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要想成大器,做好兩個字

要想成大器,做好兩個字

王陽明說:「今人於吃飯時,雖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寧,只緣此心忙慣了,所以收攝不住。」

意思是,現在有些人吃飯時,即使無事,也會在考慮問題,這樣的心經常會忙亂而不安定,一旦收攝不住心,便會經常起妄念。

對此他也提出了應對之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他認為,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最關鍵的,收攝心思,做到「精一」這兩個字,才是最為重要的。

一個人應該牢牢把控住自己的內心,不要將一顆心放置在蠢蠢欲動的妄念之中,才不會被負能量干擾,陷入胡思亂想的境地。

要想成大器,做好兩個字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精一」是聰明人的笨辦法

何為「精一」?

所謂「精一」,就是專註當下的目標,縱然世事紛擾,我只關注一物,持一心,做一事,不做他想。

很多時候,「精一」就是一種笨功夫,只執著一物,將一件事做到極致,但往往就是這樣的心思,卻是最為聰明的做法。

當年曾國藩組建湘軍,與太平軍對壘13年,硬生生將即將覆滅的大清王朝拉了回來。

但曾國藩不過是一介書生,又如何有能力讓湘軍屢戰屢勝呢?

其實,曾國藩一點都不懂兵法,不懂取巧,他打仗的心法就是「守拙」,策略就是「結硬寨,打呆仗」,一直專註於一個「笨」字。

他打仗不貪小利,不求奇謀,踏踏實實,穩紮穩打,從不打無把握的仗,他總是先讓己方佔據不敗之地,然後慢慢累積細小的優勢,最終獲勝。

正如稻盛和夫說:「各行各業所謂的名人、高手,他們在達到這個境界之前,無不踏實努力、孜孜以求。」

世上就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不停的「精一」,唯有踏實地「笨」下來,一心不存二意,才能看到曙光。

要想成大器,做好兩個字

「精一」是破除糾結最好的法門

有人問曾國藩:「您每天日理萬機,軍務政務繁忙,但是您不僅能夠把這些事務都處理好,而且在讀書做學問方面做得也非常出色,您是怎麼做到面面俱到的呢?」

曾國藩答道:「當讀書,則讀書,心無著於見客也;當見客,則見客,心無著於讀書也。一有著,則私也。靈明無著,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

我們應該明白,「精一」,講究的是專註當下,活在當下,在諸多事件中,不亂心神,破除糾結。

我們做事情的時候,要專註於事情本身,不為未來的不確定性所憂慮,也不沉浸在過去的痛苦裡,亦不被時下的外界環境所牽絆,按照當下自己的意志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

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曾說過:「保持惟精惟一之道,方可大成!」

很多時候,我們想得越多,迷障便會越多,心也會跟著亂了起來,到時候,我們就會失去內心的平靜和安寧,失去冷靜判斷的睿智。

王陽明說過:「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豈有功夫說閑話,管閑事。」

一個人立定了追求目標,就像害了心痛病一樣,想拋都拋不下,在實現目標之前,心中只有這一件事,其他的事都無關緊要,即便連叫苦的時間都沒有;當人真正專於一事的時候,根本就不會有心思糾結,就不會陷入迷障。

要想成大器,做好兩個字

「精一」是獲取幸福的唯一途徑

曾經有一篇文章里提到過這樣一個心理學實驗:

在一天的不同時段里給來自83個國家約5000名志願者發送消息,讓他們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做,然後回答三個問題——


「你覺得心情怎麼樣?」「你想的事情是正在做的事情嗎?」「如果不是,那麼你想的事情是愉悅的,令人不快的還是中性的?」

最後,心理學家研究得出結論:如果一個人能夠專註於當下,身心就會處於一種十分和諧的安穩中,很容易引發一種超然舒緩的幸福感。

很多時候,人們不能感到幸福,便是因為外界的誘惑越多,人們的專註力開始變差,我們越來越難活在當下,越來越難享受到「有幸生於世間」的快樂。

其實,當我們能夠全心全意認真去接納、品嘗、投入和體驗一件事的時候,我們心中自然會產生一種愉悅感,進而獲得一種滿足的幸福感。

所以,真正的幸福,是當你全心全意投入一件事情,把自己置之度外,執著一事、一物,達到全然忘我之時,人便能做到心如止水,不被外物所干擾,享受內心的寧靜。

要想成大器,做好兩個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羅志淵 的精彩文章:

如果你累了,就換一種活法
羅志淵:胡雪岩商業人生成敗之啟示

TAG:羅志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