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鄭成功第三次北上抗清,清廷科場四大案讓人認清時局:明朝完了

鄭成功第三次北上抗清,清廷科場四大案讓人認清時局:明朝完了

公元1657年,農曆丁酉年,明永曆十一年,清順治十四年。這一年,明清戰爭仍未結束,鄭成功帶領明軍將士第三次北上抗清,但是這一年連續發生的四樁同一類型的大案,讓人們認清了時局:明朝完了,人心徹底壞了,反清復明已無可能——整個明朝的讀書人,絕大多數都已經投靠了清廷,並且肯為博取頂戴花翎而甘冒殺頭風險。

別說讓他們把頭髮剃成金錢鼠尾,就是讓他們變成劉瑾魏忠賢的同行,他們也不會皺一下眉頭!

熟讀明清史料的讀者諸君都知道,明朝最後一位皇帝並不是崇禎。在崇禎皇帝朱由檢煤山上吊之後,還有弘光皇帝朱由崧、隆武朱聿鍵、永曆帝朱由榔,再加上監國的魯王朱以海、唐王朱聿鐭,還有五代明朝帝王和監國。

他們以大明正統的身份,號召天下兵民抗擊清軍。但是奇怪的是,後是文人根本就不承認崇禎之後明朝還有皇帝,他們眾口一詞地把崇禎當成了大明末代皇帝。這些人之所以睜著眼睛說瞎話的原因只有一個:掩蓋一些令文人蒙羞的醜聞。

這醜聞是什麼呢?咱們還是來看看《清史稿·世祖本紀二》記載中順治十四年發生了什麼事:「復孔子位號曰至聖先師……以開日講祭告先師孔子於弘德殿……修孔子廟……鄭成功犯台州,紹台道蔡瓊枝叛,降於賊……順天考官李振鄴、張我朴等坐受賄棄市。」

這時候有讀者要問了:我們知道,這是鄭成功第三次北上抗清了,這怎麼能算是醜聞?

請讀者諸君注意:《清史稿》是清朝遺老遺少修的,但修史的時候,清朝已經完蛋了,可是史書中抗清的鄭成功卻還是「賊」、「寇」。而這種一以貫之的做法,從明永曆十一年(清順治十四年)開始,就一直沒變過。而細看那一年發生的四樁大案,足以解釋為什麼崇禎會被當做大明末代皇帝、其後的五朝明代君王不被承認了。同時我們也能知道,為什麼鄭成功抗清,永遠也不能成功了。

這四樁大案分別叫做「順治丁酉順天科場案」、「順治丁酉江南科場案」、「順治丁酉河南科場案」、「順治丁酉山東山西科場案」。

不管是清廷直接管轄的順天府,還是明軍實力存在的江南,甚至孔聖人的故鄉山東,同時爆發了科場大案,並且這四樁大案,連清朝人都覺得不能掩蓋和迴避,由此可見其規模之大、影響之深。

讀者諸君請不要誤會,這些科場大案,並不是當時的「骨氣文人」抵制清廷的科舉考試,而是參加科舉考試的人太多了。千軍萬馬走獨木橋,大家都想踩著別人的肩膀跳龍門,結果發生了「踩踏事件」。這「踩踏事件」只是一個比喻,那事件並不是用腳,而是用「文人的智慧」踩出來的:大規模科場舞弊。

順天科場案「主司、房考及中式之士子,誅戮及遣戍者無數。」史家評論:「其時滿、漢方水火,而漢之無恥者,又欲借滿以傾漢,傾漢以結滿,故發難者漢人,受禍者亦漢人。漢人陷溺於科舉,至深且酷,不惜假手於滿人,屠戮同胞,以泄多數被擯者之憤,此所謂天下英雄入我彀中者也。」

順天科場案拔出蘿蔔帶出泥:「蔓延幾及全國,以順天、江南二省為巨,次則河南,又次則山東、山西,凡五闈(總共五個考場)。」因為山西山東併案偵查,所以被清廷算作一樁案子。這就是「順治丁酉科場四大案」。

最後剛剛二十歲的順治皇帝福臨親自出面擺平:「上親御前殿,士子數里外攜筆硯,冰雪僵凍,立丹墀下,頃刻成數藝,兵番雜沓以旁邏之,如是者三試而後已。」

想想當時的場景吧: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弱不禁風的明朝讀書人(應該說他們是明朝讀書人,因為他們讀書的時候,連崇禎也還在),不遠萬里來到清廷,沒有學伴,打捕快就會被砍頭。但是他們還是「義無反顧」地來到異國他鄉(當時大明尚存,儘管後世讀書人稱之為南明,但當是不分南北只有一個明,清屬於敵國),自己攜帶著筆墨紙硯(清廷太不夠意思了,居然不給二十萬兩銀子補貼),暴露在冰天雪地的嚴寒北方,旁邊是舞刀弄槍的監考者。

雖然條件惡劣,但這些文人學子還是「心無旁騖」地完成了自己的答卷(幸虧考的是孔老夫子留下來的文字,不用寫曲里拐彎兒的外國字)。從此他們有了頂戴花翎,儘管還是沒有資格自稱「奴才」,但卻已經達到了文人的人生巔峰——金榜題名。

這些金榜題名的文人學子,雖然在八旗貴胄面前屁都不是,但是他們已經有了「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希望,也有了耀武揚威的本錢。就像老舍名著《茶館》里的差人宋恩子吳祥子二德子那樣,可以橫著眼睛對常四爺叫囂:「要我們效力的都仗著洋人撐腰!」「甭說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

這裡要註明一句:這些話可不是我說的,而是大作家老舍筆下的差人說的,咱們引用原著,應該沒事兒吧?

宋恩子吳祥子二德子都是小跑腿兒的,他上面有憑著孔孟之道考取頂戴花翎、又「仗著洋人撐腰」的文人官老爺。這些文人從1657年就已經改換門庭在腦袋裡面也梳起了辮子。又怎麼會承認那一年是大明永曆十一年?不承認明朝年號怎麼辦呢?有辦法,他們管那一年叫順治十四年,而且他們一口咬定:我們參加清朝科舉考試的時候,大明已經亡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是有一百個鄭成功,一千次北上抗清,也絕無成功的可能——很多人跪下去就站不起來了。

是的,大明已經亡了,大清已經亡了。但是文人腦袋裡的辮子,割掉了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壺老酒 的精彩文章:

宣和四大寇與隋末十八路反王:為何說宋江是王世充李密朱粲合體?
梁山兵器譜中十種武器:盧俊義兵器難入選,魯智深的禪杖排第幾?

TAG:半壺老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