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這種寫作方式,在有關國家領導人的著作中尚屬第一次

這種寫作方式,在有關國家領導人的著作中尚屬第一次

上世紀90年代初,我與研究周恩來生平與思想的同仁們合作,出版了《周恩來的足跡》《周恩來研究述評》《穿過硝煙的握手》《周恩來青少年的故事》《偉人周恩來》《周恩來家世》六本書。在這六本書中,我最喜愛的是《周恩來家世》。

有學者評價說:「這樣的寫作內容及方式,在有關國家領導人的著作中尚屬第一次」

我從1995年發起組織四方(李海文、張能耿、周秉宜、秦九鳳)三地(北京、紹興、淮安)的學者通力合作,歷經兩年半才寫出《周恩來家世》一書。在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我考證了周氏家族從1017年到1983年前後長達近千年的家族史。周氏家族根深葉茂,支系龐大,繁衍近千年三十三代家族史,文中涉及人物達數百人。周恩來出身望族,眾多的親戚都是讀書人。在近一千年的歷史過程中,隨著周氏家族不斷繁洐、遷徙,從湖南遷到河南,而後到浙江杭州、諸暨、紹興,最後周恩來所屬的這支才落戶於淮安。為此,本書介紹了與周氏家族有關的十多個地方的歷史與現狀。

這本書出版後反響較大,我收到許多海內外讀者及專家的來信,尤其是周氏後代的來信,他們鼓勵我並問詢自己那支的情況。特別是本書還引起宋史學者的注意,有學者這樣評價說:「此書從研究周恩來的出身家族出發,詳細地排出敘述了有史可考的周代祖先世系,及有關的周恩來內外家族親屬事迹。書中徵集引用了大量地方志、族譜、墓誌等材料,以及報刊文章、照片與採訪記錄等,許多尚屬首次發表。本書編著者抱著十分嚴肅認真的態度,在陳述有關人物及與周恩來的關係時,儘可能做到實事求是。這使本書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特別是各種族譜、家傳的綜合利用,使得關於周恩來總理的出身家系,有了比較完整而清晰的面貌。而這樣的寫作內容及方式,在有關國家領導人的著作中尚屬第一次。」

周恩來身上的品質,是在家族教育中熏陶而成的

在周氏家族中,從周恩來起,上溯四代都是師爺。師爺擅長「佐官制吏」,他們的思想理念、行為方式、行事規矩等經驗必然有可取之處,有值得後人借鑒、學習的地方。為他們立傳,用事實為紹興師爺正名,衝破了一百多年來社會貶低、醜化紹興師爺之風。我認真閱讀了中國近代史所研究員郭潤濤寫的《官府、幕友與書生》一書,並請他特為本書寫了《紹興師爺》作為附錄,對紹興師爺的形成、作用、思想、生活狀況及優劣做了詳細的分析。

這種寫作方式,在有關國家領導人的著作中尚屬第一次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新華社資料圖

周恩來在成長中無疑受師爺世家的影響,他的思想從不走極端,他知道要取得勝利,除有正確的政策外,還要顧全大局,維護黨的統一、團結。他在六屆四中全會、在大躍進後的三年困難時期、特別在「文革」十年中,都不計個人得失,不怕攻擊和誤解,挺身而出,忍辱負重,堅守崗位,苦撐局面,力挽狂瀾,在維護黨和國家的正常運轉、維護黨和國家的統一和團結中發揮了舉足輕重作用。

周恩來身上的這種品質,就是在這樣的家族教育中熏陶而形成的。周恩來追求的不是個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國家、民族的解放和興盛。所以,他在「文革」中能說出「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樣驚天地、泣鬼神的話。

在中國共產黨的高級領導人中有不少是來自舊社會的軍隊,如朱德、劉伯承、賀龍、彭德懷、葉劍英等等。朱德放棄高官厚祿,於1922年千里迢迢到上海找到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陳獨秀,提出入黨要求。但是,陳獨秀說,「要參加共產黨的話,必須以工人的事業為自己的事業,並且準備為它獻出生命。對於像朱德這樣的人,就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和真誠的申請」,以此將他拒之門外。為了尋找共產黨,不久朱德在德國見到周恩來。他們徹夜長談,相見恨晚。周恩來同意他入黨的要求,並報上級,得到批准後,親自做介紹人。這年周恩來僅24歲。這件事顯示出周恩來早在二十幾歲就從實際出發,不拘泥教條,有過人的膽識和擔當。1927年周恩來親自做賀龍的工作,並任命賀龍為南昌起義的總指揮。起義軍南下,在瑞金,周恩來親自出席賀龍的入黨儀式。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正是基於周恩來與社會各階層的接觸、往來,特別是與城市中各個階層的交往,他熟悉眾多階層的社會形態、生活狀態、生活習慣、思想理念及其心理、秉性、為人處世之道,知道他們對經濟、政治、思想及文化上的訴求。所以,他是黨的統一戰線政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他一生從事統一戰線工作,提出「求同存異,廣結盟友」「風雨同舟,患難與共」「榮辱與共,肝膽相照」「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等行之有效的方針、政策,團結了大批的知識分子和民主人士。

周恩來家族的變遷,是社會變遷的一個縮影

本書不單單從一個方面反映了中國200多年的歷史,書中人物的經歷更是時代的縮影。周恩來家族的變遷是社會變遷的一個縮影。一方面,隨著清朝的衰落,大家族分崩離析,各奔東西,紛紛破產。清朝被推翻後,軍閥混戰,日本帝國主義侵入,幾十年的戰亂,民不聊生。周恩來的親屬有十幾人因戰亂、貧窮而病故,包括周恩來的八伯周貽奎、周恩來的姑父王子余、大伯父周貽豫、二伯父周嵩堯的妻子、孫媳婦、孫女,親弟弟周博宇、堂弟周恩彥的妻子、兩個孩子,堂弟龔仁甫;在紹興的周金麟、延祐夫人和祥婆婆三人被餓死。

另一方面,中國社會又在失敗、屈辱中不斷覺醒。從林則徐、太平天國、洋務運動、康有為梁啟超的改良、孫中山的革命,一直到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奮鬥,中國人民終於站起來了。再版此書,我將大事記從1791年提前到1766年,從1920年延長到1992年鄧穎超逝世。這樣,不僅涵蓋了中國社會從衰敗、覺醒、奮鬥、崛起的完整過程,而且也使周恩來夫婦與家族的故事更加完整了。

在本書中,我還特別介紹了周恩來率親屬後人改造舊家族、移風易俗對社會起到的表率作用。「自食其力,為人民服務」是他改造舊家庭的目標。他對親屬說過:「我們共產黨是唯物主義者,我們要承認家族之間的關係。問題是不能依賴它。但是,我們不能像國民黨那樣搞裙帶風。想靠我給你找個好事。這點我做不到。你只能依靠自己,要自食其力。」

1950年前後,周恩來的許多親戚失業,無以為生,寫信求援,周恩來一律建議他們到當地政府登記報名,由當地政府量才錄用,做自食其力的勞動者,以期為人民服務。周恩來在半個世紀前提出的「過五關」——「思想關、政治關、社會關、親屬關、生活關」的教誨,對於加強中國共產黨人的自身修養,仍然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影響。

(作者為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

本文發表於2016年12月19日《北京日報》,原標題為《我為什麼最喜愛這本書》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李海文

監製:劉立志

編輯:樊宣

流程編輯:丁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