好選擇一些有氧運動,避免過度出汗,引起身體不適。

游泳,是夏季最好的一項運動之一。

在水裡,能降低身體表皮的溫度,游泳時,人體能保持體溫恆定,不容易出現中暑的情況。

提醒,氣溫高、陽光足的中午或下午階段,不適合戶外運動,易被晒傷,也會增加中暑、脫水的風險。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營養小霞老師 的精彩文章:

「腳部」出現4種表現,最好去查下血糖!夏季控血糖,做好4件事
50歲男子血尿入院,確診前列腺癌,提醒:一件事害了不少男人

TAG:營養小霞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