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銓T1 GAMING DDR4 2666開箱,超頻3300MHz無壓力
開箱和超頻
今年618,十銓簡直隨著市場大流簡直就是扮演了一波價格屠夫,從DDR4-3200到DDR4-4000各種型號都有著不錯的入手價,近期再接再勵又推出兩款新產品,一款是新款火神VULCAN Z,另一款就是硬核手上的T1 GAMING。除了這次常規的測試以外,主要是計劃為後面第三代銳龍U匹配不同頻率內存準備(DDR4-2666、DDR4-3200、DDR4-3600以及DDR4-4000)評測,另外需要上內存和SSD馬甲的童鞋可以看到最後。
十銓目前內存型號並不難記,一掃而過夜鷹、王者之劍、火神都是印象深刻,T1 GAMING定位是入門電競內存,包裝也相對簡約一些。
包裝後面是十銓品牌以及其T1 GAMING系列的一些介紹,全系英文,應該是台灣自產。
T-FORCE貼紙以及簡易說明書。
在外觀上,和新款火神VULCAN Z不一樣的是沒有散熱馬甲,畢竟定位也是不同的,後面為了加燈和散熱搞了一對喬思伯NC-2馬甲。
常見的8GB單面顆粒封裝,目前大部分都是採用這種方式,畢竟單顆容量也上來了,電氣性能也更好,除非是16GB才大有可能是雙面顆粒。
內存PCB左邊的貼紙上,寫著的是時序為CL-18-18-18-43,電壓為1.2V,XMP頻率為2666MHz,感覺參數是非常保守的,後面會進行超頻測試,MADE IN TAIWAN實屬矚目~
整體不是單純的綠色PCB,有著形形色色的英文字句和特別的紋路塗裝,特別是紅黑的搭配,增添了一定電競氛圍。
這款T1 GAMING的高度屬於標準高度的內存,大概在3CM左右。
附上測試的配置列表,還是原來那一套i7-8700k+Z370平台,也是作為測試遊戲的固定平台,測試和超頻這款內存綽綽有餘,這次還搞了一塊三星PM981 512GB固態,六月份產,同樣為銳龍3代準備。
Thaiphoon颱風檢測一下顆粒,說實話這款軟體有時候不太準確,最好的方式當然是直接看顆粒。這款T1 GAMING應該是100%吻合的,海力士的AFR顆粒,屬於中規中矩的定位,也就是說介於CJR和MFR之間,看了一下隔壁的新款火神VULCAN Z也是AFR,不過顆粒也有分級,直接超頻驗證得了。
默認頻率是2400MHz直接跳過測試過程,這裡直接看XMP以後的測試(DDR4-2666Mhz),第一時序是18-18-18-43,同時i7-8700K小超全核至4.7Ghz,目的是搭配內存超頻日常使用,以上是AIDA64的成績,讀取、寫入和拷貝性能還算過得去,內存延遲略為一般。
7-ZIP測試壓縮和解壓縮性能
參考Time Spy模擬CPU在遊戲中的DX12性能
遊戲選擇《全面戰爭:三國》,因為單位數量多更考慮CPU性能,測試沒有選用CPU壓力較大的1080P解析度,而是與2080Ti更為匹配的2K,關閉G-SYNC,全部畫質設置為最高(包括部隊規模這一項),可以看到,i7-8700K搭配DDR4-2666MHz內存平均幀數為72.8fps,最低幀數下滑至56fps。
接著不修改任何參數,直接提頻至2933MHz(再往上就超不動了,推薦懶人或者小白用戶嘗試,這樣默認XMP參數超頻也有一定提升),AIDA64四項參數性能均有不錯的提升,特別是內存延遲方面。
7-ZIP稍微提升就沒那麼大了。
TimeS SPY提升幅度也小。
遊戲方面,平均幀數經過多次測試,提升至73.7fps,最低幀數提升較大,可以穩過60fps了。
接著硬核決定狠一點,直接拉升至3300MHz,同時嘗試內存電壓為1.4V/1.45V(包括後面的IOSA電壓),第一時序18-18-18-43因為不太好看影響性能先不動(後面試過調一點點都開不了機),直接修改調寬第三時序tRFC、tREF數值保證成功衝擊高頻率,tRTP、tWTR也進行動刀了,不過最後RunMemtest烤機出現多個錯誤,倒是常規測試就沒問題,可能這是硬核這款T1 GAMING的極限頻率了。
理論測試的成績還是很好看的,內存延遲也非常低,不過僅限觀賞了。
7-ZIP成績
先穩定一點只好下調一級頻率成3200Mhz,這時候內存電壓也是可以降低到標準的1.35V,IO和SA適當加一點點或者Auto也可以。
接著除了以上調寬的第三時序以外,關鍵是內存帶寬和延遲的優化,動刀的當然還有第一時序,參考夜鷹系列的時序(16-18-18-38)是可以達成開機的,再低就扛不住了,下面看看測試和烤機怎麼樣。
AIDA64的測試一次通過了!雖然比不上3300Mhz,但是相比2666Mhz帶寬和內存延時都提升不少了,後者經過時序優化甚至要比3300Mhz的時候都要低了。
7-ZIP的提升,會直觀反映在日常的解壓縮操作中。
Time Spy相比2666MHz的跑分也漲幅300左右,相信反映到遊戲裡面也是明顯一點的。
在遊戲當中,多次運行Benchmark,相比XMP頻率平均幀率提升了2幀,最低幀數從56fps暴增至63fps左右,這時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滿幀運行,可以看到像i7-8700K這樣的CPU對內存還是有一定要求的。
只是可惜的是,16-18-18-38時序運行30分鐘的RunMemtest,有一個在400%的時候過不了,出現了一個錯誤,這就要看你個人在不在意了,日常使用和遊戲應用都沒有出現任何錯誤,畢竟烤機軟體也只是理論,實際使用才是關鍵呢。
強迫症在意錯誤的話,硬核還測試了保持原來的時序,就可以基本通過烤機了,內存帶寬和延遲稍會有點差距,實際使用其實不大影響的。
為內存和SSD加裝馬甲
內存馬甲市面上其實很多種類,綜合外觀和燈光來看,喬思伯NC-2是不錯的選擇,因為這款是屬於5V ARGB(主板有介面就可以同步),支持AURA Sync優勢很大,一對大概100元左右,如果嫌貴的話,NC-1或者NC-3幻彩版也是不錯的選擇,只是不能同步罷了。SSD馬甲一圈看下來也有很多選擇,甚至出現風扇、RGB以及熱管類型的,SSD馬甲其實最簡單的是最好的(一般氧化鋁片即可),在乎外觀的可以選擇利民或者喬思伯的(喬思伯多一個鏡面的設計)
三星PM981 512GB,最新價格接近400大洋了,和海康威視C2000 PRO可以說是有來有往(主要是便宜一點點哈哈),硬核這一片標籤上寫的是6月產的,清零盤什麼的都是浮雲,如果還擔心可以選擇PM981A,升級了96層TLC顆粒,緩外寫入更大了,其他數據和PM 981差不多,512GB版本價錢方面會多幾十塊。
這款喬思伯M.2散熱片上蓋全鋁材質+部分陽極噴砂+部分鏡面工藝組成的,兼容2280長度的M.2 SSD,下蓋是不鏽鋼材質,加上稜角分明確實比普通的散熱片好看多了,兩片導熱硅脂片只要夾住SSD就好。
和帶散熱片的M.2 SSD、鋁質散熱片相比,喬思伯這款外觀更好,用料也更足的。
可以看到三者鋁材質覆蓋的面積對比。
安裝就不演示了,只要注意一點,M.2 SSD要根據主板上的M.2槽的孔位,固定在散熱片里的位置。
上機的樣子,沒有任何兼容性問題
沒有用M.2散熱片之前,雖然跑分不怎麼影響,但是最高工作溫度高達55℃。
安裝散熱片之後,跑分也有稍微的提升,溫度大幅度下降13℃,可以更穩定運行。
喬思伯這款NC-2 RGB內存馬甲做工不錯的,表面是陽極化的鎂鋁合金,一面銀色一面黑色,頂端沒有單純地讓導光帶露出,而是和馬甲相間設計,看起來就不會太木訥,這和目前市面上的RGB內存設計是一樣的。
供電方面,硬核選擇的是5V版本3Pin版本,另外還可以用控制器的方式,當然還有12V的版本。對了,這一套裡面是沒有延長Y線的,確認你的主板有兩個RGB介面,不然一對不夠用的。
拆開馬甲開始安裝,先把一片導熱硅脂片對著LED和導光帶這面貼著邊緣放置,這一面是對著有內存顆粒的。
注意調整內存的位置,盡量兩邊留空的空間大小是一樣的。
另一面也同樣貼上導熱硅脂片,因為這款內存是單面顆粒,所以要在此基礎上加裝EVA泡棉墊,以至於內存兩邊厚度相同,雙面顆粒的話就不用加了。另外如果是矮款內存,只要加裝配件中的增高塊就好了。
10分鐘不用就完成了,相比市面上那些RGB內存,拆裝更方便了,比起那些強力膠水或者雙面膠(還要熱風槍吹),這款馬甲僅僅是兩顆內六角螺絲固定而已,當然缺點就是暴露了線材的存在,後面的產品不知道是否有辦法儘可能隱藏線材呢?其實在機箱裡面一次性整理後也不存在了。
硬核是搞了兩套馬甲,原本想著還有一對可以用PCB空板填充,不過發現並沒有贈送,先留著下次用吧。
馬甲高度和普通RGB內存差不多,水冷兼容無壓力,風冷如果四條插滿最裡面的槽位可能會阻擋。
燈光效果還不錯,AURA SYNC支持的模式很多,大概有十幾種,過渡比較自然。
總結:十銓T1 GAMING雖然外觀是普條,定位也僅僅是入門電競,不過顆粒也不算太差,超頻能穩定在3200MHz,極限可以上3300Mhz,可惜的是沒有馬甲,但不怎麼會影響性能發揮,在意的話,可以像硬核一樣自己加裝就好了,喬思伯這款也是少數支持AURA SYNC且外觀做工還行的(其他主板有5V介面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