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抗戰時期前後設置和撤銷的戰區

抗戰時期前後設置和撤銷的戰區

盧溝橋事變,是日本軍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同時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由此,國內開始了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士抗戰之責任的八年偉大抗戰。

抗戰時期關於戰區的成立和劃分,前後經歷了數個過程,前期,共劃分了5個戰區;中期,又增設了2個戰區;後期,在此基礎上,又重新劃分了10個戰區,並撤了2個戰區;末期,再次增設了2個戰區。

前期,1937年8月20日,軍事委員會頒布戰區及戰鬥序列,成立5個戰區,即第一戰區為河北及魯北地區,司令長官由蔣介石特級上將兼任,下轄第1、第2、第14集團軍。

第二戰區為晉察綏地區,司令長官為陸軍一級上將閻錫山,下轄第6、第7、第18集團(即原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由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西北紅軍等部改編)。

第三戰區為京滬杭地區,司令長官為陸軍一級上將馮玉祥,(後改由蔣介石兼任),下轄第8、第9、第10、第15、第19集團軍。

第四戰區為閩粵地區,司令長官為陸軍一級上將何應欽,下轄第4、第12集團軍。

第五戰區為魯南及蘇北地區,司令長官由蔣介石兼任(後改為陸軍一級上將李宗仁),下轄第3、第5集團軍;另將西南各省部隊編為一、二、三、四共四個預備軍,隨時聽候調遣。

中期,1937年9月17日,軍事委員會劃津浦路北段為第六戰區,下轄第1、第3集團軍,以及第3軍團,以馮玉祥陸軍一級上將為司令長官,是為馮玉祥量身定製的抗日戰爭試驗田,因為第三戰區這些集團軍基本上都是南方的軍隊,沒有一個會聽馮玉祥這個集團軍總司令指揮,馮玉祥坐在這個位置上也顯得十分尷尬。

1937年10月26日,軍事委員會又增設了第七戰區,以劉湘陸軍二級上將為司令長官,下轄第8、第15、第23集團軍,在長江下游沿岸布防。

後期,1938年2月,軍事委員會重新劃分戰區,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為當時的陸軍二級上將程潛,在平漢路作戰,下轄第1、第21集團軍,以及直屬的第68、第92軍和第106、第118、第8師、新編第35師 、騎兵第4師等。

第二戰區,司令長官為陸軍一級上將閻錫山,在山西作戰,下轄北路前敵總司令部包括第35軍、騎兵第1軍、騎兵第2軍 ,以及新編第2師;南路前敵總司令部包括第3軍、第9、第14、第15、第17、第19、第47、第61、第93軍,第14軍團等,以及第18集團軍。

第三戰區,司令長官為陸軍中將領上將銜的顧祝同,在蘇浙作戰,下轄第10、第19、第23、第28集團軍,新編第4軍(由湘、贛、閩、粵、浙、鄂 、豫 、皖8省的中國工農紅軍游擊隊和紅軍第二十八軍改編)、寧波守備司令部所屬第194師 、溫台守備司令部所屬暫編第12旅、游擊總司令黃紹雄,以及直屬獨立第6旅等。

第四戰區,司令長官為陸軍一級上將何應欽,在粵桂作戰,下轄第8軍團、第12集團軍、虎門要塞司令部等。

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為李宗仁,在津浦路作戰,下轄第3、第11、第21、第23、第24、第27集團軍,第3軍團、第59軍、海軍陸戰隊等。

第六、第七戰區撤銷,增設第八戰區,司令長官由蔣介石兼任,守備甘寧青地區,下轄第7集團軍,第80、第82軍,騎兵第5軍,第191師,馬占山的挺進軍等。

1938年6月14日,增設第九戰區,以陳誠為司令長官,組織武漢保衛戰,下轄第1、第2、第3、第4兵團,劉興江防總司令部、第1、第29、第30、第31集團軍,第15軍團等。

1938年11月,軍令部在南嶽召集軍事會議,會議決定撤銷廣州、重慶、西安行營,增設直屬於軍事委員會的戰地黨政委員會,並根據戰局變化對戰區進行了調整。

增設第十戰區,轄陝西省,司令長官為陸軍二級上將蔣鼎文,後由陸軍中將李品仙接任,下轄有3個軍所組成的1個集團軍;另設魯蘇戰區、冀察戰區兩個游擊戰區,分別以陸軍二級上將于學忠、鹿鍾麟陸軍二級上將為總司令。

末期,1945年6月26日,國府增設第十一戰區(即後來的保定綏靖公署)、第十二戰區(即後來的張垣綏靖公署),分別以陸軍二級上上孫連仲、傅作義陸軍二級上將為司令長官,準備接收華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平視野 的精彩文章:

《亮劍》中段鵬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戴笠負責軍統局,局長則另有其人

TAG:國平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