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水平很高的一首詩,初看句句寫人,細讀卻處處寫雪
在大自然眾多的景物中,雪以它冰清玉潔的特性,贏得了古往今來無數詩人的讚美。於是便有了萬種風情的詠雪篇章,如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李白《北風行》中「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等等。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夜雪》,便是一首千古詠雪絕唱。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夜雪》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它寫於唐憲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冬。當時白居易正處於被貶江州司馬期間,因窗外積雪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夜雪》。這首詩的主要內容,便是運用側面烘托手法來寫「夜雪」,以及抒發了白居易貶謫江州的孤寂心情。
這首詩的取勝之處,首要在於立意不俗。眾所周知,雪無聲無味,只能從它的顏色、形狀、姿態去描寫,但這些特點無一例外,都需要在白天才能看到。所以詠雪詩寫夜雪的就很少,能夠流傳千古的就更罕見了。但白居易這首詩卻巧妙的從側面烘托,生動傳神地寫出一場夜雪來,不愧為千古詠雪絕唱。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白居易的這首《夜雪》: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首句「已訝衾枕冷」,意思是說,實在驚訝今夜的寒冷,被子和枕頭竟然都是一片冰涼。這句詩中,白居易沒有提到「雪」字,但是這裡的「冷」字,不僅點出了雪,還暗示了雪大。只有雪大和長時間的下雪,屋裡的人才會感到被子和枕頭都是一片冰涼。其實這裡的「訝」字也在寫雪,因為雪無聲,所以等到寒冷時才能感受到。可見這句詩是從觸覺(冷)來側面烘托夜雪。
次句「復見窗戶明」,即又見到窗外一片通明。這句詩則是從視覺(明)來側面烘托夜雪。如果有經驗的人,就會知道當晚上的雪下得大、積得深時,積雪的反光會給夜晚呈現出一片通明的景象。所以白居易這裡可謂是「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最後兩句「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意思是說,夜深後,才知道這是外邊下了大雪,雪越下越大,不時還能聽到厚厚積雪壓斷樹枝的聲音。這兩句詩看起來平淡無奇,實則包含了多層含義。「知雪重」,是白居易的感覺。「聞竹聲」,則是白居易的聽覺。它們無一例外,都是為了烘托夜雪。
除此之外,白居易「時聞」也說明了冬夜的寂靜,更說明了詩人晚上睡不著的事實。而白居易晚上睡不著,除了因為夜雪寒冷,更重要的自然是貶謫江州後心情的孤寂。所以這首詩才會別具一格,韻味悠長。觸覺(冷)、視覺(明)、感覺(知)、聽覺(聞)四個層次的敘寫,不僅讓我們領略到了雪的特點,也深感詩人的孤寂之心。
綜觀白居易的這首詩,初看句句寫人,細讀卻處處寫雪,可見水平高超之處。而白居易詩通俗易懂、明白曉暢的語言特色,在這首詩中也體現的淋漓盡致。總的來說,全詩樸實自然,卻韻味十足,是一首千古詠雪絕唱。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唐代一位不知名詩人,卻寫出著名的哲理詩,值得一讀再讀
※史上最特別的一首思鄉之作,只是最後七個字,便妙絕千古
TAG:慶余 |